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證指數(shù)沉淪到1800點附近的時候,政府終于伸出援手了。
9月18日,除開單邊征收印花稅的利好政策能夠恢復投資者的信心之外,國內(nèi)的利好消息還有兩則:其一是中央?yún)R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從9月18日起開始有關市場操作;其二是直接利好滬深兩市300多家中央企業(yè)所屬上市公司。
繼“兩率”下調(diào)后,“政策組合拳”再出,匯金公司宣布購入三大上市國有銀行股票,同時財政部決定印花稅改為賣方單邊征收以促進長期投資。匯金公司表示此次注資的目的是為確保國家對工、中、建三行等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控股地位,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穩(wěn)健經(jīng)營發(fā)展,穩(wěn)定國有商業(yè)銀行股價??梢姡撜咧皇茄胄芯S穩(wěn)政策的一環(huán),保持經(jīng)濟穩(wěn)步增長、提振市場信心是央行當前及日后系列政策的主基調(diào)。
國家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9月18日表示,國資委支持中央企業(yè)根據(jù)自身發(fā)展需要增持其所控股上市公司股份,支持中央企業(yè)控股上市公司回購股份。
盡管李榮融的話令原來證監(jiān)會規(guī)定“控股股東‘自由增持’上市公司2%股份”有更大擴散的可能,但給市場所帶來最大影響的,還是中央?yún)R金公司入市二級市場,并能夠“自主購入”3家銀行的股票。
匯金公司的行為影響巨大,這部分資金的進場,為中國股票市場提供了增量資金。更重要的是,中央?yún)R金公司的入市,與以往證監(jiān)會的救市政策下介入的證券、保險、基金的資金性質(zhì)不同,其資金屬性為國家財政資金。這種資金,被市場稱為“類平準基金”,為投資者帶來更大的救市希望和預期。
救市資金推手
與以往救市資金不同,本次救市資金不再是證監(jiān)會管理監(jiān)督的機構資金,比如獲準入市的銀行資金、證券、保險以及基金公司資金,而是出自匯金公司、國家國資委所轄的國企控股股東當中。
翻開歷史,有明確資金進場救市政策的,是1999年爆發(fā)“5#8226;19”行情時啟動的救市。其誘發(fā)因素,是在1999年,管理層推出了“改革股票發(fā)行體制、保險資金入市、逐步解決證券公司合法融資渠道、允許部分具備條件的證券公司發(fā)行融資債券、擴大證券投資基金試點規(guī)模、搞活B股市場、允許部分B股H股公司進行回購股票的試點”等政策建議。此次遞交建議的,是中國證監(jiān)會。
在上一輪牛市啟動前,2003年4月,由于非典流行,股市行情應聲回落。其后稍有反彈,而當股指越過2003年高點1650點繼續(xù)上行至2004年4月7日見頂,隨后一路下跌至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shù)敲出998點。此時,救市政策早已破繭而出。2004年的利好,除了“國九條”之外,還有QFII試點的進一步推進;到2005年1月份開始,政府又開始下調(diào)證券交易印花稅至千分之一。
而2005年,入市資金有三類,一種是券商融資途徑放開;其二是保險資金入市;其三是社保資金進入市場。至于具體的數(shù)據(jù),當時預測的保險資金為全年1700億元,社保資金為550億元。而券商的各類融資,包括部分灰色途徑進入市場的資金,其額度迄今沒有明確的數(shù)據(jù)。2005年那一輪救市的啟動,背后除了國務院支持的“國九條”,證監(jiān)會依然為救市的主要推手。
而本輪救市中,證監(jiān)會除了“大力支持”之外,主要的動力,卻是中國匯金公司。
匯金公司的資金是什么特性的資金?其使用權限是如何界定的?
匯金公司名為“公司”,但有觀點認為它仍是政府機構。由于國資委不負責管理金融類國有資產(chǎn),所以匯金公司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國家的“金融國資委”。這種說法并不是沒有證據(jù)。早先,時任央行副行長的吳曉靈曾公開表示:“借鑒新加坡淡馬錫公司的經(jīng)驗,落實出資人責任,把匯金公司辦成金融控股公司,對所投資的金融機構行使大股東權力?!?/p>
目前,除工、中、建幾大銀行外,匯金比較大額的投資還包括分別對國開行、光大銀行、國泰君安、銀河、申銀萬國等證券公司進行過注資。
其使用資金的權限,盡管沒有明確的公開說法,但部分學者在其動用國家外匯儲備用于國有企業(yè),因制度和機制的原因產(chǎn)生的虧損后,對其權限就產(chǎn)生質(zhì)疑。比如在程序上,當時就有比如著名經(jīng)濟學家吳敬璉等人認為匯金公司應取得人大財經(jīng)委的授權。相反看來,匯金公司使用資金權限的大小可見一斑。
“類平準基金”
每當市場異常低迷的時候,我們準會想起平準基金。1999年有過,2004年、2005年呼聲更高。而今,呼喚平準基金救市的聲音早已聽得習慣。但目前政府是不是真推出了平準基金,卻不敢肯定。這東西成了我們呼喚的股指期貨一樣,只有呼聲,沒有行動。
股指期貨,暫沒有跡象去奢望近期出臺,而對于“平準基金”,由于匯金打破常規(guī)直接介入二級市場的動作,讓大家有平準基金已經(jīng)漸行漸近的感覺。
近期成立平準基金救市的,最為典型的就是美聯(lián)儲9月14日聯(lián)合美國十大銀行成立700億美元平準基金,用來為存在破產(chǎn)風險的金融機構提供資金保障,確保市場的流動性。
而此前,有平準基金這一功能、而叫法不同的是中國香港的盈富基金、中國臺灣的國安基金;而在韓國,其名稱就直接稱為“平準基金”。按照這些基金的運作模式,就會生出對于匯金公司直接進入二級市場操作的疑慮:最大的疑問,是匯金公司介入二級市場的操作性質(zhì)。
財經(jīng)評論家水皮的疑問是,如果在現(xiàn)階段進入股市獲取贏利后,這部分贏利應該怎么處置?如果留為己用,那就是與民爭利。從這一個層面上來說,匯金的增持就不應該被稱之為平準基金。
所以,鑒于匯金入市資金確實有救市功能,但其入市資金的性質(zhì)無法有依據(jù)準確判斷,目前階段的操作,相當于“類平準基金”入市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