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蔣潔敏表示,中國石油集團將繼續(xù)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增持中國石油(601857)A股股份,并對中國石油A股價值充滿信心。
10月22日,中國石油股價暴跌5.71%,收盤于11.22元,市場的表現(xiàn)沒有回應這一利好消息。市場人士指出,中國石油當日股價的大跌,與大股東在公司公布三季報前10天不得進行增持的規(guī)定有關,同時也顯示出市場和公司大股東對其股價認同度有著較大的分歧。
其實,在此之前,雖然中國石油第一大股東中國石油集團宣布增持其A股股份,但市場對此并不買賬。
9月22日,中國石油集團宣布增持中國石油A股6000萬股,當天中國石油以12.14元收于漲停板。數據顯示,當日買入使用席位正是中銀國際北京宣外大街營業(yè)部,共使用資金7.3億元。隨后該席位還多次出現(xiàn)中石油的買入席位中,且規(guī)模巨大,自9月22日至10月20日,該席位共買入總額達29億元。雖然不能完全確定這29億元資金都是中石油集團增持的,但這股資金護盤的目的比較明顯。
然而,中國石油集團的護盤,卻給了以基金為首機構的拋售機會。
Topview數據顯示,每當中國石油集團強力買入中國石油,機構賣出該股的數量就相當巨大,比如10月16日,中國石油集團買入7.86億元,但當天機構資金卻是凈流出4.85億元。從總量來看,機構持股中國石油的比例,從近段時最高的14.5%下降到了12.3%。
“9·19”行情后,中國石油的股價一直在12元左右搖擺,但期間大多數股票卻是巨幅下跌,滬指跌幅一度接近20%,如果沒有“外力”作用,中石油下跌是必然的,因此在中石油集團介入,股價處于短期穩(wěn)定的情況下,同時也是部分機構賣出的最佳時機。
在談及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時,宏源證券分析師唐永剛表示,中國石油集團在大盤弱勢時大舉買進中國石油A股,是為了響應政府鼓勵央企回購股票政策,具有明顯的政策痕跡,然而,市場上的資金是以盈利為目的,所以,在中國石油集團大舉回購中國石油A股的時候,以基金為首的的機構就選擇了出逃。
資金流出中國石油,顯示出市場對中國石油今年業(yè)績的擔憂。
近期,國際油價從147美元/桶跌破了70美元/桶,跌幅過半。國際原油價格下跌,會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中國石油的利潤下降速度,但也有分析師指出,這也會對中國石油業(yè)績產生不利的影響。
天相投資分析師趙鵬程表示,目前市場供給在上升,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后,地方煉企也能盈利,成品油供應將更加充足。中石油集團成品油銷售的市場份額可能會有一定的下降,這或對其四季度甚至是明年上半年的業(yè)績產生負面影響。
同時,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下跌將大大減少中國石油的“暴利稅”。但由于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上漲過猛,有分析師表示,中國石油今年的業(yè)績將會受到“暴利稅”的較大沖擊。
石油特別收益金即俗稱的“暴利稅”,是國家財政部從2006年3月起開始對國內的石油上游開采企業(yè)征收的非稅收入,實行5級超額累進從價定率計征,按月計算、按季繳納。按照規(guī)定,起征門檻定為40美元/桶。經中國石油集團確認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石油集團已經繳納了特別收益金763.3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77倍。日前,中石油集團某高層人士更表示,2008年中石油集團的“暴利稅”數額將達近1000億元。
東北證券分析師王偉剛表示,數額巨大的“暴利稅”將會大大蠶食中國石油2008年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