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標準》要求:“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倍渡⒉健愤@篇散文,可“換”的品讀角度確實很多。
一、一個尊老愛幼的故事
這是一個基本的角度,課文寫了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這樣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就是在這平常的家庭瑣事的敘述和描寫中,作品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尊老愛幼的故事,體現(xiàn)出了濃濃的深情。
二、散步中的三代人
故事中的一家人中有老年人、中年人和少年,有慈祥的奶奶、孝順的兒子兒媳和天真可愛的孫子,故事以這一家三代人田野上的“散步”這個角度,表現(xiàn)了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
三、親情無邊
在故事中,“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這是互相愛護、尊重、體貼和理解的一家人,這是一個幸福的和諧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搖籃。
四、中年人的責(zé)任感
文中寫了親情,表達了真情,表現(xiàn)出一種責(zé)任感和使命感:“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笔前。墒斓纳皂毐池摮林氐呢?zé)任,要愛護幼小的生命,善待衰老的生命。作為中年人,長輩和晚輩就是他的整個世界,他必須背起生活的重擔(dān),架起上下兩代人之間的橋梁。
五、為生命感動
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眼前的情景使人想著一樣?xùn)|西——生命。為什么會想到“生命”?此處的“生命”是什么?這便是文中非常值得咀嚼的地方。讓我們先來讀這樣一個片段:“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边@是散步的美妙的背景,是春的氣息的透露,顯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借新綠和嫩芽謳歌生命的活力,同時使人感到生之快樂。請再讀讀課文中這樣一些句子吧:“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xí)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xí)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這些句子給我們以強烈的情感震撼,是啊,生命是承前啟后的,是代代相傳的,年老的生命需要我們呵護,年幼的生命需要我們疼愛。生命的不可重復(fù)、不可選擇、不可復(fù)制、不可替代決定了每一條生命的唯一性,這種唯一使每條生命都是神圣的、高貴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要為生命的存在而感動,要有對生命的強烈的責(zé)任感。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選擇”、從“橋梁”、從“小事情深”、從“一個中年人的生活感悟”等角度來品析《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