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啞巴奶奶病重了,我請假回老家小村看她。我想看看這個曾被譽為“小村仙女”的老人最后一眼。
三十多年前,村里有名的笨男人啞巴娶來了最好看的媳婦,一時成為全公社的頭條新聞。當時我只是一個看熱鬧的孩子,夾在人群中“鬧洞房”,看一個女子被幾個粗魯?shù)哪腥送七M一間地震棚。
那天,沒有送親迎親的隊伍,沒有喜炮與吹嗩吶的人,一切好像是偷偷進行的,啞巴家?guī)讉€沒出五服的爺們帶著看笑話的心情在幫忙。
村里沒人把啞巴娶媳婦當回事。太陽不會從西邊出來,誰信又丑又窮的啞巴能娶一個俊媳婦?而且這個女子還擁有非常珍貴的城關(guān)戶口,是個城里的閨女。
這段離奇的姻緣,完全像一個童話。
由于成分高,人笨,啞巴二十多歲了還掙不到大人一半的工分。啞巴的老娘找鄰居巴斗商量,求他帶啞巴幫工賣油,能落點殘油吃。當時到處都在割資本主義尾巴,生產(chǎn)隊棉籽炸的油也要偷偷去賣。年過半百的巴斗當過幾天特種兵(特務),混過大碼頭,沖過大船,不怕公社民兵抓。隊長慧眼識英雄,讓巴斗領銜去賣棉油。
城里人比農(nóng)民金貴,需要油吃。棉油雖黑,人能吃白。一天,巴斗帶啞巴摸到城關(guān)鎮(zhèn)賣油。他們來到人字巷口,站在一棵千年老香樟樹下敲梆子。啞巴會唱幾句清音。清音是跟娘學的,娘解放前在大戶人家待過,識文斷字,還懂點音樂。
啞巴的娘沒有想到,自己少女時當幾天丫鬟,落下了罪名。解放后,成了地主婆,還連累了無辜的啞巴,啞巴讀書、當兵都過不了關(guān)。
巴斗敲梆子、啞巴唱清音,目的是吸引人來圍觀,現(xiàn)在叫宣傳促銷。
中午的小巷一片幽靜,城里人有午睡的好習慣。鄉(xiāng)里人不懂,啞巴還在唱:“俊羅成騎馬來到松樹亭,那可驚了繡樓小姐一場夢。喊聲羅成我的小冤家,又怕父王撅嘴把氣生——”
一會兒,來了個女子,拎一個油罐子,裊裊婷婷地走。天空升起云朵,女子像個仙女下凡,走得沒有一點聲音。
巴斗晃晃大桶,油已賣完。啞巴帶的小桶也沒有多少了。女子失望地站著。啞巴傻傻一笑,說一句你等著,我回去取。
啞巴騎車調(diào)頭走了。
啞巴離開后,善開玩笑的老江湖巴斗看這個女子長得俊,就夸起來。女子羞答答的,但一會兒工夫,巴斗就說到了要吃紅鯉魚。當?shù)仫L俗,只有做好了媒人,才有資格吃紅鯉魚,不然魚刺要扎嘴哩。
女子的臉騰地紅了。她當時只想著家中需要點棉油,沒有想到碰上這么一個愛咧咧(絮叨)的老頭子,要做自己的媒人。
烏云滿天,巴豆看天有變,匆匆離開了城關(guān)。
雷陣雨來了,昏天黑地。
雨過天晴,彩虹升起。小巷積水如渠。安靜的香樟樹青翠欲滴,鳥兒唱起歌。巷子里的老人和孩子出來了,他們興奮地蹚水玩耍。其中就有那個買油的女子。
當女子走到樟樹下時,一個人像雕塑一樣立著,渾身是水,自行車靠在樹干上,后邊掛一個油桶。
啞巴冒雨來了。
啞巴沖著女子喊一聲:“油!”
女子如夢初醒,很不好意思,忙回家拎油罐子打油。
渾身滴水的啞巴突然從車大梁上解下一個布兜,里邊是幾只紅柿子。女子看著狼狽的啞巴,格格地笑。笑后,眼有點濕,像濺入了雨水。
兩個人有幾句精彩對話,后來被村民傳誦:
“你真傻,大雨了還來?!?/p>
“嘿嘿,俺娘也傻,說答應的事就得做?!?/p>
“你家還有啥人?”
“就一個娘。”
“你娘也會唱清音?”
“我唱的沒有娘好?!?/p>
“你家柿樹好看吧?”
“好看,柿子紅紅的,像小燈籠?!?/p>
“你回家吧,別淋病了?!?/p>
“沒事。就算下河洗個澡!”
啞巴并不啞,只因他說話晚,父親就給他取了這樣一個名字。啞巴5歲才會說話,7歲才成句,沒讀幾年書,長得笨相。娘經(jīng)常憂郁地說,啞巴兒要打光棍哩。
但啞巴也有優(yōu)點,他特別老實,能唱幾句清音。他最大的特點是做事認真,正直,喜歡生產(chǎn)隊里的騾馬,熱衷于喂牲口。
進入冬天,沒有油賣了。由于啞巴賣油表現(xiàn)不錯,經(jīng)隊長批準,成了生產(chǎn)隊的飼養(yǎng)員,每天拿一個婦女的工分。啞巴干得投入。他是一個心細的飼養(yǎng)員。
一個晴朗的冬日,啞巴到河灘割干草喂懷孕的咬人馬?!澳强审@動了繡樓小姐一場夢。喊聲羅成我的小冤家,又怕父王撅嘴把氣生——”他正唱著清音,被一個甜甜的聲音打斷了。啞巴抬頭,看到岸上站的是一個城里學生模樣的女子,后邊那個竟是買棉油的女子。
前邊的女子喊:“你,賣油的,我的同學想你了?!笨墒?,當這個女子看清楚啞巴后,失望地拉住同學就走。買油的女子不走。她同學是哭著回城的。
買油的女子介紹自己:“我叫小米?!?/p>
小米圓圓的臉蛋,高高的身材,一口白牙,在田野上顯得十分美麗。對比之下,啞巴簡直是個破乞丐。
啞巴結(jié)結(jié)巴巴:“我叫啞巴?!?/p>
小米笑了:“你會唱清音,咋叫啞巴?”
“我說話晚,都說我是啞巴。”
啞巴突然變成了俊羅成,小米看看這個真誠憨厚的男人,就決定嫁給他。小米不顧羞地說:“啞巴,你去準備吧,我要做你的新娘?!闭Z氣堅決。
啞巴不信天上掉下餡餅,他跑回去告訴了娘。老太婆以為兒子在說夢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想出了毛病。老人就去找巴斗問究竟。巴斗說開玩笑的,人家是城里俊閨女,哪會嫁到我們這鬼地方。不過,那女子既然來了,咱試試吧,反正不成事啞巴也少不了什么。
幾天后,巴斗領著啞巴又去了城關(guān)巷口的樟樹下,這次他們多了一個紅包單,里邊有一包紅糖和十五個雞蛋。
小米大方地來了,把雞蛋收了……
啞巴長我兩輩,由于內(nèi)心瞧不起他,從不叫他啞巴爺。直到他結(jié)婚了,看在新媳婦的份上,我們才喊他啞巴爺,小米自然是啞巴奶奶了。
窮酸的啞巴爺辦喜事,只宰了一只蘆花雞。雞毛煺后放大鍋中煮,水滾了,出油花了,再放進去五斤粗粉絲,來幫忙的都能喝一碗熱湯。當然,來的人都不信有一個美麗的女子會到這里做新娘。哪有這樣好事,小米就是七仙女,啞巴也不是董永。
大家等到下午,還沒有動靜。幫忙的七叔已不耐煩,正準備砸鍋散伙,幾個放風孩子跑回來報告了一個好消息:村外來了一輛自行車,兩個女的。愛熱鬧的嫂子迎出村,看到是小米與她的同學。小米是她同學用自行車送來的,馱了二十多里路。
小米從田野上掐了一朵菊花,別在了頭上,以示同伴娘的區(qū)別。
奇怪的是,那個做伴娘的同學一路在哭,像把小米送進了地獄一樣。臨別她還在說:“回去,還來得及?!毙∶讚u頭。
就這樣,那天小米嫁了啞巴爺,成了我的啞巴奶奶。
后來的故事是這樣的:自啞巴奶奶進村,就被幾個長相俊出身好的后生盯上了,包括公社副書記的公子,他像見了仙女,眼珠子都蹦出來了。有人斷言,小米跟啞巴過不了三個月,一定會變心,會離開。全公社都說,用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比喻,就算夸獎了啞巴。
蜜月中不知有多少雙眼睛盯著小米,其中不乏有公社領導覬覦著小米的美貌,提出優(yōu)越條件,如果小米同意,可以安排當民師。小米不屑一顧,她死心塌地跟一個人好,就是啞巴。
公社領導生氣了,要啞巴睡牲口棚看牛馬。啞巴去了牛棚,新娘子就睡進牛棚,睡在牛馬之間的土坯上,沒有席子,沒有被子,還得忍著牛馬散發(fā)的臭味。她同樣感到很美很幸福。
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過去了,啞巴家窮得連山芋片子也沒有,都說啞巴媳婦受不了窮,肯定要走。有幾個男人趁機獻殷勤,送來稀罕的米面,被拒絕了。小米寧愿去拔野菜、扒樹皮,也不吃不干不凈的東西。
春耕大忙季節(jié),一貫脾氣爆躁的咬人馬要生駒了。一連幾天啞巴爺不能回家,他精心照料著,因為咬人馬懷的是金貴的騾子。騾駒生下后,咬人馬眼睛發(fā)混,飛起后蹄,把啞巴爺踢倒了。
當天啞巴奶奶趕集去了,啞巴的娘忙中出錯,赤腳醫(yī)生老章不在家,她請來獸醫(yī)老成。老成一時糊涂,把人當成了豬,一針打下,啞巴成了半植物人。
啞巴一躺下就沒有起來,啞巴奶奶沒有哭,緊緊守著丈夫,喂飯、端屎尿,四處找方子抓藥。不能說話的啞巴爺整日淚汪汪,示意妻子再嫁。啞巴奶奶不理會,日夜守著。
為了逼妻子變心改嫁,啞巴爺趁妻子去河灣挖草藥的空隙,滾下床,滾出門,滾到了水坑里。
啞巴爺死了。啞巴奶奶披麻戴孝埋了丈夫。
從此,每年清明和立秋,啞巴奶奶必到墳前燒紙。當時啞巴奶奶還很年輕,還沒有孩子,仍然漂亮。又有男人蠢蠢欲動,托人說合。但啞巴奶奶守身如玉,不讓任何男人靠近。
丈夫死了,還有婆婆,為了生活,啞巴奶奶包攬一切農(nóng)活,還養(yǎng)了一頭老母豬,生5頭可愛的豬娃。這樣,到過年就有肉吃了。
一個在城關(guān)毛巾廠當工人的親戚退休了,啞巴奶奶有了回城接班的機會。送親的那個伴娘來了,老同學相見,大哭一場。老同學帶來啞巴奶奶多年沒有吃過的點心和廠里允許接班的信函。
全村人都說啞巴媳婦肯定要回去了。婆婆也勸媳婦走,老人不忍心讓兒媳過這樣的日子。老人給兒媳婦跪下,請她回城接班。
啞巴奶奶以婆婆的身體不好為借口,沒有走。那個淚流不止的同學只好一人回城了。
不久,啞巴奶奶托人從公社衛(wèi)生院抱回了一個有點兔唇的男孩,取名叫黑油。男孩三歲時,又有了個女兒,這個女孩是棄嬰,是別人在河灣撿的,啞巴奶奶留下了,取名小柿子。
這樣,家又完整了。
黑油上小學那年,婆婆到河灣拾柴被葛藤絆倒跌倒中風,偏癱。啞巴奶奶毫無怨言,帶著兩個小孩,親閨女一樣伺候婆婆。當時,三十多歲的啞巴奶奶黑了些,仍然是個農(nóng)村少見的好看女人。熱心人又來提媒,包括那個因開玩笑做媒一生良心不安的巴斗。
大家都來勸,找個上門女婿吧,再晚真來不及了。
啞巴奶奶不同意。
婆婆當床債十五年,臨死前,已經(jīng)失語的婆婆握住媳婦的手,反復劃一個字“走”。
又是十年時光流失,黑油大學畢業(yè)在外地成家,小柿子也離開了媽媽去外地打工。
這十年,農(nóng)村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進城打工成了農(nóng)民致富的路子。發(fā)財?shù)哪贻p人目光盯著城市,不少人離開了家在城里買房。一時離不開的,也把樓房蓋到了靠集鎮(zhèn)的馬路旁。老家村子突然之間成了“空心村”,住的是老人和“留守兒童”。天地落荒,村里雜草叢生,連多年不見的黃鼠狼和狐貍都出現(xiàn)了。
啞巴奶奶家的變化是曾作為洞房的地震棚子消失了,蓋起了三間土墻瓦房。親人都離開了,家里只剩一個頭發(fā)斑白的老人。
村民之間的關(guān)系也變得淡漠,沒有人再喊她仙女,沒有人再喊她啞巴媳婦,也沒有人喊她黑油娘了,人們正把一個美人和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忘記,小孩子都叫啞巴奶奶傻老太婆了。
啞巴奶奶很平靜,默默地等著老,等著與啞巴合葬的日子到來……
因為童年的記憶和感動,我來到了啞巴奶奶的病床前,她已經(jīng)瘦得如一根隨時可能折斷的干柴,一片就要飄飛的枯葉,但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她堅守到了最后,為了巷口香樟樹下的那一個濕淋淋的背影,為了河灘上的一個諾言和那段清音。
在我眼里,啞巴奶奶仍然與當年一樣美,仍然是小村的仙女。
責任編輯苗秀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