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查研究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問題,現(xiàn)從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研究的方法、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研究的內容、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現(xiàn)狀分析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分析四個方面,對近年來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研究做一個綜述。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狀況; 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09)02-0055-04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大學階段又是一個青年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時期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zhàn)略任務。近年來我國理論界就“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這個專題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紛紛展開了調查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現(xiàn)將其中的幾個重要問題綜述如下。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研究的方法
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方法的選擇主要是依據(jù)調查內容、調查對象、調查人員和調查手段而定。因此,確定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進行調查的方式方法及其基本運作規(guī)程,是正確認識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前提。
湖北大學陳思先對武漢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調查研究主要采用三種調查研究方法。一是自編的武漢市大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問卷;二是隨機抽樣調查。對武大、華工、江大、華師、財大、湖大等8所高校的學生進行的思想政治狀況問卷;三是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采用手工統(tǒng)計和用Excel統(tǒng)計相結合的方法進行。[1]
華中科技大學張耀對華中科技大學網絡社區(qū)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主要采用的是問卷調查的方法。問卷由17個問題構成,主要考察了思想政治教育走進網絡社區(qū)的基本狀況,同時采用Microsoft Visual Foxpro 6.0軟件輸入計算機,利用Spss11.01分析軟件進行單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2]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何瑞菲主要采用問卷調查、集體訪談和問卷資料的統(tǒng)計與分析方法。問卷調查具體采用了抽樣調查方式。集體訪談,根據(jù)實際情況,主要是對中文、外語、物理等9個系部的59名學生分小組進行了調查。采取開座談會形式,進行了結構式訪談。問卷資料的統(tǒng)計與分析是采用SPSS軟件在計算機上進行的,主要采取了簡單統(tǒng)計分析法。訪談資料主要運用定性分析方法,通過理論分析,得出調查結論。[3]
中國民航大學張青對天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調查主要采用抽樣技術的調查方法。分為兩個階段進行。首先采用PPS抽樣對南開大學和中國民航大學的本科學生調查;其次,對南開大學采用非概率抽樣,即隨機發(fā)放問卷,對中國民航大學采用分層隨機抽樣。[4]
廣東海洋大學王愛云對廣東海洋大學大學生思想道德現(xiàn)狀調查研究的主要形式是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下發(fā)問卷1000份,實際收回957份,有效問卷943份,總有效率為94.3%。個別訪談100人。調查對象是廣東海洋大學在校學生,統(tǒng)計工具是SPSS11.5。[5]
西北師范大學高忠誠在對西北師范大學大學生思想道德現(xiàn)狀調查研究中,除了采用問卷法、訪問法等調查方法,還采用了觀察法,即具體深入到圖書館、教室、學生公寓、食堂等地方,通過多次調查,搜集到了問卷和訪問難以獲得的第一手資料與信息。[6]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研究的內容
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內容,主要決定著調查的基本內容和調查事項。從宏觀層面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包括政治狀況調查、思想狀況和大學生擇業(yè)觀的調查。政治狀況,主要是政治素質、政治信仰、政治觀念、政治訴求等;思想狀況,主要是道德品質、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榮辱觀、審美觀、戀愛觀、情感、情緒、各種活思想等;擇業(yè)觀主要是大學生對未來選擇擇業(yè)的觀點和認識。從現(xiàn)在看到的文獻資料看,近年來各個學者也基本上圍繞上述內容來展開調查研究。
廣東海洋大學王愛云對廣東海洋大學大學生思想道德現(xiàn)狀調查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關于信仰理想;二是關于價值取向;三是關于道德水平;四是對政治及政治理論課的關注程度。[7]陜西師范大學馬維振對西安15所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問卷調查顯的內容主要從五個方面著手:一是思想狀態(tài);二是政治觀念;三是人生價值觀;四是道德觀;五是擇業(yè)觀。[8]中國礦業(yè)大學丁三青對徐州市4所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調查主要包括大學生的政治態(tài)度、價值取向、理想信念、社會事務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社會關懷意識六個方面的內容。[9]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張曉忠對北京、江蘇、黑龍江、山東等地部分高等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人生價值觀以及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看法等四個方面。[10]張少慧對廣東工業(yè)大學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政治傾向;第二,學習觀念;第三,心理狀況心理壓力;第四,擇業(yè)心態(tài)。[11]復旦大學青年研究中心于海在2002年至2003年對上海大學生發(fā)展調查研究中,其調查的內容包括上海大學生的學習、課余兼職、網絡經歷、人際交往、社團生活等情況,以及他們關于職業(yè)、宗教、政治、社會時事、價值、人生等觀念狀況。[12]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現(xiàn)狀分析
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調查研究,主要是要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特別是要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存在的問題要有一個正確的評估,近年來各個學校開展的調查研究中,從不同的方面,比較客觀地分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中華女子學院孫衛(wèi)華對中華女子學院的調查顯示,當前女大學生思想特點缺陷主要表現(xiàn)為:知識面窄,應用能力欠缺,學習的動力仍以被動應付考試為主。一部分女生則只將眼光局限于所學專業(yè)的課本上,很少涉獵相關知識或其他專業(yè)書籍,甚至對社會焦點問題、重大事件都缺乏關注的熱情,政治敏感度也極為欠缺(見表1)。[13]
江西師范大學陳愈湛對江西省4所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了思想政治狀況問卷調查表明江西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現(xiàn)狀表現(xiàn)為以下特點。第一,大學生道德主流是積極的、良好的;第二,在實際生活中對黨和國家的基本政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了解和認識存在不足,自由主義傾向較重;第三,大學生婚戀觀念模糊、淡漠,戀愛與婚姻的不對稱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第四,大學生學習動機趨向多元化,也呈現(xiàn)出較為世俗的動機,行為、方式、層次上表現(xiàn)出濃厚的實用主義;第五,大學生找不到有效的發(fā)泄途徑,造成心理壓力過大。[14]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何瑞菲通過調查認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當代大學生政治立場堅定,政治態(tài)度鮮明;他們追求高尚的人格,樹立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人生態(tài)度。但同時,當代大學生學習型的一元生活方式與多元素質培養(yǎng)要求之間存在偏差。目前,大學生理解的“學習”內涵過于狹窄,他們熱衷于學習專業(yè)知識,學習外語,取得各種資格證書,就學習而學習,忽視了其他綜合能力的自我提高。[15]
北京師范大學管永前對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地質大學等8所高校進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抽樣問卷調查,認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5個方面。一是政治觀念淡化,思想認識模糊;二是入黨動機趨向實用,黨團組織吸引力不足;三是宗教信仰問題開始凸現(xiàn),外來宗教文化影響加大;四是兼職現(xiàn)象較為普遍,學習目的不夠明確;五是就業(yè)和學習壓力大,心理問題日漸增多,如人際交往障礙、網絡上癮癥、網絡孤獨癥等。[16]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楊飛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現(xiàn)狀調查顯示,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表現(xiàn)在: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主流還是積極的、正確的,但是也使我們清醒地看到,部分大學生還存在著馬克思主義信仰淡漠的傾向,對社會主義最終戰(zhàn)勝資本主義在全世界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信心不足,個人信仰和價值觀趨向多元化和功利性,不太關心國家政治等危險信號。[17]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張曉忠對北京、江蘇、黑龍江、山東等地部分高等院校的調查顯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現(xiàn)狀主要表現(xiàn)為四個方面。第一,關注國內外重大熱點問題,但政治思想觀念淡化;第二,普遍關心和重視道德建設,但不愿受規(guī)范道德的制約和影響;第三,大多數(shù)學生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但部分學生注重追求個人幸福(見表3);第四,總體認同主流意識形態(tài),但對其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18]
重慶大學王建國對大學生道德責任感調查研究顯示,當前大學生在道德責任感主要表現(xiàn)為五個方面的特點。第一,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感有所增強,但仍不容樂觀;第二,對社會道德規(guī)范尤其是傳統(tǒng)美德和社會公德具有較高的認同感;第三,重自我責任、家庭責任,輕社會責任;第四,道德責任價值取向正在發(fā)生變化,思想日趨多元化;第五,道德責任認知與行為不統(tǒng)一。[19]
華東交通大學陳青平對華東交通大學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主要顯現(xiàn)出“四高四低”的特征。第一,愛國主義熱情高,共產主義信仰低。少數(shù)大學生的共產主義信念淡化,入黨動機功利化。第二,社會道德認同感高,基礎文明素養(yǎng)低。第三,積極進取愿望高,艱苦創(chuàng)業(yè)意識低。第四,參加社團的積極性高,心理健康素質低。[20]
河北經貿大學趙國峰對河北省大學生思想狀況調查顯示,目前河北省大學生思想中存在的問題和傾向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思想不堅定,缺乏自我控制力;第二,經濟來源渠道少,消費休閑花樣多;第三,世俗化、功利化傾向較為明顯;第四,心理問題急待解決;第五,傳統(tǒng)的社會道德觀念面臨挑戰(zhàn)。[21]
梧州學院羊展文通過對梧州學院大學生的調查研究,認為當代大學生人生觀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大學生人生觀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使當代大學生的認知與行為存在著差距;大學生的價值觀存在個人利己主義、功利化和享樂主義的傾向;大學生在人生態(tài)度體驗上還存在著頹廢、灰暗、悲觀的傾向。[22]
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分析
調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最終是為了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近年來,各個學者從自身調查的結果分析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措施,觀點也有所區(qū)別。這種區(qū)別既是體現(xiàn)各個學校個性的一面,同時也有共性的一面,因而,了解這些方面,對于我們在新形勢下,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無疑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上海大學楊曉麗認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應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明確不同年級的教育目標,采取階段性的教育計劃;第二,明確年級和性別的差異,開展特色教育活動;第三,有的放矢,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23]
山東大學王兆珍以山東大學的調查為參考,認為加強和改進在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從四個方面著手。第一,要硬化內容,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在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第二,要活化資源,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第三,要優(yōu)化載體,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輔渠道貫通;第四,要規(guī)范化隊伍,逐步使學生輔導員向職業(yè)化邁進。[24]
北京師范大學管永前認為應該從五個方面著手。第一,堅持正面教育引導,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成為大學生的指導思想;第二,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努力營造優(yōu)良文化環(huán)境;第三,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大力加強網絡教育管理;第四,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第五,重視政工人員作用,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25]
徐惠鵬以合肥工業(yè)大學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調查分析為參考,認為進一步搞好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應該從六個方面著手。第一,繼續(xù)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筑當代大學生的精神支柱,努力解決大學生的深層次思想問題;第二,認真貫徹《綱要》精神,著重做好基礎性工作;第三,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和形式;第四,建立思想道德的評價機制和約束機制,積極開展道德實踐活動;第五,加強對黨員學生骨干的培養(yǎng),發(fā)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頭作用;第六,加大校園文化建設力度,著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26]
高忠誠在對西北師范大學大學生思想道德現(xiàn)狀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認為當前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應該從九個方面著手。第一,應該通過各種方式讓人的道德學習的潛能發(fā)揮出來;第二,高校德育不能孤立地去做,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第三,發(fā)揮榜樣的力量;第四,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視角加強德育;第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凈化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第六,改進教學方法,拓寬教育渠道;第七,強化團學組織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第八,關心大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九,廣泛開展思想道德評價,形成輿論氛圍,建立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參與機制、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27]
浙江大學王志強以部分高校學生思想道德狀況滾動調查為參考,認為當前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應該從五個方面著手:第一,加強形勢與政策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的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第二,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斷創(chuàng)新,找準切入點,以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和大學生的需要;第三,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建設;第四,積極主動地利用新手段、創(chuàng)建思想教育工作新平臺;第五,思想政治工作進公寓。[28]
趙國峰以河北省大學生思想狀況調查為參考,認為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以“學校教育”為基礎,積極營造適合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校園環(huán)境;第二,以“黨團建設”為重點,充分發(fā)揮學生中的優(yōu)秀黨員、團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第三,以“學生自治”為輔助手段,充分發(fā)揮和培養(yǎng)廣大學生在思想文化建設中的主觀能動性。[29]
唐志強以河西學院的調查研究為參考,認為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第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學生政治理論素養(yǎng);第二,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大學生誠信意識;第三,加快學校教育改革的步伐,適應高素質創(chuàng)造性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第四,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強學生的職業(yè)道德教育;第五,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30]
安靜以唐山師范學院調查研究為參考,認為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第一,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第二,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活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載體作用;第三,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主體引導示范作用;第四,充分發(fā)揮網絡陣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功能;第五,充分發(fā)揮心理咨詢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導作用;第六,充分發(fā)揮自我教育與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服務作用。[31]
參考文獻
[1]陳思先.對武漢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調查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4):11-12.
[2]張耀.大學生網絡社區(qū)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調查研究——華中科技大學網絡社區(qū)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問卷調查分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9):36-37.
[3][15]何瑞菲,徐建龍.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調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12): 62-63.
[4]張青.天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調查及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8(29):308-309.
[5][7]王愛云.轉型期大學生思想道德現(xiàn)狀調查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5):105-107.
[6][27]課題組.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研究——以西北師范大學為例[J].甘肅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3):46-50.
[8]馬維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來自西安15所高校問卷調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43-45.
[9]丁三青等.徐州市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調查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8):17-21.
[10]張曉忠.全球化條件下大學生思想道德及主流意識形態(tài)狀況的調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31-37.
[11]張少慧.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6(6):82-84.
[12]于海.上海大學生發(fā)展研究(2002-2003)[J].復旦教育論壇,2003(2):1-5.
[13]孫衛(wèi)華,張霞.當代女大學生思想特點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對中華女子學院經濟管理系學生的調查與分析[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5(4):65-68.
[14]陳愈湛,任斌.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7(1):18-19.
[16][25]管永前,周成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狀況:問題與對策-來自北京部分高校的調查[J].晉中學院學報,2008(10):44-47.
[17]楊飛.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現(xiàn)狀調查報告[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32-36.
[18]張曉忠.全球化條件下大學生思想道德及主流意識形態(tài)狀況的調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31-37.
[19]王建國.大學生道德責任感調查研究[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61-164.
[20]陳青平,管曉鳳.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及對策研究[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12):233-236.
[21][29]趙國峰.河北省大學生思想狀況調查、分析與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2004(4):98-100.
[22]羊展文.當代大學生人生觀現(xiàn)狀分析[J].梧州學院學報,2006(4):78-80.
[23]楊曉麗,楊秀君.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調查和分析[J].商情,2008(3):38-39.
[24]王兆珍,趙希波.當前大學生思想狀況調查研究與思考——以山東大學為個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8):76-78.
[26]徐惠鵬,姚躍傳.合肥工業(yè)大學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調查分析及其對策思考[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1-5.
[28]王志強.對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研究與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7):74-76.
[30]唐志強,曹斌.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分析——以2004年河西學院的調查為例[J].河西學院學報,2005(3):108-111.
[31]安靜,李炳煥.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與思考[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6(4):108-110.
[責任編輯:張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