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堆冰川下的小村莊
一個人的時候,常聽莫扎特的《C大調(diào)長笛與豎琴協(xié)秦曲》,心會變得像羽毛一樣輕盈。想不到有一天看到了這支曲子——走在藏東南一個名叫米堆村的林間阡陌,就像走在莫扎特的樂譜上,在長笛與豎琴間徜徉。
一仰頭就看見米堆冰川,在粗大的冷杉的環(huán)繞下穩(wěn)穩(wěn)地坐在云端,俯視著腳下的小村。許是千年雪水的潤澤,小村有種靈異之氣。一進村就感到有些異乎尋常,停住腳步環(huán)視四周,那東一棵西一棵的老樹就醒目地朝著人逼近過來,從木屋旁,青稞田間,溪畔籬邊。有的孑身獨立,有的三五株糾纏在一起,卻又各自扭動著碩大的身軀伸向四面八方。不管活在哪兒,每一棵樹都像前世是拔地而起、正要騰空飛去的蒼龍,突然間不知被什么魔法鎮(zhèn)住,一瞬間化成巨樹,永遠被困在了大地上,只留下翻騰的軀干,狂放的身姿定格在人間,仰天嗟嘆。
那都是鴻蒙初辟時的往事了。這些本是活在神話中的老樹自被貶到人間,春去秋來,默送曉星殘月。偶有外地人來,見慣了馬路邊長得規(guī)規(guī)矩矩的樹,見慣了古剎里似先哲夫子神情儒雅的古樹,站在這斷臂殘軀、歷經(jīng)劫難卻仍不掩飾渾身野性,好像隨時都會一飛沖天的“樹”下,都會一驚,心中的震撼自不必說。撫摸著傷痕累累的樹干,好像撫摸著裸露在外的骨頭,似乎還能聽到那響徹曠野的咆哮和被囚后低沉的喘息,感覺到很久很久以前它的拼死一掙。只是頭上的枝葉平靜地綠著,閑云一般,不動聲色地眺望著千年不化的冰川,凝視著對面山上懸下的白練,不去管前世今生。
老樹腳下,青稞剛秀穗,年少氣盛地把針芒刺向藍天。豌豆開著深紫的花兒,粉蝶般的輕靈,一派青春韶華。在滄桑老者的注視下,隨風(fēng)搖曳,天真無邪,不諳世事。
午后的小村靜悄悄的,隱隱能聽見叢林里的溪水聲。陽光和風(fēng)霜把一幢幢木屋染成了黑色,倒鮮艷了屋頂上房檐下飄動著的五色風(fēng)馬旗,如鳥兒的羽毛振翮而動。柴扉虛掩,狗兒懶懶地臥著。偶有農(nóng)人去田里勞作,老婆婆背著小娃兒割草,臉上的安祥讓人羨慕。
從冰川沿著溪水逶迤而下,繞回村里,一路上時不時能看到長著橘紅色苔蘚的石頭。在這里,連苔蘚也要絢爛,連石頭也要開花。我在田埂上發(fā)現(xiàn)了一片片藍片的小花。藍色的花本就少見,這種花的藍與這里的天空一樣,像一泓深潭。后來才知道,藍色能反射雪域高原的強光,保護嬌嫩的花瓣。她有個奇妙的名字:展毛翠雀。如果光看這四個字,你一定會以為是一種鳥,她也的確更像鳥,不,更像小小的精靈。一根莖高高細細伸出草叢,舉著一朵藍幽幽的小花,花瓣的線條極優(yōu)雅,每朵花都有一個微微翹起的尾巴,又似鳥兒小巧的喙。沒有風(fēng),她卻動了,輕輕起舞,或許是神明偶然路過,不經(jīng)意碰到了她吧。這藍色精靈搖搖擺擺,搖起一絲風(fēng),風(fēng)也是藍色的,四周就變成了仙境。這時候的人,用什么樣的言語能表達內(nèi)心地感動呢?連嘆息的聲音都發(fā)不出來了。不然,莫扎特的樂譜上怎么會有休止符呢?他一定在薩爾茨堡的田野上看到過這樣的仙境吧?一定也喜極失言,此時無聲吧?
人在路上,風(fēng)塵滿身。能與這樣——靈魂的憩園不期而遇,唯有對上蒼感恩。
我曾伸出手,想帶回一朵藍色小花。鬼使神差,手指沒動,不知為什么。幾天后,當(dāng)我離開那片土地,走下飛機,一頭栽進都市的滾滾熱浪里。坐在機場巴士上,茫然地看著車載電視里正在狂歌勁舞的紅男綠女,那么刺目。恍惚間想起那一片藍色小花,這才明白,是神明阻止了我。若讓她離開皚皚冰川,涓涓草地,到這個暑氣蒸騰、紅塵擾擾的異鄉(xiāng),躺在書里當(dāng)木乃伊,豈不是太殘忍、太有違天意了嗎?好吧,就把你留在我的夢里吧。這一程,太像一個夢。我在心里默默地和那山高水長的大地告別,和藍色小花告別。
姜塘草原
已是下午,翻過海拔五千多米的唐古拉山口,車子沿著國道向南行。夏天的青藏線上,雪山和荒原畫出的仍舊是凜凜寒意。清早路過昆侖山口,刀子似的晨風(fēng)割著臉,就想,怪不得晨曦中紅色的昆侖山巖石嵯峨,面目猙獰,什么樣的石頭也經(jīng)不起這么冷峻的雕刻呵。
從北行來,大地一點點活過來,朦朧的綠色給人一絲安慰,好像初春的模樣。唐古拉山下是漠漠高寒草原,鉛云低垂,淺草蒼蒼,掩不住的寂寥。一路上幾乎見不到人,倒是一群一群的牦牛甩著尾巴,給曠野帶來一縷人間煙火氣。有公路也罷,有鐵路也罷,它們永遠是悠然漫步,永遠是低頭吃草,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氣定神閑,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它們才是這塊土地上亙古不變的主人。
繼續(xù)前行,牧草豐茂起來。天放晴,草色年輕了許多,綠得振作。車子駛進了姜塘草原。
這是一片長在云朵上的草原。云不是在天上飄,而是從地上升騰起來,往天上堆。白云疊著烏云,烏云卷著白云,一朵朵,一團團,連成云的群山。四野的云山從世界屋脊隆起,托著草原,擁著草原。放浪形骸的風(fēng)時而呼喊,時而低吟,像個神靈附體的詩人,手舞足蹈,蕩氣回腸。它的聲音在草原上繞著云朵回旋往復(fù),把人的魂魄牽引著四處流浪,上天入地,一路狂奔。風(fēng)隨手扯來幾片烏云,灑下一陣促雨,雨水把陽光和牧草洗得更新鮮,太陽的氣味、風(fēng)的氣味、大地的氣味濃郁撲鼻,雨中徜徉的牦牛自在得神仙似的。風(fēng)起云涌,白云烏云紫云金云滾滾而來,浩浩蕩蕩,聚攏時云頭聳起,散開時天光乍泄,仙門洞開。被雨水濯的金碧輝煌的夕陽漫步西天,法相莊嚴(yán),陽光從云霓的背后射過來,一束束交錯著,織出一幅瑰麗無比的布景。闊大的草原像一個闊大的舞臺,黃鐘大呂,仙樂渺渺,眾神衣袂飄然。我好像來到了天門外,只需一抬手,就能叩天開門,登云上青天。此地此刻,天地神人離得那么近,人站在這樣的天空下,站在這樣的大地上,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造化的恢宏壯麗,感受到了眾神的沐浴,萬物的寵愛。這一刻,再卑微的生靈也會因為獲得了生命的大歡喜而神采奕奕,再世故的心也會剝落厚繭縛,像赤子一樣迎接神的洗禮。
聽?wèi)T了人們贊嘆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姜塘草原讓我知道了,不是貝多芬寫了《田園》,而是田園寫了貝多芬。自然對人的塑造超乎想像的深刻。行走在西藏的大地上,慢慢的有些明白了,八角街上轉(zhuǎn)經(jīng)的人們面對游客驚異的目光,面對包圍著他們的長焦短距,何以能神色泰然,視而不見,一圈一圈專注地走在心中的路上。那些身系牛皮圍裙、手套木板的朝拜者何以要跋涉千里,匍匐長叩,山迢迢水迢迢,一步一朵蓮花,盛開在塵埃中。在湖畔牧場,酒館工地,姑娘的歌聲何以會隨時隨地響起,銀子般閃閃爍爍,晃得人睜不開眼睛。世人歷來把這里稱作“謎”,因為震撼,因為敬畏,因為隔膜,因為獵奇。細想,其實吸引你的最核心的東西不是來自它的神秘。世上各種各樣的神秘?zé)o一不是一件炫目的外衣,內(nèi)里包裹的都是一個簡單的世界。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雪山高聳,江河奔騰,陽光燦爛,月光圣潔,草木葳蕤,鮮花遍野的家園,他們朝拜,放牧,耕作,跳舞,歌唱,活得像頭頂?shù)奶炜找粯油噶痢K麄兊某霭l(fā)與歸宿讓忙著趕路的我們收住腳步,靜下來,想一想我們的來處與去向。
責(zé)任編輯陳曉農(nó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