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語》中的思想是我們民族優(yōu)秀道德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忠信、謙虛、禮讓、以直報怨等思想蘊含著豐富的人際交往思想,并在當今社會交往中幫助我們建立尊重、和諧的社會交往關系,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交往思想忠心謙虛禮讓以直報怨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
1 論語中的交往思想
1.1 忠信思想
“忠”,孝忠國君。在人際關系中,也指對朋友的“忠”。“忠”,是主體的自我要求,指誠懇、積極的為他人,以自身道德的完善為目的。對待朋友的過失,我們要盡到朋友的本份,但不能勉強,規(guī)勸時也需要謹言?!额仠Y》上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也?!敝袊幕械挠训谰?,在于“規(guī)過勸善”,這是朋友的真正價值所在。有錯誤相互糾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勵,這就是真正的朋友。但規(guī)過勸善時語言上要有個限度,對于這一點,孔子是看得十分清楚的。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出孔子交際藝術的高超。
“信”是指講信用,守諾言,“信近于義,言可復也”?!墩撜Z》中講“信”是最多的,并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講求“忠”、“信”最為重要。曾子曰: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迸笥验g說話、行事要誠實可信,所以,孔子反對隨意猜度別人,認為這樣就是對朋友的不忠、不信??鬃由踔琳J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币馑际钦f:(內心要有這樣的觀念)不要和誠信這種道德修養(yǎng)比自己差的人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把誠信作為交往的最基本的前提。“信”還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品德。這種品德應該是說話算數(shù),言行一致,不出爾反爾,不能為了個人利益而背棄諾言。在孔子眼里,行動重于言行,“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彼逃龑W生“慎言敏行”,要求學生“言必行,行必果”。
1.2 謙虛、禮讓的思想
謙虛、禮讓不僅是孔子交際思想的重要內容,而且是現(xiàn)代人必須遵循的一條交際原則??鬃诱f:“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奔幢愫推胀ǖ娜嗽谝黄?,只要我們虛心,總會從他們那里學到有用的東西。所以,學生子禽非常奇怪:老師每到一個國家,為什么總能很快了解這個國家的政事情況呢?子貢告訴他:“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弊釉?“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本記]有什么可以與人相爭的事情。萬一有相爭,必定只是比射箭吧。比賽開始前要相互作揖,然后升堂。比賽結束,還要作揖飲酒,保持禮讓的禮貌。
1.3 以直報怨的思想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事實上是很難處處隨人意的。孔子認為,即使別人對我們不好,我們也應該以正直來報答,以恩德來報答恩德?;蛟?“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朋友之間應該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爭執(zhí),以和為貴,消除隔閡,這樣才利于協(xié)調關系。但是,這里的“和”不是沒有原則的。和睦而不盲從,和氣而有個性。雙方在一定范圍之內可以“和”,逾越了這個范圍就不能“和”了??鬃诱J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就是說,道德修養(yǎng)好的君子能以自己的思想協(xié)調各種矛盾,使一切事情做到恰到好處,處于諧和狀態(tài),而不盲從附合;而道德修養(yǎng)差的小人卻一味盲目茍同,亦步亦趨,人云亦云,而不善于協(xié)調。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一種和樂、融洽、健康的人際關系。
2 《論語》交往原則的現(xiàn)代價值
當前社會的工業(yè)化發(fā)展打破了傳統(tǒng)中國人以血緣關系、家庭關系這類親緣因素為核心的交往秩序,市場經濟秩序逐步建立,交往中出現(xiàn)了一些新問題,如交往中過分強調經濟利益,失掉了誠信;過分重視權力、地位等現(xiàn)象。和而不同,巧言令色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墩撜Z》的交往思想為培育一種誠實守信、相互尊重、平等共處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2.1 “忠信思想”是人際交往中的理論基石
近些年,在我國的社會交往中普遍出現(xiàn)了忠信缺失現(xiàn)象,忠信是交往道德體系的基石,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際交往中必須秉承“忠信”的觀念。忠信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社會契約之一,不論是在合作關系上還是在一般的相識關系中,忠信始終被人們當作衡量對方是否可靠可交的首要標準。忠信乃人之為人的根本,既從人類精神生命的最深之處來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又在人類五彩繽紛的現(xiàn)實生活中開展實實在在的活動,因而,忠信是最內在、最根源的德性工夫。
2.2 “謙虛、禮讓”蘊含了相互尊重的道理
“謙虛”、“禮讓”是人際交往中及其重要的道德修養(yǎng)。一個好的修養(yǎng),一個謙虛的態(tài)度,會讓很多事情“化干戈為玉帛”,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刀兵相接”。如果在交往過程中始終秉承著“謙虛”、“禮讓”的態(tài)度,自己同樣會收到更多的尊重與禮讓。何樂而不為呢?并且,在提倡“和諧社會”的今天,更應該以這樣一種態(tài)度與人交往。
2.3 “以直報怨”是現(xiàn)代交往的理想模式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昂我詧蟮?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边@正是孔子告訴我們的處世的分寸。如果我們永遠以一種惡意,一種怨恨去面對另外的不道德,那么這個世界將是惡性循環(huán),無止無休。我們失去的將不僅是自己的幸福,還有子孫的幸福。 “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說,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對這一切”,這是孔子的態(tài)度。我們應該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華,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