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7日下午,家住上海的中國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趙清閣得到中國文聯(lián)電話:新文化運動先驅之一的陽翰笙撒手辭世!這位已屆八旬的老人頓時泣不成聲,悲痛欲絕!
趙清閣老淚縱橫地望著一天前陽翰老派秘書黃銘華送來的參茶和精美的花籃,那紅緞條上清晰寫著:“祝清閣八秩壽誕,翰笙賀?!表氈@送禮的主人已是不能進食,靠輸氧、輸液維持最后生命的91歲老人。他自己病危,還清醒記得老友的生日,特派人專程祝賀。此情此景,令老作家五內(nèi)銘感,如煙往事夢幻般涌上心頭……
一、烽火連天結友情
趙清閣于1914年出生于河南信陽的書香門第,爺爺是前清舉人,舅舅是進士。會作詩繪畫的母親早逝,留下只有5歲的孤女與祖母相依為命。1929年,趙清閣初中快畢業(yè)時,繼母準備把這位只有15歲的少女嫁出去。趙清閣在祖母的支持下帶著4塊銀元出逃,開始了她的叛逆人生。她先在開封一家高中就讀,后到河南大學中文系旁聽,邊讀書邊教小學,也寫稿,還編刊物,揭露社會罪惡,宣傳婦女解放。此舉被當局警告威脅,她不得不于1933年奔赴上海,考入上海美專學習繪畫,兼任上海天一電影公司《明星日報》編輯和《女子月刊》主要撰稿人。在《女子月刊》上,她第一次看見了華漢的名字。他寫的有關女權運動及《關于賽金花》的文章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天一”電影公司搞宣傳、當場記時,她認識了著名劇作家洪深、田漢等前輩,并拜他們?yōu)閹?,學寫電影劇本;還結識了歐陽予倩、應云衛(wèi)、袁牧之、陳波兒、安娥、王瑩等人。她從他們口中進一步了解到華漢,知道他是“左翼”文運的領導,又是革命文學著名作家。其時正是華漢《地泉》三部曲受批評再版后繼續(xù)在地下發(fā)行時期。她拜讀之后,深為作者甘當人梯的勇氣(指將批評文章收入序言)所折服。作品里的革命傾向和工農(nóng)學造反精神很合她的味口。趙清閣由此受到啟發(fā),開始了《旱》、《強盜》、《窮人》、《打浦橋》等一系列小說創(chuàng)作,融入“左翼”文藝運動中,可謂起步健康,沒走彎路。
陽翰笙1930年下半年到1932年下半年任“左聯(lián)”黨團書記,1932年到1935年2月任“文委”書記;于1933年應田漢之約進入藝華影業(yè)公司搞組織、編劇工作,寫了第一個電影劇本《鐵板紅淚錄》,編劇用陽翰笙的名字,但在“左聯(lián)”內(nèi)部仍叫華漢。電影于1933年11月公演。洪深與趙清閣一起看了電影。洪深神秘地告訴她:陽翰笙就是華漢。這在趙清閣心中又增添了對陽翰笙的幾分崇敬,也動了寫電影劇本的念頭。1935年趙清閣寫成她文學生涯的第一個文學劇本《模特兒》,成了第一個寫電影劇本的女作家;以后又寫了《自由天地》、《蝶戀花》、《幾番風雨》等電影。
1937年七七事變后,國共第二次合作。陽翰笙接受周恩來指示:從事抗日統(tǒng)戰(zhàn)、文運工作,看手籌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和第三廳及一系列抗戰(zhàn)文化組織。大概是1938年1月初,陽翰笙在武漢老舍住處(系馮玉祥家),請老舍出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負責人。在那里,他見到了一位活潑開朗的女青年。“她舉止瀟灑大方,很健談,穿京滬流行的時尚短裝,長得很健美?!保ā蛾柡搀显L談錄》20問)老舍先生興奮地把趙清閣介紹給陽翰笙,說她的身世像傳奇女俠,是敢造反的女性,因讀《資本論》和藏有赤色分子田漢的一封信而有“共黨嫌疑”被抓進監(jiān)獄,因寫文章揭露時弊而上過法庭;又說她是田漢、洪深的學生,得到過魯迅的當面指點,現(xiàn)正籌辦《彈花》刊物。趙清閣緊握陽翰笙的手,激動地說讀過《地泉》三部曲,看過電影 《鐵板紅淚錄》,從田漢、洪深那里知道他的為人,心儀已久;最后,請陽翰笙為她籌辦中的刊物撰稿。從此,陽翰笙成了趙清閣的良師益友。后者在以后的坎坷征途上,得到陽翰笙和所代表的組織的鼎力支持和幫助。
不久,陽翰笙收到趙清閣主編的《彈花》創(chuàng)刊約稿信,信上表明辦刊旨意:“我得和鬼子拼一下,就是用鋼筆尖也能戳瞎它一雙眼睛?!边@位熱血奔涌的健男式的女青年作家,以筆為武器,投入了抗日的洪流。她多才多藝,工繪畫,能詩詞,善寫小說、劇本,且口才好、尚交際,人緣不錯,在國共兩黨及中間層作家中左右逢源,獲得大量名作家的稿件;沒經(jīng)費,她向教育部申請,連陳立夫部長也每月批給她300元的辦刊經(jīng)費。不到兩月,《彈花》就問世了。這個刊物很能體現(xiàn)“廣泛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特點,1938年3月27日被老舍帶到在漢口成立的“文協(xié)”會上,深受大家的歡迎。比如創(chuàng)刊號上就有老舍、王平陵、胡紹軒、趙清閣、陽翰笙等“文協(xié)”籌備組成員的作品。就這樣,作為“文協(xié)”成員的趙清閣引起文藝界的關注,也引起黨組織的關注。《彈花》是月刊,組稿廣泛,除漢奸以外,只要是有利抗日的作品都予刊登,因而頗受群眾歡迎,一共出了19期。這在抗戰(zhàn)初算壽命長的刊物了。趙清閣抗戰(zhàn)激情很高,從1938年到1945年,先后寫了《女杰》、《虎嘯》、《瀟湘淑女》、《活》、《生死戀》、《反攻勝利》、《汪精衛(wèi)賣國求榮》、《忠心愛國》等劇本和《血債》、《雨過天青》、《過年》、《江上煙》、《藝靈魂》、《雙宿雙飛》、《月上柳梢》、《落葉》等中長篇小說。作品大部分是抗日救亡、除奸反霸內(nèi)容。她是當時創(chuàng)作最勤的第二代女作家。
1939年夏,趙清閣身患肺結核,住在重慶北溫泉嘉陵江邊的琴廬療養(yǎng);誰知陽翰笙也患上同樣的病,在夫人唐棣華陪同下住北溫泉靈隱寺內(nèi),二人居住只隔一里之遙。每當夕陽西下,迎著習習的江風,陽翰笙準會偕夫人到趙的琴廬“擺龍門陣”。陽翰笙后來幽默地說,這是兩個紙老虎的聚會。但他們談的卻是有關俠女豪客劇本的構思。其時,陽正構思劇本《草莽英雄》,在對劇本的總體構思技巧上,于四川袍哥幫會的穿插處理上得到趙清閣一些好的建議;而趙清閣也講她正構思取材農(nóng)村綠林女杰英勇參加抗日游擊隊的劇本,在主題的提煉與人物處理上得到陽較好的指點。這段療養(yǎng)際遇,兩人互相切磋,取長補短,不僅提高了創(chuàng)作水平,同時也加深了了解,增強了友誼。
1940年4月,郭沫若同陽翰笙、田漢、趙清閣、應云衛(wèi)、左明游完北溫泉后再上縉云山,受到漢藏教理院院長法尊法師的熱烈歡迎和盛情接待,雖只進素餐、品素茶(法師特準他們喝酒,以花生佐之),卻暢敘甚歡?;乇表蘸?,郭沫若、田漢均潑墨揮毫作詩贈趙清閣。
趙清閣非常珍視這些文壇巨匠的鼓勵,多年后仍將郭沫若、茅盾、老舍、田漢的贈詩掛在墻上,以資激勵。
二、東風融融浴清閣
老舍與趙清閣都是無黨派人士,都傾向革命,與國共兩黨作家都過從甚密。在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特殊環(huán)境下,他們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人無可替代的。比如1942年間,從外地(有從延安來的)來重慶的幾位進步作家魏猛克、周文、方殷等,在檢查行李時查出了與中共有關的信件遭到逮捕。陽翰笙奉命去找老舍設法營救。老舍找到馮玉祥、趙清閣,請他們?nèi)ブ貞c衛(wèi)戍司令劉峙處說情。趙一聽是陽翰笙、郭沫若所托,即去四處奔走,使三人得以脫險。
趙清閣與老舍性格都豁達豪爽,深愛杯中之物,常相聚賭酒豪飲。老舍長于寫小說,趙清閣長于寫戲。老舍寫劇本是同趙清閣合作開始的,最早是《虎嘯》,繼之以《桃李春風》,兩劇在布局、技巧上得力于趙清閣??梢哉f老舍后來寫戲是從這里開始的。二人因工作關系過從甚密,情趣也相投,又都住北碚,戰(zhàn)友、朋友、文友、酒友集于一身,自然遭到“看不順眼”的人的非議,使抱獨身主義的清閣女士很苦悶。她滿腹心事無處傾訴,只好寫信給當時被老舍稱為“文壇的周恩來”的陽大哥。請看陽翰笙1943年9月11日《日記》中所記:“清閣來信說:人與人之間既無‘了解’,而又有‘批評’。這批評是什么?即惡意的毀謗,因為他不了解你。尤其是女性,做人更難。他會給你造出許多難以容忍的想入非非的謠言。天知道我們(像我同老舍)這種人,刻苦好學,只憑勞力生活,為的是保持淡泊寧靜,而孰料仍不免是非之論……”陽說“這段話,她是有感而發(fā)的。對于那些自命不凡的‘半吊子’,倒真是一服清洗‘宗派主義’的醒魂劑!”(《陽翰笙日記》535頁)此事,陽翰笙向周恩來作了匯報。周恩來指示要很好團結趙清閣、老舍等無黨派作家,要為他們辟謠,要給一些“半吊子”打招呼。陽翰笙按周公指示做了大量工作。陽翰笙辭世后,趙清閣在《請香一支悼翰老》一文中深情地說:“那時,我們無論是工作上、生活上、思想上有什么困難都樂意找他。翰老都鼎力相助,仁義待人,因此大家都信賴他,感激他?!薄爸芸偫硎侨珖嗣竦慕y(tǒng)戰(zhàn)領導者,陽翰笙是文藝界的周總理!老舍的感受也是同輩人的感受?!?/p>
趙清閣到重慶后,先在國民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司戲劇組任編劇,后在國立中央民眾教育館工作,抗戰(zhàn)后期任過中西書局文藝叢書主編。她幫助過不少作家出書并發(fā)給稿費以解燃眉之急。1943年5月17日,陽翰笙在《日記》中寫道:“中午,我去曹家巷看清閣,見病容已去似比去年健康多了。清閣正為中西書局編一文藝叢書,她向我約稿,我決定將正在寫的《槿花之歌》給她,她很高興?!保ā蛾柡搀先沼洝?99頁)5月19日《日記》又寫到: “清閣為我預支版稅三千元”(《陽翰笙日記))501頁)。這3000元錢,對喪父需要安葬的陽翰笙說來,無疑是雪中送炭。
趙清閣認真看了《槿花之歌》劇本,給予充分的肯定,并中肯地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請陽再潤色。這些在《陽翰笙日記》中都有詳細記述。比如1943年9月13日《日記》寫道:“清閣催《槿》稿付排甚急。昨修改初稿始成,校到深夜,仍未校畢?!?月14日《日記》說:“訪清閣,將《槿》劇原稿及抄稿均交她,并托她代我校。她欣然答應,我很高興?!?/p>
趙清閣有位知心女友叫鳳子,是她當年在上海編《女子月刊》時的同事,是著名的演員和編輯,生活中遇到不幸,精神受到沉重打擊,痛苦異常。趙請陽翰笙去幫助她。鳳子也是陽翰笙的朋友,演過不少陽寫的戲。陽翰笙在1943年11月《日記》中記道:“清閣約我去看鳳子。她說鳳子近來的精神很痛苦,要我去跟她打打氣,慰安慰安她。在傍晚時分,我們到了鳳子家。果然數(shù)月不見,她清瘦多了。我很同情她,禁不住對她說:‘如果你美國去不成,我決定幫助你在文藝上、在演劇活動中求得才能的發(fā)展?!保ā蛾柡搀先沼洝?54頁)果然鳳子沒去成美國??箲?zhàn)勝利后,陽翰笙任昆侖影業(yè)公司編導委員會主任,邀請鳳子任文學編輯,發(fā)揮了她的專長,編出不少好劇,成為著名的劇作家。
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不久,國民黨挑起了內(nèi)戰(zhàn),周恩來即將回延安,“文協(xié)”負責人老舍舉行酒會歡送周公。陽翰笙把趙清閣帶到周恩來面前。趙上前與周碰杯,輕聲問道:“有前途嗎?”周公斬釘截鐵地回答:“就要天亮了,但還要斗爭。”這些意味深長的話使趙清閣看到了光明,增強了信心,堅定了方向。
1945年11月,趙清閣回到上海,擔任《神州日報》副主編。陽翰笙奉黨組織之命也回上海組織昆侖影業(yè)公司,并任編委會主任,拍了《一江春水向東流》、《三毛流浪記》等一系列好電影,并抵制拍攝反共影片,為新中國保住并培養(yǎng)了—批電影戲劇骨干。1946年,陽翰笙夫婦、茅盾夫婦、趙清閣、洪深、陳白塵等同游杭州,先在西冷印社品茗,又一起蕩舟西湖。洪深在“樓外樓”菜館叫了一桌酒菜,歡宴暢飲之后逛廟宇。洪深幽默地要大家求簽,“卜解放有期否?”趙清閣寫了一首《西湖憶舊》專記其事:
黃昏品茗西冷前,酒酣明月夜泛船。
洪老求簽卜解放,茅公知津笑書癲。
1947年間,許多革命作家相繼離去,陽翰笙囑咐趙清閣留在上海。她參加了由陽翰笙、田漢、夏衍等主持的全國戲劇協(xié)會,并在上海“劇?!比谓獭I虾ER近解放,陽翰笙、茅盾、田漢等陸續(xù)去了香港,準備轉道北上參加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周恩來沒忘老朋友,再三囑咐陽翰笙寫信轉告趙清閣:一是上海解放在望,要準備迎接光明的到來;一是請她寫信請滯留海外的老舍、冰心、王瑩等文友準備回到祖國參與振興中華的大業(yè)。趙清閣謹遵周公囑咐,很好地完成了任務,使老舍、冰心、王瑩相繼回到北京,為新中國的文藝事業(yè)繼續(xù)奮斗。后來,陽翰笙不止一次說:“趙清閣為招攬文藝人才立了大功,不應該忘記她”。
三、歲月催人人不老
新中國成立后,從黑暗中掙扎出來的趙清閣煥發(fā)了青春。她是上海文聯(lián)委員、全國作協(xié)會員、全國劇協(xié)會員,任上影廠編劇。兩三年間,她就創(chuàng)作了好幾部電影,如《女兒春》、《自由天地》等都已拍攝放映。50年代,趙清閣除了寫些現(xiàn)實題材的獨幕劇本、小品以外,還先后把許多優(yōu)秀民間傳說和古典名著以通俗文字寫成小說和劇本,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杜麗娘》,如五幕話劇《賈寶玉與林黛玉》、《桃花扇》等。這些作品都已出版。把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用普及讀物方式傳播,這是趙清閣的特殊貢獻。
五六十年代,周總理多次指示陽翰笙,要關心照顧好趙清閣等老一代文藝家。1957年4月,陽翰笙陪同周總理赴上海出席全國電影工作座談會,走進會場,周總理見趙丹、白楊、張駿祥等都到了,掃視一周后問道:“趙清閣怎么沒有來?”第二天,《文匯報》就披露此事。大概就因周總理這一問才使趙清閣免遭厄運。1958年,陽翰笙又陪周總理到上海召開文藝界座談會。周總理見到趙清閣就熱情握手,端詳一番后問:“近來身體好嗎?”趙清閣答“還是不好”。周恩來關切地叮囑:“要多多注意健康,有什么問題寫信給我?!惫旁疲褐芄虏?,天下歸心。正是老一輩革命家們無微不至地關愛和由衷地理解、信賴,才使從舊社會走過來的藝術家們或拒絕去臺灣,或從海外歸來。這是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生動體現(xiàn)??!
1962年,年近5旬的趙清閣患肝炎住院,經(jīng)濟有困難。陽翰笙知道后立即會同全國作協(xié)主席茅盾、全國劇協(xié)主席田漢及他領導的全國文聯(lián)以單位或個人名義致信有關中央領導,要求給予照顧。后得到上海有關部門落實,使她又闖過一關。
在政治斗爭風云變幻的中國五六十年代,大凡從舊社會過來的人能躲過初一卻逃不過十五,何況像趙清閣這樣與國共兩黨作家都打交道的特殊人物?!拔母铩背?,趙清閣首先被四人幫張春橋等人扣的第一頂帽子是:“為黑幫陽翰笙、邵荃麟招降納叛的反動文人”(指她去信請老舍、冰心、王瑩回國工作。老舍自殺,王瑩死于監(jiān)獄,所以說是為陽納叛)。她因此被游街、批斗、抄家,以致患了腦血栓,癱瘓在床,用她的話說是“九死一生”。此時,陽翰笙已被關進秦城監(jiān)獄,自身難保。當我訪問陽翰笙時,他深情地回憶說:“記得當時上海來的幾位外調(diào)人員要我檢舉揭發(fā)趙清閣的反動罪行,要我交代她叫叛徒老舍、王瑩回國的始末。我憤怒已極,厲聲對他們說,這是她為黨作的貢獻,是我請她寫的信,而我又奉周公之命請她出面幫忙的。她是我們黨多年的好朋友?!边@種大義凜然、伸張正義的舉動,招來的是拳打腳踢和辱罵;但在陽翰笙心里,似乎只有這樣才對得起為黨做了好事卻受委曲的趙清閣。前輩們關心著趙清閣的命運。當茅盾聽說她挨整,盡管自身也尚未解脫,仍大膽地寫詩贊揚她的功績。1975年,茅公寫了首長律《清谷行》,其中吟道:
黃歇浦邊女作家,清才綺貌昔曾夸。
風雷歲月催人老,壯志不移路不斜。
三十年前山城月,文壇對壘旗高揭。
君來奮臂助聲威,共向蔣幫張撻伐。
故舊幾人今健壯,愿君如菊經(jīng)霜更鮮妍。
粉碎四人幫后,陽翰笙繼續(xù)主持文聯(lián)工作,在落實政策和工作安排上對趙清閣關愛有加,設法將時已64歲超過退休年齡的她安排到上海社會科學院,從事《紅樓夢》的研究和改編工作,使其有安定的晚年。1979年4月,陽翰笙主持田漢追悼會,特邀趙清閣出席。會上,當陽翰笙老淚縱橫地致完悼詞時,趙清閣已泣不成聲了。回想起當年跟敵人斗爭時虎虎生威的田老大竟死于四人幫之手,怎不叫人痛心疾首!追悼會上,她見到了多年來關心她的鄧穎超大姐并被邀至大姐家作客。大姐提到周總理病中還兩次提到趙清閣,令她感動不已,表示要學總理春蠶吐絲到最后。不久,中共上海市委得到指示,要關心三位老人——賀子珍、沈粹縝和趙清閣。這樣,她晚年的生活才有了保障,也才有了80年代的創(chuàng)作豐收。她先后出版《紅樓夢話劇集》、《晴雯贊》劇本,散文集《滄海泛憶》、《行云散記》、《浮生若夢》、《往事如煙》等。
1987年11月,陽翰笙85誕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陽翰笙從事文藝工作六十周年慶祝會”。此前半月,陽翰笙用左手(右手已不能寫字)給趙清閣寫了一封信并附上請柬,邀請她來北京聚會。她接信后激動不已,雖心向北京,但行動不便,自是力不從心了。她顫抖著手提起筆,用了很長時間,寫下首祝賀詩寄翰老:
文苑馳騁六十年,筆伐邪惡斗志堅。
高風坦蕩掖后進,五湖四海共舟船。
烽火識荊半世紀,正氣相扶霏雨天。
今朝縱使?jié)M頭雪,還看老驥更騰騫。
其中“高風”、“正氣”兩句恰如其分地表達了這位文壇前輩對后進的關愛和幫助。
趙清閣一生與書為伍,以筆為伴,獨立自持,終身不嫁,1999年辭世,享年85歲。死前,她編注了一冊《中國著名作家書信集錦》,收錄了包括郭沫若、茅盾、陽翰笙、老舍、巴金、冰心、謝冰瑩等51位名人的書信211封。作者在《前言》中說:“由于寫信的朋友強半作古,這本集子提到的許多軼事,已成為歷史,彌足珍貴,有永恒的紀念意義。”死前,她把家中所藏書畫全部捐給了國家,《書信集錦》則交長期陪伴她的保姆吳嫂保管。據(jù)說上海魯迅紀念館準備給她出版。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館(成都)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