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曾擔任過黨和國家重要領(lǐng)導(dǎo)職務(wù)的華國鋒在北京去世。在許多人的記憶中,華國鋒曾是一個重要的名字,雖然他在我們視野中留下的印跡不多。
華國鋒從湖南躍入中央
1971年2月,毛澤東親自提名調(diào)華國鋒到北京參加中央工作,擔任國務(wù)院業(yè)務(wù)組副組長(后來升任組長),主管全國農(nóng)業(yè)、財政、商業(yè)方面的工作。這樣,華國鋒由縣委而地委,由地委而省委,由省委而國務(wù)院,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往上邁,終于進入中央。
這時,華國鋒仍兼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
他人在北京,但也不時去湖南。
1971年8月14日,毛澤東乘坐專列離開北京,開始了他為期將近一個月充滿神秘色彩的南巡。8月16日,毛澤東到達武漢,在武漢住了10多天后,又來到長沙。毛澤東在長沙住了5天,于8月31日前往南昌。華國鋒作為陪同人員,在武昌、長沙兩地聽毛澤東講黨的歷史和廬山會議情況。
毛澤東這次南巡的目的,是向各地黨、政、軍負責人“打招呼”、“吹風(fēng)”,是要從思想上、組織上徹底了結(jié)去年廬山會議沒有了結(jié)的林彪、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等人的問題。
8月25日,毛澤東在武昌對華國鋒說:“我看你是滿腦子的農(nóng)業(yè),我是滿腦子的路線斗爭。當然你講的農(nóng)業(yè)也有路線斗爭,但是還有更大的路線,光有農(nóng)業(yè)不行,還要考慮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xué)。工農(nóng)業(yè)要抓,但當前主要應(yīng)該抓路線斗爭。農(nóng)業(yè)也有路線問題?!?/p>
毛澤東此言,一下子使華國鋒警覺起來,意識到路線斗爭是當今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wù)。毛澤東在談話中直截了當?shù)攸c了林彪的名。
毛澤東在跟華國鋒談話的時候,還說了這么一句:“葉劍英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是有功勞的?!比A國鋒雖然跟葉劍英不熟,但是毛澤東的這句話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后來,華國鋒在粉碎“四人幫”時倚重葉劍英,最初就是始于毛澤東的這句話。
1971年9月13日,毛澤東的“親密戰(zhàn)友”林彪叛逃身亡。
1972年3月26日,毛澤東提名華國鋒擔任公安部部長。從此,華國鋒在北京站穩(wěn)了腳跟。
毛澤東對于黨、政、軍接班人的安排
當毛澤東第二次選定的“接班人”林彪叛逃身亡之后,毛澤東不得不另選接班人。
毛澤東第三次選定的接班人是王洪文。不過,毛澤東當時對于接班人的考慮是多方的:1972年9月7日,毛澤東從上海調(diào)來王洪文;1971年2月,毛澤東從長沙調(diào)來了華國鋒;另外,毛澤東也看重早在1969年7月就已經(jīng)從沈陽調(diào)來北京的李德生。
毛澤東最初對王洪文、華國鋒、李德生的考慮是分別作為黨、政、軍的接班人。
早在1970年8月的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已經(jīng)顯露出安排李德生作為軍隊方面接班人的意向。當時正在出席會議的李德生突然受到周恩來的召見,周恩來向他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要李德生速去北京,換當時擔任總參謀長的黃永勝上山開會。黃永勝是林彪集團的主將之一。毛澤東把黃永勝調(diào)上廬山,和林彪、陳伯達、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等一起接受批判。
所以,毛澤東安排李德生作為軍事方面的接班人的意圖,可以說是十分清楚的。
毛澤東調(diào)華國鋒來京,擔任國務(wù)院業(yè)務(wù)組副組長、公安部部長,是打算安排他作為國務(wù)院方面的接班人。
毛澤東從上海調(diào)來王洪文之后,先是讓他在北京“讀書”,出席各種會議。
1973年5月20日至31日,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決定,王洪文、華國鋒、吳德“列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并參加工作”。這一決定,實際上就是“預(yù)告”了王洪文、華國鋒、吳德將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至于李德生,原本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也就是在這次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根據(jù)毛澤東的意見,成立了中共十大選舉準備委員會。毛澤東提議王洪文為這個準備委員會的主任,周恩來、康生、葉劍英、張春橋、李德生為副主任。
毛澤東的這一提議,清楚地透露了他要安排王洪文為黨的接班人的意圖。
果真,1973年8月31日,在中共十屆一中全會上,選出五位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名列第二,而李德生名列第五:
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
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王洪文、康生、葉劍英、李德生
也就在這一次會議上,華國鋒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對于華國鋒來說,他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進入了中共的領(lǐng)導(dǎo)核心,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重要一步。但是,他沒有像坐了火箭、一下子成了“第三號人物”的王洪文那樣引人矚目。
華國鋒言語不多,不露鋒芒。在北京,他唯一的靠山是毛澤東。他既與“四人幫”沒有什么瓜葛,也與周恩來、葉劍英沒有什么交情。在中央政治局尖銳的斗爭中,華國鋒往往保持中立。他唯毛澤東之命是從。
華國鋒歷史性的一天
毛澤東在安排王洪文、華國鋒、李德生在黨、政、軍三方面接班之外,又考慮起用了鄧小平。
那是在“林彪事件”之后,王震從江西回到北京,匯報了鄧小平在江西的情況,力薦鄧小平。這樣,鄧小平在1972年8月3日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
1972年8月14日,毛澤東就鄧小平8月3日給他的信作了批示,成了重新起用鄧小平的訊號:“請總理閱后,交汪主任印發(fā)中央各同志。鄧小平同志所犯錯誤是嚴重的。但應(yīng)與劉少奇加以區(qū)別?!?/p>
1973年3月10日,周恩來根據(jù)毛澤東批示精神,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進行討論。不久,中共中央作出了恢復(fù)鄧小平黨的組織生活和國務(wù)院副總理的決定。這樣,毛澤東又從江西調(diào)來了鄧小平。
1973年12月22日,根據(jù)毛澤東的提議,中共中央決定鄧小平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參加中央領(lǐng)導(dǎo)工作,待中共十屆二中全會追認。
1974年10月4日,毛澤東提議鄧小平任國務(wù)院第一副總理。
所以,一時間分別從上海、江西、遼寧、湖南調(diào)來的王洪文、鄧小平、李德生、華國鋒,構(gòu)成中國政治舞臺的新布局。
很快地,在新布局中產(chǎn)生了新的斗爭:王洪文和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結(jié)成“四人幫”,在政治局里與周恩來、鄧小平“對著干”。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充滿尖銳的“對著干”的緊張時刻,毛澤東卻于1974年10月13日離開了北京,前往湖南長沙。毛澤東這次去長沙非同往常,他在長沙住了114天,直至1975年2月3日才離開那里回到北京。
雖然華國鋒已經(jīng)在中央工作,但是他一直兼任中共湖南第一書記(直至1977年6月)。他精心地安排、照料毛澤東在長沙的衣食住行。毛澤東在長沙住那么久,一方面這里固然是他的故土,一方面也是由于對華國鋒的信賴。
就在毛澤東離開北京才十幾天,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江青借口所謂“風(fēng)慶輪事件”,跟鄧小平大吵起來。當天夜里,江青和張春橋、王洪文、姚文元密商,派王洪文前往長沙向毛澤東告鄧小平的狀。王洪文受到毛澤東的尖銳批評。從此,王洪文的接班人地位動搖……
在1975年1月,發(fā)生了這樣重大的變化:
在1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中共十屆二中全會上,批準李德生辭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職務(wù)的請求;追認鄧小平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在1月13日至17日召開的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華國鋒被任命為國務(wù)院副總理兼公安部部長。
“四人幫”和鄧小平“對著干”,先是“四人幫”處于劣勢。但是,后來“四人幫”又漸漸得勢,借助于毛澤東,發(fā)動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fēng)”運動,把鄧小平打了下去。
在那些“對著干”的日子里,“四人幫”和鄧小平兩敗俱傷,處于中間、既不倒向“四人幫”也不倒向鄧小平的華國鋒脫穎而出,被毛澤東最后選定為接班人。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xué)的中國問題專家約翰·加德納所著的《毛澤東與他的繼承者》一書中,曾對華國鋒這樣加以評論:
1976年1月8日,當周恩來總理去世之后,國務(wù)院總理空缺。
1976年1月21日,華國鋒、紀登奎、陳錫聯(lián)三位副總理提出請毛澤東主席確定一個主要負責同志牽頭處理國務(wù)院的工作,他們?nèi)俗鼍唧w工作。毛澤東說,就請華國鋒帶個頭,鄧小平專管外事。
就這樣,這一天華國鋒被任命為國務(wù)院代總理并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
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毛澤東的提議。
2月3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通知,即1976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正式通知全黨,華國鋒任國務(wù)院代總理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這樣,華國鋒便超越了毛澤東第三次選定的接班人王洪文、第四次選定的接班人鄧小平,成為毛澤東第五次選定的接班人。
不過,華國鋒還只是國務(wù)院的代總理。這個“代”字,意味著毛澤東還要對華國鋒能否全面領(lǐng)導(dǎo)這么一個大國進行觀察。也就是說,華國鋒尚處于“實習(xí)期”之中。
1976年4月初,北京爆發(fā)了悼念周恩來總理的“天安門事件”?!八娜藥汀苯璐朔Q鄧小平是天安門事件的“總后臺”。毛澤東下令撤銷鄧小平的一切職務(wù),保留黨籍,以觀后效。
4月7日,病中的毛澤東先是提議華國鋒任國務(wù)院總理,緊接著又補充提議華國鋒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
4月7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通過了《關(guān)于華國鋒任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第一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總理的決議》。
對于華國鋒來說,這是歷史性的一天:他被正式確定為毛澤東的接班人。
當時華國鋒在國外的知名度并不高。外國記者很驚訝中國突然“冒”出個華國鋒,稱華國鋒為中國政壇上的一匹“黑馬”。
5個月之后,毛澤東去世。由于華國鋒是“毛主席生前指定的接班人”,因此他成了“繼承毛主席遺志”的化身,這匹“黑馬”成為“英明領(lǐng)袖”也就順理成章了。
(摘自《鄧小平改變中國》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