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閱讀在高考語文試卷中已有考查。怎樣才能讀懂邊塞詩,正確解答這類題呢?我們首先應該從邊塞詩的特點入手。
所謂邊塞詩,是指以邊塞戰(zhàn)爭為題材的詩歌。邊塞詩從思想內(nèi)容方面來說有七個特點:
1.鼓勵立功報國,從軍邊塞,英勇殺敵;2.反映邊塞的艱苦生活,歌頌戍邊將士不畏辛勞、英勇戰(zhàn)斗的精神;3.表現(xiàn)邊地戰(zhàn)事緊迫,表達作者對邊境安全的憂患;4.表達作者抗敵建功的愿望和安定邊塞的主張;5.描寫將士和親人互相思念的心情;6.表現(xiàn)軍中的黑暗、戰(zhàn)爭的不義,揭露和譴責統(tǒng)治者的窮兵黷武;7.歌頌戰(zhàn)爭的勝利。
縱觀中國古代文學史,唐朝邊塞詩創(chuàng)作取得了最為輝煌的成就。著名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王之渙、崔顥等。從唐朝邊塞詩的創(chuàng)作特點中,我們可以窺見邊塞詩在語言風格、表達技巧等方面的一些共性,從而幫助我們讀懂邊塞詩,做到高效答題。
高適擅長于七言歌行,他的詩風格雄渾,氣勢奔放,語言整飭,講求韻律。他往往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描寫景物或刻畫人物,多從大處落筆,以濃彩重墨的粗獷筆調(diào)作概括而洗練的勾勒。為了深化主題,他常運用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鮮明地表現(xiàn)自己的愛憎情感。
岑參的邊塞詩氣勢磅礴,格調(diào)高昂,反映了唐朝的強盛,描繪了邊疆的山川名勝、自然風貌和民情風俗,字里行間洋溢著詩人的愛國熱情。他善于攝取邊塞的新奇事物,寫景新奇秀拔,抒情豪放奔騰,善寫難寫之景,善言難言之情。他的不少詩篇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大膽的夸張和新奇的比喻,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加之語言清奇流暢,大大開拓了初唐以來邊塞詩的題材和意境。
高適和岑參是邊塞詩派最為重要的代表。他們的詩作,從思想內(nèi)容來看,岑參的詩更多地描寫了豐富多彩的邊塞生活,但缺乏高適那種對士卒的同情;從藝術(shù)特色來看,岑參的詩表現(xiàn)為氣勢雄渾、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等浪漫主義特色,而高適的詩卻在豪邁奔放中含有蒼涼悲壯的意味,并側(cè)重于寫真,因而具有現(xiàn)實主義色彩。
王昌齡的邊塞詩不像高適、岑參那樣用七言歌行的形式來寫緊張的征戍生活或描繪奇麗的邊塞風光,而是用語言精練、形式短小的絕句,把深刻的思想壓縮在一個生動的畫面或一種獨特的境界之中。他寫景,力求勾畫出明朗、清晰的畫面;他抒情,力求溫柔纏綿,委婉動人。他善于融情入景,也善于借景抒情,而且能做到情景交融,饒有余韻。在思想內(nèi)容上,王昌齡的邊塞詩善于揭示征戍者的內(nèi)心世界,能準確地表達出他們各種各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訓練一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古詩文中數(shù)字有“實數(shù)”與“虛數(shù)”之分,顏色有“實色”與“虛色”之別,寫景有“虛景”與“實景”之分,試就高適這首詩簡要賞析。
2.本詩的后兩句與李白的“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一句在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上是否完全相同?請比較賞析。
閱讀訓練二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贈別詩一般都寫得纏綿悲傷,這首詩卻寫得別具一格,其特點是什么?
2.前兩句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閱讀訓練三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①行軍
岑參
火山②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
都護行營太白③西,角④聲一動胡天曉。
[注]①磧西:安西都護府所在地。②火山: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魯番境內(nèi)。③太白:星名。凌晨在東方出現(xiàn),稱啟明星;傍晚在西方出現(xiàn),稱長庚星。太白西,指極西的地帶。④角:古代軍樂器,聲音高亢激越,常用來傳達號令,報告時辰。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詩使用了語帶雙關(guān)的表現(xiàn)手法,請作簡要分析。
2.這首詩對唐軍將士的邊塞生活和精神風貌作了怎樣的描繪?
閱讀訓練四
送李副使赴磧西①官軍
岑參
火山②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③,豈能愁見輪臺④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磧西:安西都護府所在地。②火山: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魯番境內(nèi)。③祁連城:在今甘肅掖縣西南。④輪臺:指漢置古輪臺縣(在今新疆輪臺縣東南)。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第一句說“火山六月應更熱”,為什么說“應更熱”?它和下一句中的“行人絕”都意在說明什么?
2.第七句說“功名只向馬上取”是什么意思?“功名”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這樣說表明了什么意思?
3.從題目看,這是一首送別詩,但卻與一般送別詩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全詩表現(xiàn)了一種什么樣的情緒?從這里你會對“盛唐氣象”有什么更具體的認識?
閱讀訓練五
燕歌行
高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金伐鼓下榆關(guān),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guān)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本詩寫了一次失敗的戰(zhàn)斗過程,找出能表現(xiàn)這個過程的語句并說明這是怎樣一個過程?詩中揭示戰(zhàn)斗失敗的句子有哪些?
2.有人認為詩的五六句描寫行軍的情景就已經(jīng)暗示出戰(zhàn)斗必然會失敗,請結(jié)合這兩句詩說說其中的道理。
3.“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這兩句話描寫了怎樣的景物?作用是什么?
4.從“鐵衣遠戍辛勤久”到“寒聲一夜傳刁斗”這一段話主要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寫這一部分的目的是什么?
5.“李將軍”指西漢名將李廣。李廣的突出特點是作戰(zhàn)勇敢,愛護士卒。詩人說“至今猶憶李將軍”是想表達什么意思?
6.找出詩中運用對比的句子,說說它們對表達主旨有什么作用。
閱讀訓練六
閨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題為“閨怨”,一開頭卻說“閨中少婦不知愁”,似乎故意違反題面,這樣寫妙在何處?
2.為什么閨中少婦見到“楊柳色”后會有后悔讓丈夫“覓封侯”的心理變化?
閱讀訓練七
塞下曲
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zhàn),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本詩在構(gòu)思上有什么特色?
2.本詩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訓練八
關(guān)山月
徐陵①
關(guān)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
星旗②映疏勒,云陣上祁連③。戰(zhàn)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
關(guān)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④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注]①徐陵:南朝梁陳間詩人。②星旗:即星辰,是說星形如旗。疏勒:漢代西域國名故址在今新疆疏勒縣。③祁連:即天山。④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北部。漢初劉邦率兵與匈奴作戰(zhàn),在這里被圍困七天。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關(guān)山月”是樂府《橫吹曲》古題。《樂府古題要解》說:“‘關(guān)山月’,傷離別也?!边@兩首詩的哪些詩句表達了這一主題?
2.徐陵詩中“戰(zhàn)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是什么意思?李白詩的有關(guān)描寫與此有何差別?
參考答案
《詩歌類閱讀之邊塞詩》
閱讀訓練一:
1.高適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實景,第三句將“梅花落”拆用構(gòu)成一種虛景,仿佛風吹落的不是笛聲,而是梅的花瓣,四處飄散,一夜之間和色和香溢滿了關(guān)山。戰(zhàn)士們由聽“梅花”曲想到故鄉(xiāng)的梅花,想到花開花落。
2.高適和李白這兩首詩都含有思鄉(xiāng)的內(nèi)容,但高適詩中的思鄉(xiāng)情緒并不低沉,這從首句定下的樂觀開朗的基調(diào)可以看出;在表現(xiàn)手法上,李白詩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高適詩除夸張外,還包含通感,即由聽曲而“心想形狀”的成分。
閱讀訓練二:
1.這首詩一反送別詩的哀愁傷感,取而代之的是充滿豪氣的安慰,體現(xiàn)出一種豪放的色彩。
2.景物描寫是蒼茫雄渾的,大雪紛飛,日落黃昏,只見遙空斷雁,恰與離別的情景相吻合。
閱讀訓練三:
1.“角聲一動胡天曉”,說的是聽到高亢激越的號角報曉之聲,西域一帶即見天明,而讀者又似乎感到這是岑參在表達對唐軍將士迅速平定叛亂的強烈愿望與祝福:征戰(zhàn)的號角一旦吹響,西邊的叛亂就會被平息,言近而旨遠。
2.炎夏五月,劉判官一行騎著快馬疾赴戰(zhàn)爭前線。路途艱險遙遠而參戰(zhàn)的將士豪情滿懷,充滿了樂觀與自信。
閱讀訓練四:
1.“應更熱”是和“火山五月行人少”對比而言。它和“行人絕”都在說明赴磧西所遇到的惡劣氣候。
2.“功名”一般是通過科舉考試而取得的,這里強調(diào)“只向馬上取”,即通過從軍作戰(zhàn)立下戰(zhàn)功來取得功名,這表現(xiàn)了盛唐時期文人以征戰(zhàn)沙場來報國的高昂斗志。
3.送別詩一般都寫留戀和悲愁,這首詩則是激勵和贊揚,從中可見盛唐時期文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閱讀訓練五:
1.“漢將辭家”說出發(fā);“下榆關(guān)”“逶迤碣石間”是說行軍經(jīng)過;“獵火照狼山”是說戰(zhàn)斗開始;“半死生”“斗兵稀”是說戰(zhàn)斗過程的慘烈;“未解圍”是說失敗被圍;“一夜傳刁斗”是說被圍之后的困守。揭示戰(zhàn)斗失敗原因的句子有:“美人帳下猶歌舞”“身當恩遇常輕敵”。這些句子揭露了將帥的生活腐化、盲目輕敵、不恤士卒的罪惡。
2.詩的五六句描寫部隊行軍的情況,透過這金鼓震天、大搖大擺前進的場面,可以很明顯看出將軍們不可一世的驕態(tài),懷著這種精神狀態(tài)與敵作戰(zhàn)是必然會失敗的。
3.描寫了塞外衰草連天、孤城落日的情景,用以烘托殘兵敗卒的凄涼心境。
4.這八句重點寫兵敗困守中,戰(zhàn)士們內(nèi)心的痛苦和處境的危險。寫這一部分,目的在于譴責那些驕傲輕敵、不恤士卒的將帥。因為正是這些將帥造成了士卒今日的困苦。
5.借李廣的愛護士卒來鞭撻將軍的驕橫和不恤士卒。
6.詩中除了“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具體對比外,出師時的鋪張揚厲與戰(zhàn)敗后的困守凄哭是對比,士兵的辛苦久戰(zhàn)與將領(lǐng)的臨戰(zhàn)失職等都是對比,這些對比都有力地揭露了將帥的罪過。
閱讀訓練六:
1.作者這樣寫,正是為了表現(xiàn)這位閨中少婦從“不知愁”到“悔”的心理變化過程。
2.少婦看到楊柳可能聯(lián)想起當初與丈夫分別時折柳相送的情景,看到楊柳易衰,聯(lián)想到自己青春易逝,而丈夫又久去未歸,頓時強烈的孤寂之感涌上心頭,所以會有悔意。
閱讀訓練七:
1.詩歌沒有正面具體描寫西北邊境連年征戰(zhàn)的情景,而是通過對當時塞下風物和昔日戰(zhàn)爭遺跡的側(cè)面描寫,來表達詩人深沉的歷史反思。
2.表達了詩人對連年征戰(zhàn)的厭倦和對被棄尸沙場者的深切同情。
閱讀訓練八:
1.徐陵詩的前四句,李白詩的后四句,表達的都是戍守西北邊關(guān)的戰(zhàn)士思家這一主題,構(gòu)思和意境基本相同。
2.這兩句的意思是,目前戰(zhàn)爭的氣氛仍然濃厚,不知還要從軍多久。有關(guān)內(nèi)容在李白詩中是中間四句,戰(zhàn)場更加廣闊,戰(zhàn)爭更加殘酷。不是怨從軍之久,而是嘆息犧牲之巨,代價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