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梳理】
議論文要想有說服力,就必須在說理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以理服人。然而,現(xiàn)在不少學生在寫議論文時,不善于說理,對講道理深感困難。有的學生認為擺事實就是講道理,或者把擺事實和講道理對立起來,甚至只以事例作為立論的根據,形成了“觀點套例子”的模式,只羅列一些事實現(xiàn)象,就事論事,即使說了一些道理,也只是蜻蜓點水,蒼白膚淺,無法做到有理有據。
議論文要做到有理有據,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要善于進行分析。分析就是把一件事情、一個問題分解成比較簡單的組成部分和因素,理出它們之間的本質、屬性、彼此關系等,并加以考查。通常說的“解剖麻雀”,指的就是分析方法。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揭示事物、問題的本質和核心,更好地進行論證。一些學生在寫議論文時常常會感到對一個問題說不出多少道理來,即使能講一些,也是含含糊糊,令人費解。究其原因,就是不會分析。
具體運用分析方法,應該注意:
1.分析要細致,要有條理。在分析時,要把一個事物、一個問題剖開來,剖得細一點,不要停留在表面,要一層比一層深入,直至問題的核心。同時,要細而不亂。先說哪一個,后說哪一個,要安排得井井有條,這樣分析才會有說服力。
2.分析要具體,要有的放矢。在進行論證時,應該自始至終結合具體事物分析,不能空對空,不能脫離具體事物盲目地講幾句道理。也就是說,一切要從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出發(fā),做到科學地分析。
二、要善于選擇論據。論據是議論文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事實論據指生活中客觀存在的事實,它包括舉事例和列數據兩個方面。理論論據包括經典著作中的理論,名人名言,科學上的公理、原理、定義、法則、定律,格言、俗語、成語、諺語以及盡人皆知并為人們所公認的最普遍的道理等。所選擇理論的論據必須是經過時間檢驗證明是正確的而且至今仍有生命力的。經典著作中的理論,如果是原文摘引,應避免斷章取義;如果是原意概括,應該符合原文的基本內容。
在掌握豐富論據的同時,還要善于選擇論據,就是選擇那些真實典型,確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證明論點,使論點具有無可辯駁的說服力的論據。一句話,就是選擇那些最能符合論點需要、為論點服務的論據。在選擇論據時,要注意以下兩方面內容:
1.要注意各材料之間的側重點,正確把握材料的中心。每一個材料用來論證的觀點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的。我們在選擇論據時,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意所在。特別是有很多材料,看起來能夠用來論證同一觀點,可細細分析后,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側重點并不相同,彼此之間其實有著較大的區(qū)別,因此,必須對掌握的材料進行篩選辨析,區(qū)別不同材料所蘊涵的要旨的細微差異。例如下面三個材料:
①愛國詩人陸游,生活在宋朝遭受外族侵入的大背景下,他渴望祖國統(tǒng)一,直到臨終還念念不忘復興中原。他在《示兒》中云:“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边@突出反映了一種愛國思想。
②“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過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軍的張弘范一再逼迫他寫信招降抗元將領張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寫了這首詩來作答,表現(xiàn)了他堅定的民族氣節(jié)和崇高的愛國精神。
③魯迅先生為了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年輕時東渡日本尋找救國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表達了誓為中國人民獻身的革命精神。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詩作,都包含了“愛國”的內容,但是作為論據來說,這三個材料蘊涵的主旨是有著細微的差別的:陸游的事例表明的是渴望收復失地的愛國思想;文天祥的事例反映的是為民族利益不惜犧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魯迅先生的事例揭示的是立志為國出力、報效祖國的革命獻身精神。這種差別從所引用的詩句和材料的語言表述中可辨析出來。因此,同樣是論述愛國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論點側重于渴望收復被侵略者掠奪的國土,應選用陸游的事例;如果側重于不怕犧牲、誓死捍衛(wèi)祖國,應選用文天祥的事例;如果側重于拯救多難的祖國,將個人的前途與祖國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則應選用魯迅先生的事例。經過篩選辨析,使之最切合論點的需要,才稱得上是最恰當的論據。馬馬虎虎地選來敷衍充數的論據,似乎也在論證“愛國”的論點,實際上論據和論點并不貼切,嚴密。
2.要注意論據的推陳出新。選擇論據,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但是,熟悉不等于陳舊,如果選用的論據都是些盡人皆知的“陳芝麻,爛谷子”之類的事,那么文章就沒有一點新鮮感了。所以要選擇最恰當的論據,選擇新穎的時代感較強的新鮮材料。論據求新,要注意從時間上、空間上、角度上求新。
三、論據和論點之間必須有本質的、必然的聯(lián)系。論據和論點之間應該有本質的、必然的聯(lián)系,必須根據證明論點的需要選擇有力的論據。論據要能夠證明論點,為論點服務。
【范文精評】
說“安”
——奮斗者永安
陳佳
紫禁城的正門叫做天安門,這一“安”字,安定、安全、安寧、安逸之義盡在其中;自然也潛藏著統(tǒng)治者安于其所、安于現(xiàn)狀的心理。(一個“安”字,正反兩面,福禍相依)
然而,天下沒有永久的“安”,只有不安于現(xiàn)狀、與時俱進、勇于變革的人,才會在奮斗中感受到真正的心安神寧。(欲求安則不能安,不安于現(xiàn)狀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好個機智辯證地“說‘安’”)
安于現(xiàn)狀,是對自身昏聵的縱容。三國蜀后主劉禪,投降后被封為“安樂公”。他不思亡國之痛,全無亡國之辱,而是縱情于溫柔之鄉(xiāng),安樂于異國他鄉(xiāng)。于是,這種對自身的放縱導致了他靈魂的銷蝕,成為了千秋笑柄。(亡國之君卻以“安樂公”為封,多么大的諷刺!劉禪竟能安于這一封號,多么昏聵!暫時的身安與永世的靈魂不安形成鮮明的對比)
安于現(xiàn)狀,是對人生理想的阻撓。人生理想宛如萬仞險峰,無限風光盡在懸崖之巔、絕壁之頂。理想實現(xiàn)的過程,就是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過程。若登至半山腰,觸到些花花草草,看到點片云星月,便欣欣然安于此,不再奮力攀爬,無意入天下奇觀,這種“安”不是淡泊,而是阻撓前進的路障。(志當存高遠,理想如險峰,會當凌絕頂,人生不虛度,如此方為“安”的最高境界)
安于現(xiàn)狀,是對國家前途的不負責任。清軍入關后,自認為天朝圣國,物阜人豐,無須同西方國家互通交流。于是,清廷閉關鎖國,將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和思想一并擋在冷冷的高墻之外。統(tǒng)治者們安于九州一統(tǒng)的格局,安于現(xiàn)狀,最終因科技、軍事的落后,慘敗于西方侵略者的大炮之下。連天的炮火打破了那份所謂的安寧,喪權辱國的條約成為這個不可一世的王朝恥辱的寫照。(從個人命運上升到國家前途。正是統(tǒng)治者心安理得的自滿埋下了動蕩不安的禍根)
安于現(xiàn)狀,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安”。而真正心安神寧的人,正是那些不安于現(xiàn)狀、與時俱進、勇于變革、開拓進取的勇士。(安于現(xiàn)狀,卻永遠失去了安寧,是誰之過)
不安于現(xiàn)狀,決定了一個人的自強不息,有所作為。居里夫人在發(fā)現(xiàn)放射性元素“釙”之后,聞名于世,但她并未就此停下前進的腳步,而是不安于現(xiàn)狀,繼續(xù)探索,終于又發(fā)現(xiàn)了“鐳”,從而為人類科學史又增添了光彩奪目的一筆。(只有不安于現(xiàn)狀的進取才能求得心神的安寧,這就是“奮斗者安”的真諦?!熬永锓蛉税l(fā)現(xiàn)了鐳”不算生僻的典故,但她在這之前還有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你知道嗎)
不安于現(xiàn)狀,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崛起、富強。是那些不安于現(xiàn)狀的革命者前仆后繼創(chuàng)建了新中國,是那些不安于現(xiàn)狀的建設者不知疲倦創(chuàng)建著富強的中國。(從個人發(fā)展上升到國家進步)
于是,不安于現(xiàn)狀者才會在不斷努力中感受到真正的安定、安寧,真正的心安。(不安于現(xiàn)狀,新紀元開創(chuàng)了;不安于現(xiàn)狀,新時代前進了)
愿不安于現(xiàn)狀的奮斗者永安?。ㄊ敲篮米T福羌罟裁悖?/p>
點評
這篇文章論證有力,材料充實,思路清晰,文采飛揚。作文立論氣度不凡,例證有力。從一個“安”字“說”開,論個人,修養(yǎng)道德、理想信念;談國家,社會民族、歷史未來。這是講道理。除了講道理,還擺出了許多事實:紫禁城的“天安門”,亡國君的“安樂公”封號;清軍入主中原的輝煌,淪喪主權的恥辱;新中國的“站起來”,新時代的“走向前”……穿珠串玉,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作者深入剖析心靈和人生,放眼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盡情地展示了自己作為高中生的不凡見解和作為青年人的滿腔熱忱。
【同步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周國平曾經這樣說過:“狂妄的人自稱命運的主人,謙卑的人甘為命運的奴隸。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他照看命運,但不強求;接受命運,但不膽怯。走運時,他會揶揄自己的好運;倒運時,又會調侃自己的厄運。他不低估命運的力量,也不高估命運的價值。他只是做命運的朋友罷了?!?/p>
請以“只做命運的朋友”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立意自定,標題自擬,不少于800字。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思路引擎:周國平的這段話極富生活的哲理。有人說,命運對每個人是公平的,給了你滿目春色,你就不會再擁有冬日的沉靜、素潔,關上你的一扇門,它會給你打開一扇窗;也有人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究竟該怎樣對待命運?最好的做法是做命運的朋友,尊重命運。尊重命運是不輕率,尊重命運是不迷信。認真生活,努力工作,把握自我。
這是一個動賓式的短語,寫作時應當從分析“朋友”的深刻內涵入手,從以下幾個方面立意:①對待朋友(命運)應當知足。命運給我們顏色,我們正好開個染坊;命運給我們風雨,也會給予人間最美麗的彩虹。②對待朋友(命運)應當豁達。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命運可能是繽紛的花朵,也可能是零落的殘紅。落紅不是無情物,我們可以明年再看花,或者干脆抬頭看蓬勃的綠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