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與好友談起拜倫,說了些前日里在網(wǎng)上看見的資料信息。好友聽罷半開玩笑地說,你又這樣了,過一陣子你就不會這么感興趣,肯定的。
我笑答,你真了解我。
其實(shí),我就是階段性地喜歡。正如之前喜歡卡夫卡、達(dá)芬奇那樣,都是些有點(diǎn)“非主流”的感覺。事情緣于語文老師繁瑣又煩人的寒假作業(yè),又有讀后感的任務(wù),讀后感從小學(xué)到高中一直在寫,我真的是無話可說。況且,我們的這個老師從未評講這些作業(yè),而上學(xué)期間的作文也是少之又少,于是,我便找來好幾年前買來的《名著快讀》準(zhǔn)備“摘抄”。這就翻到了《拜倫詩選》的介紹,在雪萊的前面,第32頁。
既然是“快讀”,那么介紹自然很概括,視線掃過的地方被一副配圖所吸引。圖中是一個美麗女子的背影,身披輕紗,周身有薄霧環(huán)繞,圖下是詩的名字——《她走在美的光彩中》。這才把視線定格在左邊的詩歌文字里: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像夜晚
皎潔無云而且繁星漫天;
明與暗的最美妙的色澤
在她的儀容和秋波里呈現(xiàn);
……
多么美妙的文字。連我自己也被自己此刻的感受所驚嚇。
我素來是個討厭詩歌的人,亦不喜歡莎士比亞。大概是初中二年級時(shí),看了《哈姆雷特》,由于是劇本的原因,所以出現(xiàn)了大量的抒情語句??戳巳捻撝笪冶阕詣舆^濾掉了那些自認(rèn)為很啰嗦的句子。兩天看完,感覺不過爾爾。
詩歌,很無聊。這是我那時(shí)的想法。后來,明白了那時(shí)的自己心智不夠成熟,不過即便是現(xiàn)在依舊覺得自己的心智不夠成熟,只是比那時(shí)稍有長進(jìn)罷了。
但是我想,在我看見拜倫的詩歌的時(shí)候,我是瞬間有了體會的。
在百度拜倫吧里面看見一個關(guān)于討論自己最喜歡的拜倫的詩的帖子,瀏覽了一遍,其中有一個回復(fù)說道,最喜歡的句子,是那句“多年以后,與你相聚,以沉默?以眼淚?”其實(shí)后面也有喜歡這個句子的人,發(fā)上來的中譯文版本各種各樣。不過看下來,我還是喜歡上面那句有問號的。問句的意味,我想該是中文句式中表達(dá)最濃的吧。而中文譯得如此凄美,那英文原版會是什么樣,我滿心期待。
精華帖中,看見有吧主發(fā)的鏈接,是拜倫所有的原版詩歌。
進(jìn)去之后,我就看見了先前閱讀到的《她走在美的光彩中》,英文是《She Walks in Beauty》,就題目來看,比中文還美。
接下來視線開始尋找在貼吧看見的那句“多年以后,與你相聚”,找的過程還是費(fèi)了點(diǎn)功夫的。找到后,欣喜不已,題目是《When We Two Parted》。
踉踉蹌蹌讀完全詩,我不能說我能讀得多懂,但是其中的氣氛,我感受到了。
介紹說,這是拜倫寫給愛人的,而全詩的精髓部分也便是那句“with silence and tears(以沉默?以眼淚?)”。
好像是看見了外國的電影中的場景,有落葉,有枯枝,也有詩人以及相隔不過幾步距離的愛人。氣氛很冷寂,無話的彼此,心中怕是有千言萬語,只是此刻已無法吐出半個字。
舌尖在口腔里環(huán)繞幾圈便讀出了那些句子。
記起不久前一時(shí)興起看的《莎翁情史》,莎士比亞第一次邂逅女扮男裝的女主角的時(shí)候,女主角朗誦的那首詩:
What light was light?
If Sophia be not seen.
What joy was joy?
If Sophia be not by.
意思是,如果索菲亞看不見,那光是什么?如果索菲亞不在身邊,那快樂又是什么?
仿佛冰涼的清水流過心里,也可以說,潤澤了干涸的土地。女主角的朗誦發(fā)自肺腑,以此促成了她與莎士比亞的愛情之旅。
至此之后,詩歌的愛好者們,原諒我片刻的喜愛之情。
與其說路過拜倫,不如說是路過了一片耀眼的光芒地。我沒有在此駐足,甚至?xí)趲资煲院笸耆焕頃@些現(xiàn)在可以讓我為之興奮的東西,但是我所體會到的,是更加龐大而漫長的樂章。
發(fā)稿/田俊 tian1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