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是一篇文藝性政論文,即雜文,作者以辯證的觀點闡述了對“錯過”的不正確認識。本文辯證地論述了“錯過”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意義,強調(diào)人要習慣和品味“錯過”,不要讓“錯過”釀成“過錯”,啟示我們要把握住最關鍵、最美好的機會,含笑對待“人生的終點”。
一、本文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
全文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結(jié)構(gòu),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文章開頭擺出“錯過”的現(xiàn)象,從中提出問題“大小錯過真不少”,然后分析為什么產(chǎn)生許多“錯過”,怎樣正確對待“錯過”。在分析問題時充滿著辯證的色彩,對具體問題“人生為什么充滿了許多錯過”作了具體分析,原來人生充滿了許多錯過是人生常態(tài),很有說服力。結(jié)尾總結(jié)“我們怎樣看待錯過”——要習慣,要品味,深化論述中心。
二、文中兩兩對比,相得益彰。
1.正反論證。如第三段提出了“人生的路啊,為什么,為什么總是充滿了這樣多的錯過”這個問題后,先用反問句進行反面論證,緊接著進行正面論證。
2.對比論述。如第七段和第八段,“沒有意識到錯過”與“能意識到自己錯過”相對比,突出“意識到”的重要性。在分析錯過時,又把“有機會再次相遇”的“錯過”與“時不復返,機不再來”的“錯過”相對比,強調(diào)了如何正確對待這兩種不同的“錯過”的態(tài)度和方法。
三、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語言鮮明、生動、含蓄。
1.設問與反問并用。第三段是一個疑問句,第四段是個反問句,后句以反問的形式否定了前面的困惑和不解,否定了一般人內(nèi)心存在的沒有“錯過”的希望,語意明確肯定。
2.廣泛使用比喻句。如第十四段,把人生比作“奔馳的列車”,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錯過,把“預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這段話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錯過不要緊,但不能錯過人生根本的追求。再如第十五段,作者把那些“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錯過”比作“碧綠的葉片”,把那些最關鍵、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獲”比作“七彩鮮花”,綠葉襯托著鮮花,使鮮花“格外明艷”。作者在贊揚“七彩鮮花”的時候,沒有忘記“碧綠的葉片”的映襯作用,從而肯定了“錯過”在人生道路上的價值。
3.長句與短句并用。如開頭第二句長達150字,顯得語意周密。第十二、十三段,分別只由一句不長的話構(gòu)成。
4.整句與散句并用。整句如:“沒錯過,抓住了;錯過,溜走了?!庇秩绲谑⑹蝺删?。整句可以使結(jié)構(gòu)勻稱,鏗鏘有力。當然,全文仍以散句為主,這樣可以靈活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
此外,文中還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如“為什么,為什么總是……”,兩個“為什么”等,加重了疑問的口氣,加強了問句的力量,進一步促使讀者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