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末年,社會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地追逐名利,到處充滿虛偽與欺詐。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貧樂道的陶淵明自然成為了當時社會的另類。
為了表明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熱愛鄉(xiāng)野田園生活的高風亮節(jié),陶淵明一方面毅然辭官歸田,置“草屋八九間”,并“種豆南山下”,躬耕于田園,過起了真正的隱居生活;另一方面,他“常著文章自娛”,自由灑脫地宣泄自己的情志與理想?!段辶壬鷤鳌愤@篇精美的傳記就是陶淵明寄寓自己隱居思想的代表作品之一。
目前,文學界和史學界大都認為,《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借用五柳先生之名而寫的自傳,是他為自己而作的“自畫像”。文章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縱情鄉(xiāng)野的隱士形象。
全文不長,在短短的一百七八十字的篇幅里,所勾畫的五柳先生的形象卻豐滿鮮活,栩栩如生,這就充分顯示了作者高超的寫作功力。
文章開篇是對人物身份的交代。“許”是“處所”的意思,“何許人”即“何地人”。古人是重視地望的,姓氏前常要冠以家世籍貫,如瑯琊王氏、陳郡謝氏之類,在兩晉門閥制度下尤其如此。而五柳先生卻不知何地人,可見他不在流俗觀念之中。古人又是重聲名的,有所謂立德、立功、立言之說,希望能夠聲名不朽,而先生卻連姓氏名字也不清楚,竟指宅旁五柳而為號,由此又可見他出于流俗觀念之外。這幾筆不僅把五柳先生隱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說得極明確,而且突出了他的不俗,使其“高人雅士”的形象凸現(xiàn)文首?!罢杂形辶鴺?,因以為號焉”,又隱隱散發(fā)出一股田園氣息,映襯出一個田園隱居者的形象。
“閑靜”一句點明了五柳先生最本質的性情。正因其不為功名利祿動心,所以能守志不阿,也因此才高于世俗之上?!伴e靜少言”與“不慕榮利”相照應,“閑靜”即不尚交往,“少言”即不喜應酬,也就是陶淵明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之意。
文章接著描寫五柳先生在田園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態(tài)。作者分四個方面來加以描繪。
1.讀書愉情。五柳先生的讀書方法,主要有兩條,一是“不求甚解”法,二是“會意”法。前者說的是廣聞博見、拓寬視野的博覽速讀法,是一種以讀書“自娛”的快樂讀書法。后者說的是讀書之樂的真諦所在,讀書時心領神會,怡然自得,以至于“欣然忘食”。
2.嗜酒成性?!霸臁碑敗暗健苯忉專霸祜嫛奔吹侥抢镲嬀??!安涣咔椤笔恰安辉谝狻敝?。親朋好友叫去喝酒,一飲就醉,卻不以去留為意,可見先生之意在酒而不在人。于酒有情,于人無意,把嗜酒的情態(tài)寫得極為細膩。
3.處貧而樂?!岸隆奔础皦Α?,“環(huán)堵蕭然”就是四壁空空?!岸毯执┙Y”是說穿的粗布短衣還破著窟窿,打著補丁?!昂勂啊狈謩e是盛飯和盛水的器具,“簞瓢屢空”即飲食不繼?!瓣倘纭笔前踩坏臉幼印3源┳]有一樣不困弊不堪,卻能處之坦然。不因貧奪志,也不因貧敗意,足見先生的高雅志趣。
4.著文示志。寫五柳先生吟詩作文,用意也是在示志娛情。示什么志,娛什么情呢?就是本篇傳記中所寫的高志奇情:憎惡世俗,守志于田園,甚至是陶醉于田園。他借文章自娛其志,所以忘懷于世俗間的得失。通過這四個方面的勾畫,一個堅守節(jié)操、不隨流俗的“高人”形象便立起來了,活起來了。
文章最后是“贊”?!百潯笔菤v史傳記的一種體式,放在傳文的結尾。這個贊語的實質就是黔婁之妻的一句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边@句話正好與前面寫到的“不慕名利”相照應,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yōu)點。作者正是通過五柳先生“頗示己志”,表達自己“閑靜少言,不慕名利”的思想感情。
作為傳記文學作品,《五柳先生傳》的鮮明寫作特色具體表現(xiàn)在:
1.對人物經歷及生活不做全面記述,努力突出人物精神和性情的主要方面,力求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從這一點來說,文章具有文學作品的樣式與風格。
2.使用白描的手法,對人物進行概括性的描寫。全文幾乎都用總結性的語言進行描繪,就像給人做鑒定,但又包含具體生動的美感,因此,文章又具有傳記類作品的特征。比如“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一句,語言雖高度概括,但形象鮮活,具體地表現(xiàn)了人物嗜酒和率真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