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代作家吳均以寫山水小品札記見長,其“文風(fēng)清拔有古氣”。他的代表作《與朱元思書》,文字優(yōu)美,清新雋永,明麗雅致,僅用一百四十四字就生動逼真地描繪出了富春江沿途的綺麗風(fēng)光,繪成了千古贊嘆的富春江風(fēng)景畫長軸,被譽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備受后人稱頌。
《與朱元思書》之所以寫景卓絕,是與下面的濃妝淡抹的寫景技巧分不開的:
一、善于對景物進行細致的體察。抓住特征入筆,筆到之處,無論山水、石木都能盡顯其特征,自然逼真。如寫天空:“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睂懡骸八钥~碧,千丈見底?!痹谶@里,天空高爽明凈,萬里無云,天山相連,共呈一色;江水晶瑩清澈,一眼見底。這樣的景物描寫?yīng)q如清水芙蓉,清新自然。
二、善于將獨特的情思與客觀景物的形象相融合。作者融情入景,創(chuàng)造情景交融的意境,讓景物具有了感情,“活”了起來。如寫樹:“皆生寒樹”,不寫其顏色、形狀,而是運用藝術(shù)的移情手法,寫游者觀望產(chǎn)生的感覺,一個“寒”字使人頓生寒意,既寫出了林木之繁茂,也襯托出了山勢之高。再如“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返?!鼻皟删涫钦f為名利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就會平息那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后兩句是說辦理政務(wù)的人,看到如此幽美的山谷也會忘記歸返。這里用游者息心、忘返的感情來襯托峰高谷幽的壯美誘人,總括了富春江山水給人的具體感受。這樣的景物描寫讓景以情生,極具感染力。
三、善于運用烘托映襯的手法來寫景狀物。如寫水:“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庇盟椎摹坝昔~”“細石”的清晰可見來映襯水的清澈——千丈之底的游魚、細石,可以一眼看清,視線不受一點妨礙,這是何等的清明,何等的透徹啊!
四、善于運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描寫景物?;蚴莿屿o配合,或是化靜為動,或是以動寫靜,皆因景物的特點而變化。如寫江水清澈采用的是動靜結(jié)合法,可觀“游魚”,是動態(tài)描寫;“細石”可見,是靜態(tài)描寫。寫山的“負勢競上”“爭高直指”是化靜為動,山本是靜止的,而在作者筆下,卻仿佛有無窮的奮發(fā)向上的生命力,它們仿佛要掙脫大地,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是以動寫靜,以水、鳥、蟬、猿等天籟寫空山之幽。
五、善于運用夸張、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描摹景物。作者把讀者引進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之中,與其同賞山水的風(fēng)姿,共享游覽的樂趣。如寫水清:“千丈見底”運用了夸張,江水清澈,千丈而能見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寫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運用了比喻,生動形象。寫山高:“負勢競上”“爭高直指”運用了擬人,生動傳神。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景物具有了優(yōu)美動人的風(fēng)采。
此外,作者還善于調(diào)動視覺、聽覺等多方面的感覺來描摹景物。所有這些手法的運用,都使作者筆下的景物美輪美奐、如詩如畫,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