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應(yīng)有關(guān)部門之邀,在制作婦女題材燈謎時。忽憶在過去數(shù)十年的采風(fēng)中,曾經(jīng)聽到不少流傳于民間的閨怨詩類的事物謎,它用口頭傳播的形式傾訴了舊時婦女遭受壓迫、凌辱的哀號與怨嘆。
在過去。我國絕大多數(shù)婦女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她們的婚姻必須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自由戀愛。她們中的許多人被嫁作填房,有的成了童養(yǎng)媳,還有人被迫以小男童為夫。
俗話說:“男人最怕入錯行,女人最怕嫁錯郎。”筆者在采風(fēng)時搜集到的一則粽子謎就是一個生動的寫照:“珍珠玉粒女,嫁了窮夫竹葉郎。今晚投河吊頸死,明朝解去入衙(牙)門?!敝i面傾訴了婦女們對不幸婚姻的憂忿。另有一道草鞋謎謎面講述的則是婦女對被遺棄的無奈:“少時青青老來黃,敲敲打打配成雙。陪君千里無情義,棄舊憐新拋路旁?!?/p>
由于社會制度的不合理,婦女即使不被遺棄,日子也不會好過。有一道“鎖謎”就是少婦在吐訴內(nèi)心的哀怨:“奴家舍身護家門,丈夫出外跟主人。君子見儂便退去,只怕小人壞奴身?!钡拇_,舊時婦女一旦“壞身”.她一輩子就得泡在責(zé)罵的苦海中。用魯迅先生的話說。有這種不幸遭遇的婦女就是自殺了也不得進本地的“烈女”、“貞婦”傳。
也許是封建禮教的束縛實在太厲害了。上述的幾道謎語中婦女形象都是哀怨而不敢憤怒。但有一道竹篙謎卻多少透出一點反抗的心聲。道出了婦女婚前婚后的變化:“在娘家青竹綠葉,到婆家面黃肌瘦。不提起倒也罷了,一提起淚灑江湖。”另有一首竹篙謎描述得更加生動:“想當(dāng)年,綠鬢婆娑。自歸郎手,青少黃多。受盡了多少折磨,歷盡了幾多風(fēng)波。腳小步難行,一步一拖。莫提起,尚猶可,提起來,珠淚灑江河!”竹篙是一種撐船工具。此謎用擬人體形象生動勾勒了竹篙的特征,淺近貼切,趣味盎然,可謂匠心獨運,別具一格!
有一道墨謎,借用舊時妓女的口吻,用擬人化的手法制成謎面:“記當(dāng)初。剔銀燈重把眉兒描,那其間似漆投膠??蓱z自落煙花套,這磨折多應(yīng)是奴命招。全軀恐難保,香肌越消耗,看看捱過今年,捱不過明年了。寄語兒曹,好把芳魂紙上描?!边@道墨謎含蓄又貼切地描繪了墨的原料組成、生產(chǎn)過程和功用,是一道很難得的事物謎,其謎面更反映了舊社會婦女為生活所迫,淪落煙花的悲慘命運。
總之,許多詩賦體的謎語不但故事性、欣賞性俱強,而且抒情感人,生動有趣,本文提到的閨怨詩類事物謎就是很好的證明。
(責(zé)編 何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