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边@本來是《滕王閣序》中王勃的錦句。當(dāng)我散步在海邊,看到孤鶩迎海而飛的真實一幕時,我的情思就如白云出岫,薄霧騰渚。
晚霞只留下微弱的一縷,即將被天邊的黑云吞沒。霞光倒映到海面,形成一條細(xì)長的金色線紋。這線紋是死亡的警示符。海面靜得沒有呼吸,一切生命畏懼藏匿,突然一只鶩,伸長頸脖,拍打著雙翅迎海飛來。她飛呀,努力的飛。她要在晚霞消失之前飛到彼岸,否則就會葬身魚腹。如果晚霞能拖住黑云,哪怕一分,如果海岸能迎面移位,哪怕一步,生命的希望就會吐出新的火焰。但這一切都是幻想,唯一的希望是盡生命的能量,揮動雙翅,拼博眼下的時光,于是她飛呀,拼命的飛!
她是為求生而飛麼?不,求生而飛沒有充足的力量源泉,容易枯竭;她是為求名而冒險么?不,求名沒有人贊揚它這一壯舉;她是為追求利益而飛么?更不,那海的對岸不一定有等待著她的寶貝。我想一定有一股強(qiáng)大的力量在鼓動著她的翅膀,要不她怎么拼命的飛,不顧一切的飛!
也許她是一只年輕的鶩,對岸的情人呼喊著,期盼的眼淚灑濕了衣裙:飛呀,快飛,我心上的人……
也許她是一只母親的鶩,生死與共的丈夫和可愛的孩子在對岸焦急的呼喊:媽媽……快飛呀……
也許她真是一只孤孤單單的鶩,生命的存亡對于它沒有很強(qiáng)的信念,但誠摯的朋友站在對岸伸出熱情的雙手高呼:朋友呀,親愛的朋友,有我你哪有孤獨……
她終于飛過了浩瀚的海面,理想和力量交織成了天邊美麗的晚霞,它不是一只孤獨的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