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朝,處于明代晚期,社會動蕩,戰(zhàn)爭不斷,官場腐敗,國力衰弱。當時,有些文人不滿朝政,報國無門。其中一些人,逃避現(xiàn)實,躲進山林,成了所謂隱者,過著隱居的生活。但他們并非不食人間煙火,因而有了“漁樵問答”。青花瓷畫“談機忘歲月,一笑傲乾坤”漁樵問答碗,就是這時期的產(chǎn)物。此碗折腰,口外撇,口徑16.8厘米,足徑7.8厘米,高7厘米??趦韧饧白悴考y飾用青花雙圈分割。碗內心用青花繪一幅寫意山水畫(圖1),一老者持杖漫步于江邊,遠山、寒水、野樹、暮云、歸鳥,一派蕭條景象,是晚明江山夕陽西下的寫照。這種題材,在晚明繪畫藝術中常??梢砸姷?。碗外沿主題紋飾,用青花繪兩高士人物,頭挽高髻,身穿長衫,其中一樵者端坐江邊石上,回首與對岸溪邊船上的釣者正在對話(圖2)。柴薪在樵者不遠處的樹下放著,垂釣者的船??吭诮呉豢美p著枯藤的老樹之下(圖3),看來漁樵之間的對話,已經(jīng)歷了一段時間。他們在談些什么呢?在兩個隱者之間有題詩兩句,“談機忘歲月,一笑傲乾坤”道中了其中原委(圖4)。雖然,他們躲進山林,不問政治,但他們談論玄機,笑傲乾坤,可見并非鄉(xiāng)間草民之輩。
再回過頭來看這個碗的畫法,人物、溪邊、漁船、古樹、遠山、近石,景物不多,卻布滿碗沿一周,如果展開,儼然一幅通景畫。瓷畫者用寫意的筆觸,草草幾筆,只求神似,但表現(xiàn)力極強。特別是瓷繪者利用青花鉆料發(fā)色的濃淡深淺,用國畫分水的畫法,點染平涂,畫景自然逼真,人物十分傳神,一兩筆之間,刪繁就簡,天趣宛然實有數(shù)百筆所不能寫出者。這種筆法正是當時士大夫文人那種“不求形似,聊寫心中逸氣”的意趣和風格的體現(xiàn),我們所推崇的“八大山人”筆法就是如此。瓷上繪畫要比紙上作畫艱難得多,此碗的繪畫者確實功力不凡,很可能就是一個落魄的文人,流落坊問以瓷繪為主。再看碗上的兩句題詩,在前期的青花瓷器上很少看到,后來的崇禎和清三代青花瓷器喜用題字和詩句,大約起源于此。文字功夫,最能顯現(xiàn)時代特色,“談機忘歲月,一笑傲乾坤”的“歲”字寫成“些”,“笑”字寫成“哄”(圖5),跟現(xiàn)在漢字簡寫有很大不同,可見漢字簡化古來有之,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簡化字。另外,在該碗底書寫雙圈款“大明成化年造”,寫得較為隨意(圖6),但可以說是天啟民窯寄托款的標準寫法,對鑒定有參考價值。碗底的修胎旋轉跳刀痕也具晚明瓷的特征。
天啟瓷的胎質優(yōu)于嘉萬,可能這時開發(fā)了新的高嶺土礦源,這里就不詳說了。特別應該指出,天啟朝青花瓷開始用上了云南珠明料,具有劃時代意義,珠明料發(fā)色明艷、深淺分明、層次有序。創(chuàng)白天啟時的分水畫法描繪技藝,用了珠明料才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還有一點應該談及,就是天啟瓷的釉面稀薄透明,有玻璃質感,這種被后來稱為“硬亮清釉”一改沿用了將近明一代的“軟亮清釉”的鴨蛋青釉,即那種渾濁有唾沫狀的皮蛋青色釉的統(tǒng)治局面。硬亮清釉與珠明料和瓷胎結合得相當好,簡直是天衣無縫,此釉一直沿用到清代?;顫娗逍碌奶靻⒋梢粧呒稳f瓷的沉悶沒落,開創(chuàng)了晚明民窯瓷勝官窯的新局面,我們所推崇的崇禎瓷和后來的清三代青花瓷器,就是從天啟朝開創(chuàng)并逐漸走向輝煌的。
(責編:雨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