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是為了什么,這是一個與哲學相關的問題,在她的口中及其人生經(jīng)歷中得到近乎完美的答案:人活著就是為自己和他人的幸福!2008年4月28日上午,在青年心理雜志社的組織下,著名作家畢淑敏應邀走進北京某武警支隊,向戰(zhàn)士們詮釋了關于人生的命題
每個人都應有明確的目標
美國原副總統(tǒng)戈爾家里發(fā)生過這樣的一件趣事。
有一天,戈爾夫婦得到了一只狗,不禁喜出望外。美國人養(yǎng)狗素來很講究,不是隨便當成一個寵物就行了,必須得有人專門對狗進行訓練,才能成為一只合格的狗,戈爾家的狗自然也不例外。
于是,夫婦倆帶上這只討人喜歡的狗,直奔戈爾的一個好朋友,也是一個專業(yè)馴狗師的住所,說要讓他給自己的狗訓練一下。
馴狗師看了看戈爾,然后把目光停留在狗的身上,問道:“那么,這只狗的目標是什么?”戈爾夫婦一聽,有點兒摸不著頭腦,狗有目標嗎?我怎么不知道???于是便聳聳肩,雙手一擺,用美式幽默回答:“也許它的目標是努力成為一只狗,而不是貓啊什么的吧。”
“對不起,我不能幫一只沒有目標的狗來進行訓練?!睂Ψ綌[出一副愛莫能助的樣子。
戈爾夫婦倆只好帶著他們的寶貝狗兒,悻悻而歸。
整整一個下午,戈爾把自己關在書房里,滿腦子想的都是這個狗的目標究竟是什么,但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到院子花園里透透氣。在他們家的小花園里,他的四個孩子在一起嬉戲打鬧,玩得不亦樂乎,他突然靈光一閃,有了,狗的目標有了。
他馬上幫狗訂了兩個目標:第一就是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做孩子們親密的玩伴和朋友;第二是晚上看家護院,當孩子們及自己的守護神。
戈爾再一次把狗送到馴狗師朋友那里,由于有了明確的目標,馴狗師馬上對這只狗進行專門訓練。不久,一條訓練有素的狗出現(xiàn)在戈爾家,它不光成了孩子們最忠實的玩伴和朋友,晚上還肩負起了看家護院的職責。
瞧,狗都有目標后才能成了一只好狗,人自然就更不用說了。人活一輩子,不能沒有目標,特別是年輕的時候,訂立自己的目標及為之而奮斗是頭等大事。近期的目標好說,但一輩子的目標就不是小事了。我覺得年輕時的好處是自己可以有很多的打算,可以為自己做很多的計劃,但歸根到底,得有自己訂立的一個長遠的目標。
哈佛大學曾經(jīng)做了一個跟蹤調(diào)查,在人群中目標清晰高遠的人占3%,最終他們成為精英和各行各業(yè)的領袖;目標清晰短暫的占12%,他們是各行各業(yè)的成功人士;目標模糊的占60%,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事業(yè)平平;還有根本沒有目標的27%,最終其生活很不如意,總是一副怨天尤人的樣子。
年輕的時候訂好一個目標,然后至死不渝地朝著其去努力,也許一年半載你看不出任何變化,也許兩年三年也沒什么顯著效果,但五年十年后,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當自己堅定地走過來后,自己和那些外面刮什么風,自己心里就下什么雨,隨波逐流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一個人成就什么事業(yè),就在于他立下什么目標,這是不容置疑的。
只要堅持,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
年輕的時候,會有一些看起來像過不去的坎,但有時候只需要多堅持一點兒,前面就是一片開闊地了。而我年輕時也差點兒“死”在那個坎上。
1969年,我16歲,從北京到西藏阿里當兵,當時也是第一批到阿里的女兵。去過阿里的人都知道,這個地方平均海拔是四千多米,那種嚴寒、空曠、荒涼、缺氧,超出一般人所想象的范圍,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在這個地方生存下去。
好不容易“生存”了兩年,但在一次特別的訓練中,讓我差點兒就“長眠”在那里。1971年,那次部隊進行一次高原拉練,全程68公里,那是一個無人區(qū),途中還要爬一些海拔五六千米的雪山。68公里在平原地區(qū)或許算不了什么,但在那種高原缺氧的地方,可是要命的,每走一步都要比在平地上多付出幾倍的體力,而且背上的東西不少,左邊背的是紅十字包,因為我是衛(wèi)生兵,而那時的醫(yī)療器械普遍都很重,一個注射器都有0.5公斤。右邊背的是一把手槍,背上還有干糧、睡袋、冰塊等。
隊伍凌晨三點出發(fā),經(jīng)過一個上午的急行軍,不知走了多少公里,反正離目的地還遠著呢,我漸漸地感到體力吃不消了,不得不經(jīng)??绯鲫犃行菹⒁幌?,但一休息,就會與隊伍拉下一大段距離,然后又得花十幾分鐘急追,這樣幾個來回的折騰,我已到了虛脫的邊緣,最后淪落到最后面的救助隊里了。救助隊的同志看到我走得這么辛苦,就幫我把背上的一些東西卸到馬背上,但作為軍人,有兩種東西是不能卸的,一是紅十字包,二是武器。
還得繼續(xù)前行,而且是翻山越嶺,我拖著如灌滿了鉛的雙腿竭力前進,此時心理已接近潰崩了,想著今天這路肯定走不完,得死在這里了。這個念頭一直充斥著我的頭腦,使我急切尋找“解脫”之道,想制造一個不慎失足墜崖的“事故”,這樣我就會獲得“烈士”稱號,也對得起生我養(yǎng)我的父母了。但是,在那種環(huán)境下,“解脫”的機會也不是經(jīng)常有的,得在高山之巔或是斷崖邊才行,終于,讓我逮到了一個機會,我的身體左后側就是一個深達幾十米的深淵,下面是堅硬的冰塊,我正要展開“自殺式”行動時,發(fā)覺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可能會影響到我身后的戰(zhàn)友,因為他跟得太近了,我一有閃失肯定會牽連到他,說不定會連拽著他一起“墜崖”,機會稍縱即逝,就在猶豫間,這座高峰就翻過去了,過了這座大山,面前豁然開朗起來,那種要死掉的心思隨即消逝得無影無蹤。
又到了凌晨三點,終于走完了這68公里。宿營的時間到了,躺在帳篷里,透過縫隙看著繁星閃閃,覺得是如此的明亮,這時候,我想起康德曾說過:“這世界上只有兩種東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動。一個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另一個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比松鋵嵅幌裎覀兿胂蟮哪菢幼?,以為會有自己永遠過不去的那道坎,無論多苦多累,只要你能堅持,再多堅持一會兒,就一定能翻過去的。
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我們來到這個世上,都擁有一種蓬勃向上的力量。為什么而活著也許是一生的命題,但是在自己長期目標明確、綻放自己的優(yōu)點和發(fā)揮自己的能量和潛力的基礎上,再加一點點堅持,相信幸福生活離我們并不遠。
戰(zhàn)士心語
人生目標:好好活
文/楊濤
每個人都應該明白自己的優(yōu)點,也要知道自己的缺點,這樣就可以做到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努力把事情做好。
講座上,畢淑敏老師讓大家把自己的優(yōu)點寫下來,其中有一個戰(zhàn)士的紙條引起她的注意,紙條上寫的是:好好活。
“好好活”是人生目標嗎?世界上每個人,誰不希望自己能夠好好活?
一位作家說得好:“人,活一輩子不容易,憂傷是活,開心也是活,既然都是活,為什么不開開心心地生活呢?”擁有一份好心情,始終保持一種陽光般的心態(tài),看天是藍的,云是白的,山是青的,水是柔的,人是善良的,世界是多彩的。
實際上,“好好活”雖然只有三個字,聽起來很簡單,范圍也很空泛,但這其中蘊涵的哲理卻很深刻,就如畢淑敏老師所言:好好活,并不是簡簡單單地過上舒適安逸的生活,而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進取,追求高質(zhì)量的人生品格,讓自己和他人都活得好。近期,我軍推出的先進典型——向南林,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是什么讓一個從山區(qū)走出來的普通戰(zhàn)士能受到這么多人的關注和稱贊?是什么深深地打動了人們的心?毋庸置疑,就是他活得好,活得精彩,從而也帶動身邊一大幫戰(zhàn)士活得好。
要怎么才能活得好?畢淑敏老師對于我們軍人是這樣勉勵的:抓住青春的大好時光,為自己的成長打好基礎,心理健康度過一生。
“有了陽光般的心態(tài),也就擁有了成功的一半?!碑吺缑衾蠋熱槍η嗄旯俦菀壮霈F(xiàn)的自卑心理強、人生目標不明確等心理問題,也通過講述自身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直觀地告訴青年官兵,只要我們擁有一個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心理,就會獲得成功。
這,我深信不疑。
編輯/吳桐 bj2066@21cn.com
戰(zhàn)士心語
發(fā)掘自己的潛能
文/汪良斌
在講座過程中,畢淑敏老師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她對臺下數(shù)百位戰(zhàn)士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你們知道自己一分鐘能拍多少次掌嗎?”戰(zhàn)士們面面相覷,不知道她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沒有人能確切地說出自己拍掌的數(shù)量。
畢淑敏老師接著說:“好吧,也許你們現(xiàn)在無法確切知道拍掌的次數(shù),這樣子好了,我來說出數(shù)字讓你們選擇,首先,估計只能拍一百次以下的請舉手?!比珗鰶]有一人舉手。
“估計能拍一百次到兩百次之間的請舉手?!庇邪俜种膽?zhàn)士舉手。
“很好,估計能拍兩百次到三百次之間的請舉手?!边@次有百分之二十的戰(zhàn)士舉起了手。
“估計在三百次到四百次之間的請舉手?!苯Y果是百分之十五的戰(zhàn)士舉了手。
“四百次到五百次之間呢?”統(tǒng)計結果是百分之五。
“五百次以上呢?”沒有一個人舉手。
“好,現(xiàn)在基本上大家對自己的拍掌次數(shù)了然于胸了,下面正式進行試驗。”
在“開始”的口令后,“噼哩啪啦”的聲音如暴風驟雨般響起。時間持續(xù)了十秒鐘,畢淑敏老師就叫停了,“現(xiàn)在,你可以把自己拍過的次數(shù)乘以六,就能算出自己的實際次數(shù)了?!彼又f,“我再來了解一下,實際拍掌次數(shù)比估計拍掌次數(shù)少的人請舉手。”全場居然沒有人舉手?!澳菍嶋H拍掌次數(shù)比估計拍掌次數(shù)多的人呢?”幾乎所有人都舉起自己的手,還有幾個人說自己實際拍掌次數(shù)在五百次以上。
她說,鼓掌是很簡單的動作,兩只手是由自己控制的,這個并不復雜,可自己的估計數(shù)量與實際數(shù)量為什么會相差這么大呢?這就是能量的問題,也就是個人潛力有待發(fā)掘的問題。
我終于知道,原來,在每個內(nèi)心空間蘊藏的能量是無限的,重要的是要看怎樣去發(fā)掘,怎樣充分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