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筆者在批閱學生作文時,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寫的文章不倫不類,既不是議論文,也不是記敘文。為了明確記敘文寫作的文體特征,揭示學生記敘文寫作中的弊病,引起學生注意,筆者結合實例,淺談三點記敘文寫作中的弊病及其對策。
弊病一:線索不明,條理不清
在學生的習作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他們選擇的材料挺精彩,但寫出來的文章卻雜亂無章,缺乏條理性。原因往往就在于他們未能給全文確定一條合理、清晰的線索。
對策:文線串珠,藏脈千里
“惟線索在手,則錯綜變化,為吾所施?!眲⑽踺d這句話精要地概括了線索的作用。如果把敘述中的種種人物與事件比作珍珠的話,那么線索就是那串珠的絲線。有了絲線,顆顆散落的珍珠就能串成一條精美的項鏈;有了線索,材料就能組織得有理有序,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1.悉心選擇線索
作線索的,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物;可以是“一景”,也可以是“一情”;可以是時間,也可以是空間;可以是警句格言,也可以是詩詞文句。如《記念劉和珍君》以作者的感情變化來作為全文的線索,連接起對死難者生前經歷的簡述,對死難者犧牲場面的描述和對死難者戰(zhàn)斗精神的論述,體現(xiàn)了作者極度悲痛和無比憤懣的心緒,表達了作者對青年學生的愛和對敵人的恨。
2.合理布置線索
以“人”為線索,圍繞那一個人或一群人串聯(lián)起整個材料;以“物”為線索,要借助這個事物將有關的人、事串聯(lián)起來,這個事物要具有個性特征;以“景”為線索,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這“景”必須與人物的思想和行為,事情的發(fā)展和變化密切結合,不可游離于事件之外;以“情”為線索,要利用情感發(fā)展變化作線索,“情”貫全文,完美地組織材料,安排段落層次;以“時間”為線索,可以按自然順序,可以按某一時期中的不同階段,可以按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安排結構;以“警句格言”為線索,須注意警句格言在文中的出現(xiàn)要恰當,要“時隱時現(xiàn)”,不讓讀者有啰嗦累贅之感。
3.靈活運用線索
根據情節(jié)的復雜程度來設置線索。情節(jié)復雜可設置多條線索,而這多條線索是有主次之分的,往往只能有一條主要線索,而另外的線索則是輔助線索。一般說來,我們要在學會靈活運用一條線索串聯(lián)文章情節(jié)的基礎上,再考慮復雜的多線結構。如魯迅先生的《藥》就采用了雙線結構。用一個“藥”字把華家和夏家的故事情節(jié)巧妙融合,彰顯主題。
弊病二:細節(jié)不具體,形象不鮮明
細節(jié)描寫是具體表現(xiàn)事物特征的手段,而學生的作品中往往缺少細節(jié)描寫,致使文章缺乏生命力,人物形象不鮮明。
對策:美化細節(jié),文章生輝
細節(jié)描寫著眼于細小,一舉手、一投足乃至顧盼回眸,都是刻畫人物形象,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重要手段,是敘述性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一個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勝于長篇敘述。只有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才能使人物“呼之欲出”,躍然紙上。
1.動態(tài)造型,凸顯形象
所謂的動態(tài)造型,就是指通過運用經典的動詞對人物的具體行動進行描摹,進而傳達人物的情思,寫出人物的立體感,使人物形象更顯真實,豐滿。
2.心理描寫,彰顯形象
心理描寫亦屬于細節(jié)描寫,一般情況下指對人物在特定的情況下的感情、情緒、意識等方面的心理活動的描摹。它最能真實地揭示人物內心的隱秘和思想沖突,能有力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能彰顯人物個性。
3.描摹場面,渲染形象
場面描寫其實就是通過對一定場合,一定環(huán)境進行描摹來襯托人物的行動,渲染人物的內心活動,彰顯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達到以景襯人的目的。
弊病三:立意膚淺,底蘊不深
許多同學在觀察景物時一片茫然;在經歷一件事情時無動于衷;在面臨一個題目時大腦空白。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萬事不感興趣,一切無所用心,遇事遲鈍,沒有感慨,沒有激情,沒有見解,因此總是在低層次上徘徊,進而造成了文章立意淺薄,不能通過文章的材料展示深刻的立意。
對策:求異思維,獨辟蹊徑
一篇文章質量的高低,取決于立意是否正確與深刻,是否新穎別致,是否洋溢著大氣與靈氣。具體到寫作中,學生應從立意的“深刻透徹”入手,透過現(xiàn)象抓住本質,求異思維,多角度地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預測事物發(fā)展的趨向和結果。
1.立意要放筆縱橫,凸顯文章的大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腹有詩書氣自華?!贝蠓膊艢饪v橫者,自然會在揮毫之間,“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行文中自有超越平庸的氣概和膽識。他們往往會跳出自我狹小的天地,摒棄那種只會記錄自己見聞感受、喜怒哀樂以及榮辱得失的文章,而放筆縱橫,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大膽開拓,使文章立意高遠,流淌出一股擋不住的大氣。如《赤兔之死》一文中,小作者將赤兔馬擬人化,讓它在同伯喜的對話中,顯示出其對關羽與董卓、呂布這兩類人物的褒貶,表現(xiàn)了“真英雄必講信用”的主題。正是深刻的立意,厚實的歷史積淀,豐富的想象力,濃郁的文化氣息,使文章不同凡響。
2.立意要見微知著,凸顯文章的深刻
“從一粒沙子看到一個世界,從一朵野花看到一個天堂。”這句話告訴我們,在行文時要找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在十分有限的文字里,表現(xiàn)較為深刻的思想。大凡優(yōu)秀的文章都善于從生活的海洋里擷取浪花,通過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枝一葉去再現(xiàn)生活的全貌。如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一文中,通過人力車夫對被撞倒的老女人的關心,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高貴品質。在行文中魯迅先生善于抓住生活細節(jié)來表現(xiàn)文章的立意,從一言一行、一事一物去揭開掩飾事物本質的東西,挖掘出能反映時代精神和人物心靈的主題。
3.立意要別出心裁,凸顯文章的新穎
新穎的角度是創(chuàng)新作文的內核,它猶如一輪朝陽,光芒四射,使全文頓時熠熠生輝?!吧街駥懖怀?,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木寫之”(劉熙載《藝概》),角度總是多種多樣的。面對一個寫作對象,我們要多選幾個角度去構思,然后通過比較,辨別出最佳角度。如重慶某考生作文《菊花飄香的時節(jié)》一文中,作者從多角度立意,選取幾個不同的側面,共同表達一個中心。選擇了“菊之淡”“菊之傲”和“菊之殤”三個不同的側面,立體而生動地詮釋了“自我認識和他人期望”的話題。不僅使文章立意別出心裁,而且凸顯了文章的新穎性。
4.立意要平中寓奇,凸顯文章的個性
生活中有許多瑣事,但在這些瑣事的背后,卻蘊藏著深刻的生活內涵,蘊涵著一種時代精神,一種前進方向。面對這些“平靜”的浪花,要提升立意,寫出優(yōu)秀作文,學生必須對其加以深入思考和提煉,于平凡中發(fā)現(xiàn)偉大,于平凡中孕育哲理,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冰心的《荷葉母親》一文以清麗的筆調,敘述了一朵雷雨之夜的紅蓮,被雨打得左右傾斜。正當作者“無法可想”之時,紅蓮旁的大荷葉“傾側了,正好覆蓋在紅蓮上”,無懼無畏地守護著紅蓮,正如母親的手呵護著兒女一般……于是贊荷與頌人完美地融合起來,使文章平中寓奇,含蓄雋永而又個性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