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23日,著名科學(xué)家愛因斯坦懷著悲痛的心情,專程趕赴紐約,在羅里奇博物館舉行的居里夫人悼念會上,發(fā)表了著名演講《悼念瑪麗·居里》。
在這篇著名的演講中,他只用較少語言評價居里夫人所取得的科學(xué)成就,而在大部分篇幅中,高度地贊頌了居里夫人的高貴品質(zhì)。他認為,歷史上第一流的人物所具備的人格的力量,應(yīng)該遠遠超過他的才智,以及他的成就。他說:“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jié)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于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jīng)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zhì)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后者,它們?nèi)Q于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p>
他深切地懷念與居里夫人長達20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而維系他們之間友情的紐帶則是他對她人格的偉大越來越感到欽佩。他用最精辟的語言高度概括了居里夫人的偉大人格,那就是——“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公仆,她的極端的謙虛,永遠不給自滿留下任何余地……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xié)地并且極端頑強地堅持走下去?!?/p>
當念到悼詞最后部分時,他哽咽住了,呼吸不禁急促起來。在那一瞬間,他感到了兩個漂泊的靈魂水乳交融。那就是對居里夫人的歌頌,也是愛因斯坦精神境界的自白。人們至今仿佛依然聽到他熱切的呼吁:“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