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奧運能夠拉動北京的經濟增長?!?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梅松在接受《經濟》記者的采訪時斬釘截鐵地說。據(jù)北京市旅游局預計,2008奧運年北京將接待440余萬海外游客,僅旅游外匯收入將達到45億美元。
一些國外舉辦城市后奧運低谷效應及其主要表現(xiàn)形式
從歷屆舉辦過奧運會的城市來看,一般來說,從申辦奧運成功到舉辦奧運會之間的幾年間,奧運都會給舉辦城市及其所在的國家經濟發(fā)展帶來明顯的促進作用?!叭欢?,奧運會剛剛結束后的幾年(一般是4年)內,很少有舉辦城市能逃脫經濟顯著下滑的厄運。這種現(xiàn)象就被稱為后奧運低谷效應。”梅松向記者解釋說。
后奧運低谷效應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形式:第一,固定資產投資顯著下滑,導致經濟增長速度明顯降低。一方面,由于賽事需要,奧運會舉辦前期各舉辦城市都要興建大量的運動場館來滿足比賽的要求。另一方面,奧運會前,為奧運會的順利進行所必需的基礎設施、環(huán)境建設等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但是,在奧運會結束之后,隨著與奧運會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結束,固定資產投資一般會出現(xiàn)一個較為明顯的下滑,從而對主辦城市的經濟增長帶來一個顯著的負面影響。即便是被公認為帶動了韓國“經濟起飛”,賽后頭兩年未出現(xiàn)明顯“奧運低谷效應”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其經濟增長率也在1990年后出現(xiàn)了較為明顯的下滑。
第二,房地產價格大幅回落。由于奧運會舉辦前期房地產市場的過度投資和發(fā)展,許多奧運主辦城市在奧運會后都不同程度出現(xiàn)了房地產價格大幅回落的現(xiàn)象。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舉辦前后,其房地產價格增長了250~300%。然而,在奧運會結束之后,其房地產價格經歷了持續(xù)六年的下跌,跌幅將近60%。
第三,消費需求大幅減少。由于奧運會結束以后,隨著各國運動員、代表團以及游客的相繼離開,對主辦城市的住宿、餐飲、旅游、娛樂等消費性需求會立即減少,這也會不利于主辦城市隨后幾年的經濟增長。1992年舉辦的巴塞羅那奧運會,雖然也被認為是非常成功的一屆奧運會,其主辦城市在賽后也仍然未能擺脫整個歐洲經濟不景氣的影響。
第四,賽后場館的運營和維護成本高,使用效率低。由于奧運場館一般耗資巨大,其運營和維護的成本也相對較高。再加上奧運會比賽后,如果場館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就會出現(xiàn)大量閑置的問題,從而使主辦城市背上沉重的資金負擔。即使是主辦了被薩馬蘭奇稱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奧運會”的悉尼,在奧運會體育場館和設施方面,其奧林匹克公園每年都要拿出5000萬澳元進行維護,一些比賽場館甚至要用1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實現(xiàn)收支平衡。
北京經濟不會出現(xiàn)后奧運低谷效應
“盡管存在著上述后奧運低谷效應,但是,我們認為,后奧運低谷效應不是普遍規(guī)律,奧運會后北京經濟不會出現(xiàn)大的波動”,梅松副院長分析說,之所以這樣判斷,是基于如下幾點理由:
首先,從經濟增長角度看。中國長期增長潛力為9.3%—9.5%,北京的長期增長潛力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可能在10%左右,因而不存在后奧運時期北京經濟增長下降的問題,更不會出現(xiàn)拐點。
其次,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其一,2008年奧運會以后,北京將加快建設順義、通州、亦莊新城,保持必要的投資強度,這將會部分彌補奧運場館投資的減少;其二,北京的地鐵建設不會因為奧運會的結束而停止,預計從2008年開始到2015年,北京幾乎每年都會有一條地鐵線路開通投入運營;其三,從2007年年初開始,北京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這將會減少2008年以后投資減少的落差。其四,京滬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的興建,京津城際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即將投入營運,這都會促使北京保持適度的投資規(guī)模。
再次,從房地產市場來看。奧運會舉辦之前的最近幾年,北京的房價雖然一直在快速上漲,但這并不能完全歸因于奧運會的因素。經濟的高速增長、人口的快速涌入、外地購房者的不斷增加、人民幣的加速升值等等都是近幾年北京房價上漲的重要原因。奧運會以后,只要影響房價上漲的這些因素不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只要房地產市場的供求關系不發(fā)生根本性的逆轉,北京的房地產市場價格就不會出現(xiàn)大幅下跌的現(xiàn)象。
還有,從消費需求的角度來看。由于北京2006年常住人口已經突破1581萬人,是1964年東京奧運會以來人口總量最多的奧運會舉辦城市,其內在的消費需求潛力非常巨大。奧運會后外國運動員離開所導致的消費需求下降相對來說不會很大。只要我們通過舉辦一次成功的奧運會提升北京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形象,奧運會后外國游客的數(shù)量應該也不會大幅減少,而國內游客數(shù)量會增加。
最后,從場館建設的角度來看。其一,北京奧運會31個場館中有三分之二為改擴建和臨建場館,較好利用了原有體育設施。其二,吸取其他主辦城市成熟做法,對國家體育場等6個大型場館及相關設施項目實施了項目法人招標。這種市場化運作模式為控制政府債務壓力,保障場館賽后利用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其三,場館在空間布局安排上,與城市規(guī)劃、大學建設、社區(qū)發(fā)展相結合,也為賽后更好利用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
后奧運時期對北京經濟發(fā)展的建議
盡管判斷北京奧運會后經濟不會出現(xiàn)大的波動,但后奧運低谷效應的潛在風險仍然存在,如果應對不當,潛在風險變?yōu)楝F(xiàn)實的可能性也不是不存在。另外,2008年以后,北京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規(guī)避后奧運經濟風險,更重要的是要借舉辦奧運的東風,使北京經濟之船在新的航道上揚帆遠航。
“在后奧運時期,北京經濟應該著眼于以下幾個方面”梅松說道。
第一,積極發(fā)展體育產業(yè)。
體育產業(yè)包括體育用品的制造和營銷、健身娛樂業(yè)、體育競賽的轉播銷售等。奧運經濟為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提供了巨大的發(fā)展機遇。奧運會的舉辦將會極大地提升北京市民以及國民體育鍛煉的熱情,促進大眾的體育消費。據(jù)中國經濟景氣監(jiān)測中心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67.9%的城市居民喜歡體育運動;71.4%的居民通過電視關注體育運動;32.9%的居民在體育服裝上有支出;30.2%的居民在體育書、報、刊上有支出;7.2%的居民購買過體育賽事門票。但與美國、歐洲的一些發(fā)達國家相比,北京的體育產業(yè)仍然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發(fā)展北京體育產業(yè)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將體育產業(yè)與其他產業(yè)相融合進行發(fā)展,如體育廣告業(yè),體育博彩業(yè)(包括足球彩票、體育彩票等)。
其次,奧運會后,要以由競技體育為主轉變?yōu)橐源蟊婓w育為主,讓更多的普通市民能夠享受到奧運會帶來的體育健身便利。
再次,要積極利用和開發(fā)奧運體育無形資產。要借助奧運機遇,有效地開發(fā)和利用體育的品牌、形象、專利和技術等無形資產。
第二,將舉辦奧運的科技成果積極轉化為經濟產出。
不管是奧運場館的設計、施工還是奧運開閉幕式的設計和排練,北京奧運會都采用了世界上先進的設計理念,先進的施工工藝、先進的科學技術,這對北京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財富,在奧運會后,北京應該積極將這些優(yōu)秀的科技成果加以利用,轉化為經濟產出,轉化為現(xiàn)實生產力。
第三,借奧運機遇,積極拓展第三產業(yè)發(fā)展空間。
借人文奧運的主題,大力發(fā)展北京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把奧林匹克公園打造成一個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集聚區(qū);借綠色奧運的主題,加快發(fā)展北京的環(huán)保產業(yè),促進循環(huán)經濟的發(fā)展。使北京成為一個以服務經濟和信息經濟為主體的創(chuàng)意驅動型經濟體。
第四,改善奧運場館的經營模式,靈活使用場館,提高場館使用效率。
改善奧運場館的經營模式,就是要積極引進社會上專業(yè)的體育場館管理公司,采用適合北京奧運場館管理的多種經營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可以臨時改變場館的用途,提高場館的使用效率。例如,有些體育場館可以供旅游者參觀,有些可以舉辦大型會議,有些甚至可以辦演唱會、大型舞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