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是一位27歲的金融分析師。工作的時間并不算太長,但是她卻憑借自己出色的頭腦、敏銳的眼光和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贏得了同行的贊賞及客戶的認可。但是,沒人知道,她其實一直在為一個問題煩惱:“不知道為什么,我總是喜歡拖延工作。本來該今天做完的事情,卻偏偏拖拖拉拉,一直拖到必須交差的前一刻才能完成?!彪m然工作最后完成的結果還令人滿意,但是這種工作習慣卻給何佳增添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自己為什么這么懶?萬一下次不能按時交差怎么辦?
可能對于何佳的狀況,有人會猜測:她是否討厭自己的老板,所以故意拖延工作?或者她的內心并不喜歡自己的工作?若不然是職場巨大的競爭壓力讓她感到恐懼?事實是,在何佳求助了心理咨詢師之后,以上的種種揣測都被否定,而下面的一段話卻為真相開啟了一扇門。
心理咨詢師:“何佳,你最喜歡的水果是什么?”
“葡萄。”
“那么,你吃葡萄的順序是什么?”心理咨詢師問道,“我的意思是說,你先吃好的葡萄,還是先挑壞葡萄吃?”
“當然是先吃好的!”
就這樣,問題的答案初現(xiàn)端倪。后來,心理咨詢師接著追問了何佳日常工作的習慣,發(fā)現(xiàn)她從來都是先做最簡單的事情,比如打印、整理、打電話之類的,而那些每天的重頭工作都被她安排在瑣事之后,想起來就不愿意做,于是再做點兒瑣事打發(fā)時間。如此一來,工作就會一直完成不了。
事實上,我們很多人跟何佳一樣,常常會陷入拖拉的惡性循環(huán),這是因為我們無法推遲滿足感。所謂推遲滿足感就是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否則,你的痛苦會一直存在,你一直都在矛盾焦慮之中。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找到一群愛吃糖果的孩子,告訴孩子們有兩種選擇:1.馬上就能吃到糖果,但是只能吃一顆;2.十分鐘后才能吃到糖果,但是可以吃兩顆。大多數(shù)孩子選的都是1,因為大部分孩子都缺乏推遲滿足感的能力。但是,幾十年的跟蹤研究發(fā)現(xiàn),選擇2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所以說,推遲滿足感相當重要。
心理咨詢師給出何佳如下的建議:每天早上上班以后,在第一個鐘頭里,要先去解決當天最重要(或者是最麻煩)的工作。依次類推,越是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情就越要放到后面,而像打印、整理之類的瑣事,可以利用午飯前后的時間,或者是工作勞累的間歇來完成。如此一來,何佳的工作效率提高很多,壓力也減少了。
也許在如今的時代,“先花后賺”已經成了流行的消費觀念,但是我們的心理還是更加接受推遲滿足,這會讓我們擺脫拖拉的惡習和混亂的狀態(tài)。
圖/朱靜 編輯/張鳴 minni19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