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之前,我也喜歡過很多人。
從小時候喜歡聽的金海心和羨慕得要命的“小燕子”,到初中極度崇拜的Jay,然后是“甜心教主”王心凌。
但,沒有一個人能帶給我這種奇妙的感覺——她的聲音如一把溫柔的刀,輕輕地劃開生活的假面,讓你懂得生活是快樂的,亦是殘酷的;同時又悄無聲息地刺入你那也許完好無損也許正淌著血或已結了痂的心,等你回過神,已經(jīng)觸到最深的地方,只能幽微地,隱隱作痛。
說起我和她的“第一次”,應追溯到那個暑假。那時家里剛買電腦,里面只存有一首歌,是她的《旅行的意義》。我一下子就被那個純凈得容不下一絲雜質(zhì),又略帶傷感的聲音深深地吸引住了。那是怎樣一種動人心弦的聲音呀!似一顆用甜美糖衣包裹著的毒藥,讓你心甘情愿地服下,品味那不可言喻的甜蜜滋味,然后成為只屬于她的俘虜。
在這個紛亂混雜的圈子里,她似乎是格格不入的那一個。沒有花里胡哨的裝扮,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舞姿,沒有天文數(shù)字的廣告酬勞,更沒有接連不斷的炒作。她只會抱著自己心愛的木吉他,靜靜地,唱歌給別人、給自己聽。對于音樂,她要么不做,要么就全身心投入,從歌詞到曲調(diào),再到和聲,全部都要自己做,毫不懈怠。
熱愛旅行,去過許多繁華的都市,也走訪過不少知名的城鎮(zhèn),乘過無數(shù)班的地鐵,踏過無數(shù)青草地。她總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用詩一般的語言記下來,譜曲,或只是將它念出來,制成DEMO,呈現(xiàn)給大家的,或明亮、輕快,或晦暗、沉痛、悲傷。她讓自己在文字中,以一種神秘的儀式重生,也在她纖細的指尖創(chuàng)造的音符里,隱秘地悄然綻放。
她的歌不是流行市場的情歌,卻更接近我們的生活——我們都要面對自己的脆弱、孤單、反復無常。已經(jīng)看見了生存核心的空洞,卻仍要一天天與那空洞和平共處,小心不讓自己掉進去。說起生活,對于她來講是沒有太大改變的,旅行、游泳、逛書店……她永遠有辦法用一種最簡單的生活方式,搖曳著屬于她獨特的姿態(tài),熱情單純,復雜細密。
深夜中,我喜歡一個人躺在冰涼的被窩里,安靜地聽著她的歌,寂寞的靈魂潛伏在每一個跳躍的音符中,把音量開到最大,蓋過孤獨的心悲哀跳動的旋律,感受著“寂寞很吵,我很安靜”的美好感受。
我在心里稱她為天使,喚她作女神,可是“五月天”的瑪莎卻說:“她其實是個魔鬼,一個溫柔甜美而殘暴的魔鬼。而我們只能夠任憑她的恣意聲線留下止不住的傷悲。”
她是Cheer——陳綺貞。
發(fā)稿/田俊 tian1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