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堅持業(yè)余新聞寫作50余年,與全國30多家報刊的編輯記者有過交往,自稱“半個傳媒人”。老年人愛回憶過去,想為兩位傳媒界從相識到相知的良師益友寫點文字,以表感恩之情,并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
啟蒙:吳嗣澄
我上小學時,就有個記者夢,夢想讀新聞系、進新華社、駐聯(lián)合國。但由于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我選擇了讀管吃管住管穿管零花錢的軍事學校。1958年畢業(yè)后我開始業(yè)余寫作,想走曲線圓夢的路子。開始不知什么是新聞,胡亂涂鴉,在踏著退稿鋪就的路上迷茫摸索。
1964年夏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時任西安日報社經濟部主任的吳嗣澄。他處理過我的一些稿子,說我還有些“新聞細胞”,只是缺乏新聞基本知識,寫起東西來有點“四不像”。于是,我決心拜他為師。當時,我擔任西安制藥廠黨委宣傳科長,他常來廠里采訪,我們交往更密切了。1966年春天,吳嗣澄問我廠里有什么先進人物可采寫報道的?我推薦了勞動模范楊其林。此人是個動物飼養(yǎng)員,飼養(yǎng)供做藥物試驗用的兔子、小白鼠等動物。這個工作又苦又臟又擔責任。吳嗣澄吃住在廠里,帶著我同楊師傅邊勞動邊采訪,不怕臟不嫌臭,清理動物糞便是經常做的工作。在采訪中,吳嗣澄教我采訪技巧和新聞寫作知識。他說,采訪時一定要與采訪對象交心,點點滴滴地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東西。比如楊師傅,不善言語,問他什么,他總是說“沒啥”。后來吳嗣澄問他為什么像喂孩子那樣喂兔子?他的話就來了:“兔命關天?!庇謫査嗽捲踔v?他說:“藥品是人命關天,兔子是為藥品做試驗,有嚴格的健康標準,兔子不健康,藥品試驗就不準確,用在人身上就會出大問題,這不是兔命關天么?”這就把主人與兔子的關系揭示出來了。吳嗣澄還說,采訪時不要擺出一副你問他答、他說你記的架勢,要用心記,用筆記錄會造成被采訪者心里緊張,心記上后回去再追記。通過整整半個月邊勞動邊采訪,我們獲得大量的素材,他先讓我草成一篇人物通訊,稿子寫好后,吳嗣澄把我叫到報社,逐字逐句地改寫,邊改邊講寫人物通訊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定稿后,準備在《西安日報》突出位置刊發(fā)。可惜“文革”開始了,稿子沒有發(fā)出來。吳嗣澄同楊師傅結成了深厚友誼,常在楊家看望走動。
吳嗣澄不僅是我新聞寫作的啟蒙老師,還教我如何做人處事。令我刻骨銘心的是他在給我的信中寫的兩句話:“心存天下不平事,意念人間疾苦情。”“過往從來客無數,留得清氣有幾人?”在50多年的業(yè)余新聞寫作中,我都恪守吳嗣澄老師的教誨,堅持實話實說,為人民鼓與呼。令我感到遺憾的是,他去世時沒有人告訴我。
厚愛:賀開秦
1998年3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勞動周報》副刊編輯賀開秦先生的來信,隨信寄來我兩年前寄給《經濟日報》“西部風”雜文專欄的文稿《考察考察者》。我非常奇怪,在《經濟日報》西部版未刊發(fā)的稿子怎么會在他手里?現(xiàn)在寄來是什么意思?我讀了信才明白。信中說:“你這篇稿子原給‘西部風’副刊的,我當時主辦‘西部風’,后該刊停辦,稿件留在我處。最近我到《勞動周報》兼管副刊,又看了你這篇稿子,認為還有可取之處,但需要按照最近新精神特別是十三大文件精神重新寫寫,文章篇幅不能過長,要寫得精粹集中一些,你改好后寄我為好?!蔽液芸旄膶懞蠹慕o了先生,不幾天就見報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業(yè)余作者,一篇微不足道的小文,先生竟隨身帶了兩年,從經濟日報社帶到勞動周報社,一有空就聯(lián)系我改寫發(fā)表,難得這份厚愛,這份珍惜,我感動萬分。這樣的老報人形象在我心中何等高大!后來我到報社拜訪問先生為何對業(yè)余作者這般尊重?先生說:“我有一個念頭,只要把作者寫出的好文章,或者有一點可取之處的半成品,經過與作者商量,修改潤色,編發(fā)出來,見諸報端,就是最大的欣慰。”這種編輯作風今天已經成了“稀有元素”,具有這種編輯作風的傳媒人還是有的,但實屬鳳毛麟角。
從此以后,我把先生當成兄長和老師,常去報社拜望他。他再忙也要停筆掩卷同我談上個把小時,不像時下有的編輯見了業(yè)余作者避之不及。我們談家常、談人生、談世風、談文道,談得最多的是雜文創(chuàng)作。他常說:“雜文應該是有感而發(fā),發(fā)人所未發(fā),顯示自己的深度?!蔽业奈母?,他經常像給小學生修改作文那樣字斟句酌,改好后再寄回給我,我同意并抄寫后再刊發(fā)。他多次婉轉地指出我的雜文“尖銳有余,含蓄不足”,并告誡我:“人要直,文要曲;火要虛,心要實;內要剛,外要柔?!庇袝r先生還給我出點難題,讓我鍛煉,“逼”我長進。一次,他寄來了賈平凹發(fā)表在《勞動周報》上的一組漫畫,令我以書信體寫一則讀畫感,由報社轉給賈平凹。我真有點為難,我是個畫盲,人家賈平凹是大家,豈敢胡評!“逼”得我請教了好幾位美術界的朋友,才寫了幾百字的短評由先生轉給了平凹,平凹在《寄語讀者》中還特別提到“西安的亦杰”的看法合乎他的創(chuàng)作本意。
先生對我的生活也十分關心。我退休金過低,家中又有殘疾兒子,經濟有些困難,他就給我到處找事干,以增加收入。他給《城市金融報》的老總介紹,讓我去當編輯,由于某種原因而未去上班,但我始終對他心存感激。
1996年,賀開秦先生去世了,我寫了一則《憶恩師賀開秦》,以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