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秋 滿族坤帽。一作“圉秋”。清朝滿族婦女不分老少貧富,秋冬日人戴一頂,式與男帽略同,帽頂六瓣折疊為平式,施金銀彩線刺繡蓋花,朱絲線挽結(jié)于頂,帽后拖兩條上窄下寬銳角飄帶,長2足余,其材質(zhì)、飾紋均與頂同,亦有于飄帶兩角處綴鈴垂穗者。帽檐上仰,周邊不開張,以江獺、熏鼠、染黑海龍皮為之。如夫品秩相當,妻亦可以貂鼠皮為之。光緒、宣統(tǒng)之際,大拉翅、兩把頭大興,滿族婦女戴坤秋者漸少。參見大拉翅、兩把頭條。
頂頭禮 滿族禮俗。即老夫妻久別重逢之禮,為老伴迎上前去,用頭頂住老頭胸脯,老頭用手輕輕撫摸幾下老伴的后腦勺或后脖頸。反映老夫妻一個情深入懷,一個愛撫相慰。
抱罐 滿族送葬習俗。出殯之時,由死者兒媳或?qū)O媳將前日晚所供“夜食罐”抱于懷中走出家門,坐于送殯隊列中特定的車上。抱至基地后,將罐隨棺一同埋葬。如死者家中元適合抱罐身份之人,亦可將罐置于棺上或送葬家屬所乘之車上,攜至墓地埋葬。
抱見禮 滿族早期禮俗。凡至親久別相逢,必行此禮,雖男女間亦然。若長幼輩相見,幼輩以兩手抱長者腰,長者用手撫其背,稱“抱腰接面大禮”。亦有晚輩抱長者膝,或于馬上行抱見禮者。清初統(tǒng)治者為表示對漢蒙歸降者之優(yōu)隆,亦曾行抱見禮,降者跪叩禮畢,即進前抱清帝膝為禮。后以此禮不雅,漸改執(zhí)手禮。相見時,長者垂手引之,幼者仰手以迎,平輩則立掌相執(zhí),尊卑相見亦類此。
抱寶瓶 婚禮習俗。舊時成婚之日,新娘至男家下轎后,由主司迎親的婦女將“寶瓶”遞之抱于懷中,再上炕或入帳內(nèi)“坐福”。“寶瓶”一般為木制或錫制,其形有似花瓶者有似壺者,故一些地方又稱其為“抱保媒壺”。其內(nèi)多裝有金、銀錁、制錢、金銀小如意、珍珠、金銀米(黃白米)等,各地城鄉(xiāng)不一。,瓶口覆紅綢或紅布,以五色線扎之。此俗寓婚后多福多財之意。解放后已不多見。
責任編輯 蘇 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