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湖南信息科學職業(yè)學院4600余名新生迎來了入學后第一個中秋節(jié)。這天中午,學院董事長陳登斌同其他院領導一起與新生共進午餐,與同學們在歡樂的氛圍中度過了一個難忘、溫馨的中秋佳節(jié)!
湖南信息科學職業(yè)學院是陳登斌董事長1997年一手創(chuàng)辦的。學院占地面積400畝、校產5億元、在校學生1萬多人,成為湖南省“十佳民辦學?!薄=陙?,各種榮譽紛至沓來。陳登斌先后被湖南省教育廳等部門授予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他還被常德市委、市政府及澧縣縣委、縣政府授予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十大功臣”的榮譽稱號。2002年以來他先后當選為長沙市芙蓉區(qū)人大代表、湖南省誠信協(xié)會副會長、長沙市民辦教育協(xié)會副會長、湖南省中華職教社社務委員、中國民辦教育協(xié)會副會長、湖南民辦教育協(xié)會副會長以及湖南省政協(xié)委員。
從一個夢想開始,到今天的輝煌成就,這一切源于陳登斌對教育的摯愛、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對學生的無私奉獻。
起步創(chuàng)業(yè):開始他的一個夢
和許多成功人士一樣,陳登斌經歷過許多磨難。他出生在常德農村,從小養(yǎng)成了吃苦耐勞的品德。改革開放的春風使陳登斌有了大展鴻圖的機會,使他在省會長沙擁有了自己的一份事業(yè),過上了比較殷實的生活。然而2006年,陳登斌總是在打聽學校和教育的事,并收集了不少學校和教育的有關信息和資料。因為“辦一所象樣的民辦職?!?,一直是他深藏在心中的一個夢。
1997年9月,陳登斌經過幾番周折,辦起了堪稱袖珍的湖南信息專修學院。雖然當年只招收了50多名學生,但由于辦學質量好,方向明確,能讓學生快速成才,第二年就有300多名學生慕名而來。到2003年初,在校學生已達到2000多人,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轉移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種奇跡
2003年冬,長沙市政府因市政建設的需要通知學院必須于2004年8月前整體搬遷。這對于躊躇滿志的陳登斌來說,無異于頭上澆了一瓢冰水。但他很快平定情緒,含著眼淚遞交了責任狀,在沒有向上級部門提出任何要求的前提下,毅然選擇了遷址重建校園。
在新校園工程建設中,陳登斌親自擔任工程總指揮長,帶領20多個施工隊、3000多名民工打響了建校的戰(zhàn)役。200多天里,他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8個小時以上。累倒了,辦公室就成了病房。一天夜里,他腎結石發(fā)作,高燒39度,送到醫(yī)院已是凌晨兩點。省民辦教育協(xié)會會長劉玉娥聞訊趕到醫(yī)院看望。一見到劉玉娥,陳登斌滿含深情地說道:“劉會長,您這么忙也來看我,真讓人感動,我陳某人哪怕把命搭上,也要把學校辦好,辦實,辦出特色!”
憑著對教育事業(yè)的深厚感情,憑著神圣的責任堅忍不拔的毅力,陳登斌成了學院發(fā)展的靈魂。難怪時任湖南省委副書記謝康生這樣評價他:“信息科學職業(yè)學院陳登斌同志和他的同事們,有著對教育事業(yè)深厚的感情、自強不息的精神、強烈的責任心,所以才創(chuàng)造出了這樣的奇跡。”
做到“三用”:讓學生有家的感覺
陳登斌辦教育,始終恪守著“對學生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諾言,踐行“一定要辦一所人民滿意的大學”的崇高理想。他經常強調,要真正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做到“三用”:一是“要用心”,必須全身心投入;二是“要用力”,要奮力拼搏;三是“要用情”,對學生要真情關愛。
“絕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是他對社會的莊嚴承諾!10多年來有4000多名學生享受了學雜費減免,總金額達1000多萬元。2008年初,他修定了《貧困生援助方案》,一次性減免貧困生學費120萬元。10多年來,在學院和他本人并不富裕的情況下,為教育事業(yè)捐款270多萬元。
提升硬件:做高科技后勤部長
陳登斌提出了:“專業(yè)設置——以就業(yè)能用;師資隊伍建設——以教師能教;課程改革——以學生能學”的教學指導思想,明確了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為課程改革的重點。
為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教學手段,突出信息科學特色,陳登斌始終堅持加大對辦學條件的投資。2006年,他投資4000多萬元建成了全國高校首家萬兆·信息化校園。2008年在中央財政支持下,又投入800萬元進行信息化實訓室建設。
目前學院以萬兆光纖骨干網為核心,連接科技館和圖書館;千兆光纖到達實訓教室、實驗室和樓層;百兆到達桌面,無線網絡覆蓋全院,極大的提高了學院師生教學、科研、實驗實訓、通訊、信息傳播手段水平。學院還成立了中國數(shù)字圖書館·湖南高職院校中心館,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學習資源。師生們評價說:“我們的董事長,成了高科技的后勤部長。”
以德為先:創(chuàng)建文明和諧校園
“辦學人為本,育人德為先?!边@是陳登斌常說的一句話。從辦學伊始,他就把學院德育工作升華到“為誰辦校、辦什么樣的校、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政治高度。為了使這種理念落實到學院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他請示上級主管部門,成立了學院黨委,下設組織部、宣傳部、團委、武裝部;各系成立了系黨總支,各部門成立了黨支部。這種機構和職位的設置大大增加了辦學成本,但他卻樂意付出這個代價。
10多年來,陳登斌始終堅持上新生入學第一課和學生畢業(yè)時離校最后一課。為了提升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效果,他親自策劃與湖南電視臺合作,在校園拍攝了《感動背后的故事——洪戰(zhàn)輝》、《“中國媽媽”——孔蘭貞》、《愛讓世界觸手可及》3部電視片。
學院的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和完備的組織機構,又有充足的經費作保障,創(chuàng)新了許多教育方法,為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牌鸬搅藳Q定性作用。學院這些做法,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并被教育部評定為思想政治工作“有機構、有措施、有經費、有地位、有效果”的五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