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小康》與新浪網(wǎng)聯(lián)合推出的“中國富人形象調查”,不盡如人意的是,在6033個參與者中,認為富人為富不仁、沒有同情心的,占31.43%,認為富人生活奢侈、看不起窮人的占30.33%,認為富人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占27.05%。而只有600多人選擇了關于富人的那些正面詞匯,諸如受過良好的教育,有社會責任感,聰明勤奮,誠信經(jīng)營。調查顯示,80.39%的人認為富人群體形象依然負面。
富人成負面代言人
不可否認的是,富人所形成的群體,雖然占中國社會總人口的比例很小,但其所占有、掌管、經(jīng)營的財富,卻占國民財富總量的很大比重,可謂“關鍵的少數(shù)”。根據(jù)波士頓咨詢公司 (BCG)發(fā)布的《2007全球財富報告》稱,中國內地擁有100萬美元金融資產(chǎn)的家庭數(shù)量就達31萬戶,居全球第五。
與富人們一起發(fā)展的是奢侈品消費市場:世界12%的奢侈品(鞋子、皮包、化妝品和首飾)是在中國銷售。這也難怪有近1/3的被調查者認為富人生活奢侈了。不過相較于此,“沒有同情心”,“看不起窮人”,“為了利益不擇手段”恐怕才是公眾更難以接受的富人形象。
一個被參與調查者頻頻提及的是,王石的“捐款門”事件。盡管王石已正式向網(wǎng)友道歉,萬科表示將投入1億元參與四川災區(qū)重建,但顯然,“萬科捐出200萬是合適的”,“萬科對集團內部慈善的募捐活動中,有條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員工的捐款以10元為限?!钡难哉撟尣簧俟娙噪y釋懷?!爱斍皣鴥榷鄶?shù)富人是缺乏社會責任感的,”有參與者評說道。
“富人一定要很壞,否則就成不了富人”,“中國的富人大多有官方背景,或是官商勾結,最少也必有經(jīng)常去‘燒香拜佛’”,持這樣觀點的參與者不在少數(shù)。也有網(wǎng)民指出,在許多發(fā)達國家,富人自己花錢小心翼翼,但給社會捐款則爭先恐后。相反,中國的許多富人在富起來之后,卻是通過炫富來獲取世人的艷羨。
當那個自稱“蘭董姐姐”的人總是戴著墨鏡,一邊翹著蘭花指用尖酸刻薄的語氣狂罵80后、90后,一邊顯擺著自己的名車、名包,“你們一輩子都買不起,可我買了幾天就不喜歡了”時;當福建一個商人提著28萬現(xiàn)金到四川地震災區(qū)分發(fā)時,公眾對于他們的表現(xiàn)所給出的不同評價就再次驗證著:讓人不滿的不是財富,而是財富擁有者對于其財富的處置方式和態(tài)度。
富人中有榜樣
而與苦悶的王石同時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另一位企業(yè)家——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第一時間率120人的工程隊赴前線,救回128條生命,共捐了785萬元現(xiàn)金,2300頂帳篷,2.3萬臺收音機,1000臺電視機,1500臺電風扇,8000個書包……這是陳光標及他的救援隊為四川地震災區(qū)所做的貢獻。而這也為他贏得了“中國首善”的稱號。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富人的形象不佳,但50.66%的被調查者還是在中國的富人群體中找到了人生的榜樣。一個可以參考的現(xiàn)象便是,在看過了富豪榜成“殺豬榜”,諸多富豪一夜落馬的劇情后,總還是能看到勤懇地堅守著這個群體對于“陽光財富”追求的財富人士。尤其是隨著IT、網(wǎng)絡、生物科技等新興產(chǎn)業(yè)的風生水起,資本時代向知本時代的演變,像丁磊、張朝陽、李彥宏、陳天橋等等這一張張熟悉的面孔,讓更多的人看到了知識經(jīng)濟所引發(fā)的巨大財富效應,財富也多少褪去一點神秘的面紗。
寬容理解富人
盡管一提及富人,許多人都認為要對他們的印象打些折扣,但如果繼續(xù)追問,公眾其實又表現(xiàn)出了他們對于這個財富群體的寬容和理解。57.64%的被調查者相信富人有比窮人更多的苦惱,60.01%的人認為“富人有弱者,窮人也有強者,不能以財富多少判斷強弱”,甚至有7.89%的人覺得有時候富人更需要關懷。
在公眾的眼中,富人到底如何才能及格并獲得高分呢?“富有社會責任感,是社會的精神領袖”(40.3%)、“文明誠信,合法經(jīng)營”(21.11%)、“樂善好施,是社會的慈善家”(17.47%)、“社會成功的典范,年輕人的楷?!?12.61%)。
有論者還指出,“政府也應規(guī)范權力運行,切實做到依法行政,減少和杜絕官商勾結、權力尋租。這對官員形象和富人形象都是一個拯救?!保ㄕ浴缎】怠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