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shè)的指導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lǐng)者,是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溝通家長和社區(qū)的橋梁,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力量。而我國目前基礎(chǔ)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就是要“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zhì)教育轉(zhuǎn)變”,“堅持以人為本,共建和諧校園”。在這種形勢下,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曉之以理
當前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大多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獨立生活的習慣。為此,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讓學生先成人再成才。班主任憑借具體的人和事對學生進行有說服力的勸導,使他們自覺提高思想認識,通過循循善誘,使學生心服口服。做那些班上的所謂“差生”的思想工作有時需要“趁熱”。 無論他們在哪一方面取得了一點進步時,我們就應該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以期能夠獲得更大的成績。在班主任充分肯定學生進步的同時,學生往往會對班主任的話“言聽計從”。當他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在情感上出現(xiàn)迷惘困惑、亟待別人幫助時,如果班主任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和他們進行交心、溝通,對學生而言,無疑是“及時雨”,使他們的心和班主任貼得更近,談心的效果也會更明顯。
二、動之以情
班主任只有和學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心理起跑線,和學生“共情”(是指進入對方的精神領(lǐng)域,并能理解對方的精神世界,來分擔學生的各種精神負擔的能力,設(shè)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才能使工作更有效,“共情”較之“同情”更有說服力。教師關(guān)心學生,應正直無私,心胸豁達,坦誠相待。班主任可以利用課前、課后的時間與學生交談對理想、人生、家事、國事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不帶任何教育痕跡的接觸中,和學生交流了思想,融洽了感情。班主任的思想情感升華為學生的自覺行動,自然能取得滿意的教育效果,這樣也激發(fā)了學生的上進心,同時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三、導之以行
教師的座右銘是: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教師在教給學生文化知識和學習方法的同時,還滲透著人格魅力的教育。班主任在課堂上隨手撿起一張小紙片,隨手用抹布把講桌上的粉塵輕輕拭去,而不是用嘴吹去,這些小動作就會對學生產(chǎn)生大影響。教師要注意自己的儀表形象,做到面必凈,衣必整,鞋必亮。上課時關(guān)閉手機,滿面笑容,聲音洪亮,盡量照顧后排的學生。班主任老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強烈和微妙,學生在班主任面前覺得如果不提升自己,就對不起這樣的好老師。學生對班主任肅然起敬,不只是敬重他的知識和才華,而是被他的人格修養(yǎng)所感染。如果說教育是言傳身教的話,那么我說身教勝于言傳。
四、持之以恒
教育工作是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有些學習成績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往往自尊心強,不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對老師和同學們的批評抱無所謂的態(tài)度。班主任對他們同樣要嚴格要求,因勢利導,引導他們追求更高的目標。班主任對那些個別表現(xiàn)為不守紀律,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更應該加強單獨教育。這些后進生一般缺乏堅強的意志、毅力和自制力。他們有時也要求進步,不愿意一直處于后進狀態(tài)。可是,他們又往往經(jīng)受不住外界的干擾和誘惑,容易動搖不定,甚至出現(xiàn)反復。這就要求班主任在進行教育時,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力。這些學生的轉(zhuǎn)變是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班主任要正確對待這種過程,要在反復中看到成績,耐心反復地做好這些學生的轉(zhuǎn)化工作。
總之,只要我們帶著責任心、自信心、愛心和耐心,只要我們付出,堅守和等待,就一定能做好新形勢下的班級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