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1672-5913(2008)18-0109-02
摘要:本文介紹了筆者將任務驅(qū)動教學法應用于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課程的情況,提出了分層次教學,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
關鍵詞:程序設計;任務驅(qū)動;驅(qū)動任務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程序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不僅教學內(nèi)容新、教育理念新,更重要的是教學方法新。由于課程的“新技術、寬視野、重實踐、嚴邏輯”的特點,這門課不再是單純的傳授編程訓練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思考素養(yǎng)。“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指導思想是教的方面強調(diào)的是任務驅(qū)動,而對于學生學的方面則強調(diào)運用探究式學習法,因此在實施這一教學法時要做好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的設計。
“任務驅(qū)動”教學法中用來驅(qū)動的“任務”設計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任務”設計的完整性、難易程度及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等都將直接影響到學生課堂上探究的效果。下面就以“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控件的綁定及程序設計”為例,談談“任務”的設計需要注意的問題。
1任務要吸引學生
任務的選擇要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最好使學生充分感覺到學有所用。當他們覺得這個知識很有用的時候就會激發(fā)起他們強烈的學習欲望,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圖1所示,這是一個已創(chuàng)建好的表單,通過它可完成對圖2所示的“學生.dbf”數(shù)據(jù)表的瀏覽、修改、添加記錄功能,這也是本節(jié)要完成的主要任務。
通過課件的演示,生動直觀地給出文本框、組合框與字段變量綁定的作用,利用課件的動畫效果(單擊按鈕,表單顯示的內(nèi)容隨之變化),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進而給出本節(jié)的主要任務以及隱含在任務中的教學內(nèi)容即“文本框的綁定”、“組合框的綁定”及“命令按鈕的程序設計”。
2任務要分層次
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和基礎的不同,設計任務的時候要將任務分為不同的層次。讓所有的學生在每次學習中都有所收獲,體驗到完成任務后的喜悅和成就感,更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布置任務的時候最好能分為基礎和提高兩個任務,大部分學生可以完成基礎任務,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夠做好提高任務。
在本節(jié)課中,我設計的任務由通過表單瀏覽數(shù)據(jù)表→修改數(shù)據(jù)表→記錄添加,任務中所隱含的教學內(nèi)容即“文本框的綁定”、“組合框的綁定”及“命令按鈕的程序設計”都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求學習能力差些的學生只完成前兩個任務,稍差些的學生盡可能的去完成三個任務,而對部分學生卻要求他們能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完善表單的功能。例如,大部分學生對各命令按鈕的Click事件完成了如下程序的設置。
首記錄:GO TOP
THISFORM.REFRESH
前一記錄:SKIP -1
THISFORM.REFRESH
后一記錄:SKIP 1
THISFORM.REFRESH
末記錄: GO BOTTOM
THISFORM.REFRESH
但是,學生們在運行表單時發(fā)現(xiàn),當前數(shù)據(jù)表的記錄是第一條或最后一條時,單擊表單中“前一記錄”或“后一記錄”按鈕時,會提示錯誤信息,而這是用戶不希望看到的結果。如何來解決這一問題呢?在教師的啟發(fā)點撥下,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很快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對程序進行了修訂,例如:“前一記錄”按鈕的程序如下:
SKIP -1
IF BOF()
GO TOP
ENDIF
THISFORM.REFRESH
另外,任務的設置要注意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的任務和知識形成一個系統(tǒng)。在表單設計的“任務”的完成過程中,由于分解了表單設計的“任務”,用一個個“子任務”引導學生自學和上機實踐,因此學生輕松地掌握了本節(jié)知識。
3分析任務
任務設計后,教師不要急于講解,否則又進入老一套的教學模式了。而是先讓學生討論,分析任務,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最好是由學生提出,由教師適當啟發(fā)和引導。本例中,由學生分析任務的構成、功能及實現(xiàn)的方式,從而引出本節(jié)的重點:“控件如何綁定”,見圖3和圖4。
4完成任務
通常,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演示后,關鍵的一步就是讓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在任務完成階段教師只是一個幫助者和引導者。教師要走進學生之中,即時地為學生提供幫助,還要主動去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特別是共性的問題,要給予指導。而學生可以按幾種方式來完成任務。
(1) 自主探索:學生獨立完成任務,進行自主探索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xiàn)出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對于比較單一的任務可以采用這種學習方式。例如本例“控件的綁定”即可采用這種學習方式。
(2) 協(xié)作學習:根據(jù)學生水平、能力的不同,安排座位,成立學習小組,分組以“好”、“差”結合為基本原則,一般每組4人左右,選出組長,負責組織協(xié)調(diào)本組的學習活動。為保證組間同學能更好地交流、互助,可通過考評等手段設法將一組同學間的“利益”綁到一起,使他們團結一致,共同進步。各個小組有不同的要求,小組內(nèi)既合作又競爭。在操作中,我們重視分層要求,分層指導,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對于比較綜合的任務可以采用這種學習方式。例如應用程序“學籍管理系統(tǒng)”的開發(fā)就可以采用這種學習方式。
5評價
學生完成一項任務后,一定要及時交流,展示、討論并點評,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反饋和評價。學生完成了任務,教師選出幾個典型,由大家一起來評論,并由學生本人來說明任務完成的思路、方法、技巧等。另外,其他學生有何疑問之處,也可提出來,由任務完成者來答疑。最后,由教師總結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之處。
評價一方面對學生探究學習有很好地約束作用,同時也會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指導、促進作用,制定考評方案時老師要解放思想,不能只盯著分數(shù),應更多考慮如何通過評價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來指導學生的學習。
評價內(nèi)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熟練應用;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學間相互協(xié)作的能力;創(chuàng)新的能力;鼓勵學生的成就感。
總之,通過教師將教學內(nèi)容任務化,并在營造的模擬情景中提出任務,驅(qū)動學生開展學習、探索活動,理解、掌握相關知識,結合實際需求選擇、歸納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步驟;接著進行上機實踐活動,進行驗證。如此循環(huán)到該課全部任務完成;最后進行復習整理,融會貫通。在這個由表及里、逐層深入、逐步求精學習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發(fā)起求知欲望,從而培養(yǎng)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參 考 文 獻
[1] 祝智庭. 談信息技術教育中的若干問題[J]. 網(wǎng)絡科技時代雜志,2002,(6).
[2] 周衛(wèi)勇. 走向發(fā)展性課程評價[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 姜振安. “任務驅(qū)動”教學法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J]. 職教通訊,2003,(7).
[4] 錢曉菩,馬玉娟. 試論任務驅(qū)動[J]. 中國電化教育,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