天色漸暗,風(fēng)從山嶺吹來,吹過山坡,吹過庭院,吹來滿袖清涼和山槐花的清香。農(nóng)歷四月雅稱“槐月”,是山槐花開放的季節(jié)。遠遠望去,一簇簇斑白掩映在一處處淺綠中,很是壯觀。
吃過晚飯,一個人在茶室坐下,煮水煎茶。
水是山泉水。爐用紅泥小火爐。將灶膛中燒剩的熾炭加入火爐,扇盡余煙灰燼,待得爐火通紅。就可以煮水了。水煎好了,將水壺提離火爐,放在一邊。沖瀹綠茶水溫不能過高。以九十?dāng)z氏度左右水溫為宜。此時恰好可以置炭品香。
品香古稱熏香、焚香或熟香,和普通焚香不同。首先要備好香爐、香鏟、香匙、香簪、炭夾以及香版等品香器具。香品、香灰也要提前備好。香灰最好用豆莢灰,潔白如雪,而且保溫效果好。其次用松針灰和舊宣紙灰摻合起來用。今晚用火爐中細(xì)灰,雖然稍有雜物,卻潔凈干燥,不會影響香品品鑒。
香品通常有香餅、香丸、散香、末香等多種,區(qū)別于普通的線香和盤香。香餅、香丸、末香稱作合香。所謂合香,就是將所需香材按照古代流傳下的“合香方”調(diào)和在一起,加煉蜜調(diào)和成丸或餅的形狀,稱作香丸、香餅;如果不加煉蜜調(diào)和,就稱作“末香”。合香可熏可焚,可印可佩,使用很方便。散香是指單一香材??梢詥为毱疯b。
香爐、香鏟、香匙、香簪等使用現(xiàn)成器具,至于香版,也稱隔火版,是用來隔熱的。陳敬《香譜》中說: “火上設(shè)銀葉或云母。制如盤形,以之襯香,香不及火,自然舒曼無煙燥氣?!鄙骄雍喴住]有銀葉或云母可用,只好用燒剩的蠟燭殼來取代。今晚的合香品為末香“清遠香”,由降香、零陵香、藿香等十味香材合成,合香方載于宋代陳敬所編撰《香譜》。具體配方如下:
甘松一兩丁香半兩玄參半兩降真香半兩麝香末半錢茅香七錢零陵香六錢香附子三錢藿香三錢白芷三錢
右為末。煉蜜和作餅,燒窨如常法
清遠香是我去年秋天配制的,貯放在瓷罐中窖藏至今,香品氣息更為幽雅醇和,這次山居時帶了一些末香上來。正好今晚品鑒。
先用香鏟將香灰鏟平壓實,在中間挖出一個灰坑,接著從火爐中夾出一塊木炭放入灰坑,再將爐灰輕輕掩上,用香簪通五六個小孔。以便通氣,然后將香板放在上面,就可以放置末香了。
放置末香時先準(zhǔn)備一塊潔凈宣紙,我用納茶紙,用香匙按用量將末香盛出倒在納茶紙上,用手探探香板溫度,差不多六十?dāng)z氏度左右時,將末香均勻倒在香板上,靜待約一分鐘。就可以鑒賞香品了。
鑒賞香品時雙手端起香爐,輕輕舉到距離鼻頭約五六公分處,輕輕聞嗅。最好不要用手護著吸嗅,這樣會有汗氣入香。呼吸要均勻細(xì)長。自然就好。不必刻意追求。合香氣味幽雅深長。溫潤清遠,很適宜打坐、彈琴或烹茶的場合。
鑒賞完香品,將香爐放在桌前,此時水溫也差不多降至九十?dāng)z氏度左右,可以備茶沖瀹茶湯。
茶是今年新買的山南綠茶,條形緊細(xì),色澤秀潤。不但香深味厚。而且很耐煎煮,是山居常備茶品。茶碗用粗瓷小碗,先倒入少量熱水,沖燙茶碗,接著將茶葉投入碗中。沖入約三分之一熱水。端起茶碗輕輕旋轉(zhuǎn)三圈,稱作“溫潤泡”,接著沖水至七分滿,靜置約一分鐘,就可以開湯品飲了。
山中夜晚很靜,香爐中香息隱然,連茶湯中似乎也沾染了些許氣息,但覺喉間甘潤,舌底泉涌,三水畢,解渴提神,通暢無比。
經(jīng)行的時間到了。我合掌而起,緩步走出茶室。口中心里,依然滿噙茶湯的甘香和香品的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