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解讀】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語文學科的人文特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與此相關,高考試題的文學色彩進一步加強,現(xiàn)代文閱讀呈現(xiàn)出散文一枝獨秀的局面,現(xiàn)當代文學中感情真摯、文學色彩濃郁、富有時代氣息的散文佳作成了命題的首選?!犊荚嚧缶V》對現(xiàn)代文閱讀提出了“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共三項九條具體的測試要求。理解包括:①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②理解并解釋文中重要的句子。分析綜合包括:①篩選并提取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③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⑤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推斷和想象。鑒賞評價包括: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閱讀技巧】
一、理解散文的畫面和情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
散文是以寫情為主的,但情感總是附在某種客觀對象上,或觸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散文的作者像畫家和攝影師那樣,具有捕捉鮮明形象的能力。在閱讀散文時,首先要感知散文的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才能夠應對高考命題中對形象畫面或情景描寫的考查。
二、品味散文形象的寓意和情感──含不盡之意現(xiàn)于言外。
抒情,是一切文學作品的共同特征,散文的抒情性更突出。無論是抒情散文、敘事散文還是議論散文,都是作者飽含著淋漓酣暢的情感寫出來的。閱讀散文,要從整體入手,宏觀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領會文章的主旨。這樣,才可以應對情感或主旨類題目的考查。
三、把握散文的思路和結構——循著思路識體式。
葉圣陶先生說:“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鄙⑽牡淖髡哂袝r連貫式地組織材料。閱讀散文,要善于抓住文中體現(xiàn)時間、空間、人物、事件、感情的語句,從而把握文章的脈絡。這樣,就可以較順利地完成考點設置在作品思路上的試題。
四、品嚼散文的關鍵詞句──立片言以居要,一篇之警策。
閱讀優(yōu)美的散文,如飲陳釀,余香滿口,回味無窮。究其原因,一是思想情趣的美,二是語言文字的美。散文篇幅短小,語言美表現(xiàn)在:精練與傳神,具有造型美;自然與深沉,具有含蓄美;暢達與和諧,具有節(jié)奏美……這些關鍵詞句能開拓意旨,成為全篇的亮點。因此,它們自然就成為散文閱讀中命題的熱點。
五、理解散文的表達技巧──情欲信而辭欲巧。
“情”指散文的內(nèi)容,“辭”指散文的形式,“信”是情真意誠,“巧”是通暢美巧。散文的內(nèi)容應該充實雅正,形式應該華美巧麗。散文的手法不拘一格,不循一路。它可以融記敘、議論、描寫、抒情、說明于一體;可以通過回憶、對比,將穿插、倒敘、勾連、呼應等結構手段交互使用,造成文章波瀾層遞的氣勢;還可以大量使用象征、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組成情深意切、色彩紛呈的藝術畫面。
【示例解析】
下面以2008年高考全國卷Ⅰ散文閱讀題進行解析:
陽關古道蒼涼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陽關。陽關在哪里?它還是那么荒涼、那么令人感傷嗎?于是,一縷思緒把我?guī)У搅斯抨栮P遺址。
古陽關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灘上,三面沙丘,沙梁環(huán)抱。它與玉門關遙相呼應,像兩顆明珠鑲嵌在一段漢長城的兩端,因在玉門關以南,故名陽關。陽關這樣的邊塞之地之所以聞名遐邇,并不起始于王維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為它自漢魏以來就是通往西域諸國最西邊防上的重要關隘,是古絲綢之路南道的必經(jīng)關口。后來,“陽關道”成為光明大道的代名詞。
在去陽關古城的路上,只見沿途平沙千里、荒無人煙,戈壁灘與藍天相互對峙,偶爾有岌岌草、駱駝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點綴在遠處,把廣袤的戈壁灘映襯得更為荒涼。車輪飛轉,發(fā)出沙沙的聲響,遠方地平線,隱隱約約出現(xiàn)了一線鋸齒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條林帶。我們的汽車駛進林帶,就好像突然闖進了綠色的海洋。這水渠交錯、萬木爭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愛的江南水鄉(xiāng)。
我們登上烽火臺,但見南邊有一塊鐵牌,寫著四個工整的字“陽關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卻只見紅沙渺渺,不見古城的一磚一瓦。陽關古城,以雪山為屏,原也有過美麗的環(huán)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豐美的地方。如今,古陽關已被流沙掩埋,當年筑城用過的石頭也已經(jīng)風化為紅塵,只有在沙丘之間暴露出的板結地面。山下南面從東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間,為礫石平地。漢唐陶片,鐵磚瓦塊,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顏色烏黑、質(zhì)地細膩、堅硬如石的陽關磚,千萬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陽關硯”就是用這種磚磨制的。用陽關硯磨的墨冬不結冰,夏不縮水,用來寫毛筆字十分方便。聽著旅伴的介紹,我不由感慨起來,好像這凄冷的陽關古城也有幾分暖意了。
陽關,昔日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關隘,原本不過是一道關,卻被賦予了許多哲思和詩情。哲學家在這兒宣稱,即使人生從同一起點出發(fā),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抽象的對立概念如此生動地寫在陽關之下。詩人站在這兒,與朋友依依不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道盡多少離愁別緒和萬般無奈。然而,最初在陽關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學家與詩人,而是戍守邊關的將軍和士兵。這陽關古道對他們來說,無異于一道生死關,歸鄉(xiāng)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夢,像陽關上的那彎月,清冷而高遠。他們在這條原本傳播文明的古道,沖沖殺殺……于是,這些走進生死之劫的將軍和士兵,便成了哲學家與詩人,他們留下的點滴感慨,震撼著無數(shù)人的心靈。
自古以來,陽關在人們心中,總是烽火連天,黃沙穿甲,滿是凄涼悲惋。然而,今天陽關附近,則已出現(xiàn)柳綠花紅、林茂糧豐的景象。游人漫步這里,既可憑吊古陽關遺址,還可以遠眺綠洲、沙漠、雪峰的風光?!昂伪亍畡窬M一杯酒’,這樣的苦酒何須進,且把它還給古詩人!什么‘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的詩句不必吟,且請把它埋進荒沙百尺深!”這是郭小川的詩句吧!
14.根據(jù)文意,說說古陽關為什么聞名遐邇。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準確把握原文信息作答。做這道題就要把握文章寫作的內(nèi)容??梢院Y選并整合文章第二自然段的信息作答。
答案:①是通往西域邊防的關隘;②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關口;③王維《渭城曲》詩中對古陽關的詠嘆;④有關“陽關道”的民諺廣為流傳。
15.根據(jù)上下文,解釋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
(1)就好像突然闖進了綠色的海洋。
(2)好像這凄冷的陽關古城也有幾分暖意了。
(3)這些走過生死之劫的將軍和士兵,便成了哲學家與詩人。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需要結合句子和前后文分析解答,就是上文提到的第四點。第一句要抓住戈壁灘中的“綠色海洋”,第二句要聯(lián)系前文的“陽關硯”,第三句要扣住“將軍和士兵”。
答案:(1)寬廣的綠色林帶與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產(chǎn)生了驚喜之感。
(2)城磚磨制的陽關硯,蘊涵著歷史文化氣息,使我對陽關古城的感覺也變得溫暖了一些。
(3)出生入死的人生經(jīng)歷,使戍守邊關的將軍和士兵對生活有著深刻而豐富的感觸,給后人留下了哲思和詩情。
16.結合文中對陽關古道的描述,談談你對“蒼涼美”的理解。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以及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等能力,解答時需要結合全文內(nèi)容和自己的理解綜合解答。
答案:①古代的軍事重鎮(zhèn)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廣袤雄渾; ②昔日“林草豐美”的陽關古城,如今已是紅沙渺渺,蒼涼悲壯; ③古人對生死離別的感慨,道盡人間滄桑,凄涼悲切。
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詩句,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以及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第一問時需要把握全文內(nèi)容和字里行間透露出的思想感情,解答第二問時,要抓住結尾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運用技巧中的第三、五點。
答案:表現(xiàn)了作者的豪情壯志和對今天美麗富饒陽關的贊美?;貞宋恼麻_頭的提問,使文章前后照應,并強化了作者的觀點。
【強化訓練】
思念是人生的彩虹
從維熙
思念是一種享受。比如,在冬日里思念起小花萌芽的早春,在春日里思念起十月的楓紅;在悶熱如煮的夏日里,憶起冬日飛舞的雪片;或是在冰河封凍的嚴冬,突然記起百花爭艷的盛夏,都會給人的精神上帶來一絲慰藉。如果把春夏秋冬比作人生四季,那么思念就是四季的彩虹。
思念有個前提,那就是空間和時間上的距離。隨著高科技的發(fā)展和電子時代的到來,人類好像變得無所不能。天與地之間的距離濃縮到方寸之間,固然給人類生活帶來許多意外的驚喜,但是將其放在感情的天平上去衡量,就會發(fā)現(xiàn),這對人類精神上的思念,形成了一種撕裂。
不久前,孩子給我打來電話說:“您在電腦上安上一個錄像設備,我們通電話時,就可以面對面地看見彼此了。”我說:“還是讓我留下點想象和思念的空間吧!”之所以這么回答,因為我不想讓電子波光破壞了思念的情懷。如果電腦屏幕上出現(xiàn)了兒孫們的肖像,那固然有瞬間面對面的快樂,但是思念與想象之苦與樂,便會隨之化為泡影。人類生活——包括親情在內(nèi),是需要一點距離感的,假如溶解了這種距離,感情的天平永遠在平衡點上,會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淡化;更有甚者,會使感情霉變而生菌,繼而發(fā)生病變。更何況,我剛從美國探親回來,兒孫們的音容笑貌,還鮮亮地活在我的記憶庫存之中呢!
古詩詞中的“長相思”,來自“久別離”。余光中老先生的一首《鄉(xiāng)愁》,之所以讓人那么撕裂肝腸,就是因為“久別離”而孕生的。這種《鄉(xiāng)愁》點燃起的思念之火,將是海峽上架起飛虹的力量。民族情愫如此,親情與愛情的真諦,又何嘗不是如此?民諺“久別勝新婚”,不就是對思念的最好的詮注嗎?常常見到一些追求時尚的小兒小女,像蜜蜂巢居那般形影不離;殊不知沒有空間沒有思念,沒有彼此守望的情感田園,感情田園中的綠茵會褪色的;沒有精神空間的人生廝守,久而久之,雖然伊人仍舊,但實質(zhì)上已是無色無味的白開水了。
古人說“大愛無形”“摯愛無聲”,不是空對空的論道,而是實對實的感情。記得,1998年中國作家王安憶出訪寶島臺灣,在回答讀者問及如何面對紛繁的時尚表演時說:“我向往古典?!贝嗽挸隹诤螅⒖太@得滿堂喝彩聲。之所以如此,全然在于時尚中人,太少了曲徑通幽之美,什么都像阿拉伯數(shù)字中的“1”那么快捷,但卻沒有了九曲回環(huán)般的享受。人類感情世界的精神數(shù)碼沒有含金量,是難以跟隨手指在電腦鍵盤上的動作而翩翩起舞的,凡是把感情變?yōu)闀r尚的脂粉和唇膏者,多為輕浮浪子裝點感情或死了靈魂的潑皮游戲。如果將此延伸至文化領域,快捷的“讀圖時代”和“娛樂致死”之風,都意味著將中華含蓄而深邃的文化,引向“肥皂劇”般的精神墓場。
當然,電子時代給予我們許許多多前人無法想象的方便,因而我們常為生在這個世紀而慶幸,天上的飛機,地下的地鐵,一直到筆記本電腦和無所不能的手機,給了我們生活“直達車”的快捷;但這些生活載體的飛躍進步,無法取代人間感情的價值定位——正好相反,越是飛船上天,人們更要警覺人類的真情墜地。因為太多的方便和直達,致使將真情的思念與肝腸寸斷的牽掛,化為宇宙間之烏有。
思念與想象,是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心靈上獨有的精神彩虹。
(選自《北京青年報》,有刪改)
1.根據(jù)文意,說說為什么“思念是人生的彩虹”?
2.文中畫線句子“但是思念與想象之苦與樂,便會隨之化為泡影”是什么意思?
3.文章三、四段所舉事例分別從什么角度支撐了什么觀點?分別闡明了什么道理?
4.分別從內(nèi)容、語言、結構的角度談談文末語句的表達作用。
本期參考答案
《現(xiàn)代文閱讀之散文》
1.①思念是一種享受。②思念的前提是空間和時間上的距離。③思念與想象,是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的心靈上獨有的精神彩虹。
2.形象地傳達出失去了思念的情懷之后的無味和無趣。在快速發(fā)展的新興時代,我們在享受高科技的發(fā)展和電子時代的到來給人們方便和快捷的同時,也感受到精神的一種枯竭。
3.分別從現(xiàn)實生活和傳統(tǒng)、歷史及文學角度,傳達出思念的產(chǎn)生空間和時間距離的要素,有力支撐了思念是人生的彩虹的主題。
4.句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思念與想象在心靈上的作用形象地寫成彩虹,語言形象而靈動,讓人心生美妙波瀾;放在文末,恰如撞鐘余響,有總結全文、點明中心和深化主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