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2009年第2期馬增昌《“微霞尚滿天”?》一文有“《大平御覽》”一說。其中“大”顯系誤植,實應(yīng)作“太”。
古籍中“大”雖通“太”,但并不是凡“太”皆可寫作“大”,典型者如宋太宗年號“太平興國”就不能寫成“大平興國”(近代“太平天國”亦不作“大平天國”)。《宋史·太宗本紀》記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二月繼位后的宋太宗大赦天下,“改是歲為太平興國元年”?!疤脚d國”年號自公元976年始,至公元984年止。其間太宗命參知政事、平章事李昉等十四人歷時七年編撰成的一部長達一千卷的類書,因“太平興國”而命名《太平總類》,后改名為《太平御覽》。(參見《續(xù)資治通鑒》卷十二)太平興國時期,李昉等還編輯成小說總集《太平廣記》,樂史則編著有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王懷隱等也編撰了醫(yī)書《太平圣惠方》。它們皆因“太平興國”而得名。千百年來,“太平興國”從未有過“大平興國”的異寫(這不同于唐文宗年號“大和”一作“太和”),因此包括《太平御覽》在內(nèi)的上述著作亦遵從如一,未有過異稱。
我們再來看馬增昌《“微霞尚滿天”?》的主題——批評2008年10月29日《人民日報》一條標題所用劉禹錫詩句“微霞尚滿天”之“微”,認為正確的寫法應(yīng)該是“為”。其實,《人民日報》所用之“微”并不算錯。卞孝萱校訂《劉禹錫集》卷三十四《酬樂天詠老見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句下“校勘記”說:“‘為’,《全唐詩》作‘微’?!保ā秳⒂礤a集》第499頁,中華書局1990年版)查《全唐詩》卷三百五十五劉禹錫該詩,確為“微霞尚滿天”;但“微”下注云:“一作為?!保ā度圃姟返谒膬缘?10頁,岳麓書社1998年版)這便說明在劉禹錫是詩中,“微”、“為”皆可。(就“微”而言,除馬文所列“沒有”、“微弱”外,還有“衰落”、“精妙”、“善”等多義。)千百年來,它們在各自的語境中發(fā)揮不同的作用,為歷代研讀唐詩者廣泛接受。
作者單位:四川省文史研究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