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珍藏“文信”、“長安”古幣各一枚,均生坑美銹,為同類錢幣之佳品。
“文信”圜錢,直徑2.4厘米,重3.05克。關(guān)于此幣鑄造的時代,泉界頗有爭議,但多數(shù)認同戰(zhàn)國晚期秦呂不韋被封文信侯所鑄說?!妒酚洝尾豁f》載,“莊襄王元年,以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雒陽十萬戶?!北椴槭窌?,既無文信古地名,也無文信年號,以文信為封號的別無他人,加之此幣文字、形制皆與戰(zhàn)國晚期秦錢相近,因此,該幣鑄于呂不韋封地之說可信。前些年,河南洛陽城遺址中心區(qū)戰(zhàn)國灰坑內(nèi)曾出土一塊殘缺的“文信”錢范,更是印證了此種說法。
“長安”圜錢,直徑2.45厘米,重2.85克。此幣一般認為也是戰(zhàn)國晚期秦鑄,與秦王贏政之弟長安君成蛟有關(guān)。關(guān)于成蛟,史記中有簡約記載:“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蛟將軍擊趙,反,死屯留?!遍L安君封地在今西安一帶,當時“長安”尚未成為建制地名,而西安北郊戰(zhàn)國土坑墓曾出土“文信”、“長安”各一枚,據(jù)此推斷該幣鑄于長安君封地可信。
“文信”和“長安”是兩種奇特的錢幣。一是形制與同時期流通的圜錢圓形圓孔不同,均為圓形方孔,與先秦鑄幣“兩甾”、“半兩”相似,顯示其鑄造年代已為戰(zhàn)國晚期。二是錢文及其布局奇特。兩幣皆為無內(nèi)外郭,“文信”錢面有規(guī)矩狀四曲紋,“文信”之“信”字傳形;“長安”錢之“長”字位于穿右,“安”字則位于穿下。“文信”錢文字深峻,長安錢文字較為平夷。三是錢文非當時盛行的紀地、紀重等,而是紀之以某人封號。故此兩幣是否為流通幣值得探討。
“文信”、“長安”兩種錢幣見諸出土記載和各種圖錄的甚少,收藏于民間的更少。筆者認為,此兩幣可能為受封紀念或試鑄性質(zhì),并未正式流通。
(責編:丁 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