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到城郊農(nóng)村收集古錢幣,在一戶居民家中,發(fā)現(xiàn)了一枚咸豐朝福州圣廟正殿上梁布幣(圖1)。這枚上梁布幣,因曾被周圍許多鄰居借去為新建的房屋上梁,故這戶人家不愿出售,經(jīng)反復協(xié)商和多次加價,才同意轉(zhuǎn)讓。
這枚成豐朝福州圣廟正殿上梁布幣,是清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十二月初四日巳時,用于福州圣廟正殿上梁的。福州圣廟,又叫孔廟,位于福州鼓樓區(qū)圣廟路。唐大歷七年(公元772年),觀察使李奇從城西北移建于此,宋太平興國時期(公元976-983年),正式改學宮為孔廟。后經(jīng)宋熙寧、明洪武和清咸豐三次大火,原廟范圍縮小,現(xiàn)存的圣廟,為成豐元年至四年(公元1854年)重建。中軸建有欞星門、儀門廳、大成殿,兩側(cè)有廊廡、官廳、楹祠等。大成殿是該圣廟的正殿,于咸豐元年十二月初四日巳時上梁。建成的大成殿內(nèi),孔子塑像端座正中,兩邊是“四配”(顏回、子思、曾參、孟子),后面是拱手而立的孔門七十二賢人。從而使福州圣廟成為全國唯一有“四配”、七十二賢人像的孔廟。
據(jù)有關(guān)錢幣資料記載,用于福州圣廟正殿上梁的錢幣有兩枚:一枚是筆者收集到的這一布幣,另一枚是刀幣(圖2)。刀幣是仿王莽新朝所鑄的“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上面為方孔圓錢,正面有上下直讀“圣廟正殿”四個字,背面有上下直讀“咸豐辛亥”四字;下面為刀狀,正面自上而下有“上梁用”三個字,背面自上而下有“福卅『重建”四個字。
筆者所收集到的布幣,為仿王莽新朝所鑄的“貨布”,平首、平肩、方足、方襠。正面有“圣廟正殿上梁”六個字,背面有“成豐元年十二月初四日己(巳)時”十二個字,其中“圣廟”和“咸豐”兩個字,分別在正背面的肩上,“正殿”和“上梁”各二個字,以及“元年十二月”和“初四日己(巳)時”各五個字,分列于方足兩側(cè)。布幣高6厘米,寬3厘米,重24克,未入過土,黑漆古包漿,文字和邊廓因經(jīng)常撫摩,顯露出銅質(zhì)光澤。
該成豐朝福州圣廟正殿上梁布幣,雖然是兩枚上梁幣中的一種,但由于比較少見,仍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
(責編:丁 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