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生時期所受的文化訓練,使我對軍閥向無好感。有一天,我在文海里偶拾一點文字碎片,說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大概是祭孔的日子吧,張作霖脫去戎裝,換上長袍馬褂,跑到轄區(qū)各個學校,給老師們打躬作揖,說自己沒什么文化,教育下一代,全靠諸位老師辛苦了。別看是只言片語,卻從此讓我對軍閥另眼相看。多年的留心,我發(fā)現(xiàn)像張作霖這樣關心教育的軍閥,還不止他一人,主政山東的韓復榘是一個,主政山西的閻錫山也算一個。
韓復榘以大老粗著稱,也是搞笑大王。一次,韓復榘到濟南一所學校給學生們作報告,他說:“同志們、老頭子們、老太太們、大學生們,二學生們、三學生們、大姑娘們:你們好,俺也好,咱們大家都好。今天天氣很好,俺十二萬分地高興,俺特地從山東趕到濟南來,俺是沒啥文化的,是從槍桿子里爬出來的……今天誰沒來聽演講?沒有來的請舉手。好,都到齊丁,今天俺的報告有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俺講了你們也聽不懂,俺就不打算講了。第二個問題很長,要講四個小時,今天時間來不及,俺就不講了。第三個問題(他用手摸了摸上衣口袋),對不起,俺的講話稿沒帶來,還在秘書處,俺也不講了。下面接著講第四個問題,就是講講怎么做事。俺想,一個人做事,先要決定他的大前提,比如咱的馬,只有后面兩個蹄子,沒有前面兩個蹄子,它會走嗎?”
最后一句,雖然也很俏皮,但卻讓韓復榘歪打正著,說到了點子上。比如說用人問題,韓復榘就有個大前提,用正人不用歪人。他走馬上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后,便把一些術士、僧道類人物,統(tǒng)統(tǒng)請出了衙門,取而代之的是新派文人,如大名鼎鼎的何思源、梁漱溟等等。
這里說說時任山東省教育廳廳長的何思源。
何思源是蔣介石的人,他能出任山東省教育廳廳長,乃出于蔣介石的一手安排。這并不等于說,何思源出任該職,完全靠人際關系,他本人是有真才實學的。
再說韓復榘,他是由河南省政府主席平調山東的,新省府班底,基本上都是他從河南帶來的,只有何思源來自南京方面。韓復榘與何思源最初的關系,不難預期。韓復榘也許是為了給何思源這位欽定的人物一個下馬威,就聲言要省財政削減教育經費。何思源聞之,怒氣沖沖地找到韓復榘,說教育經費不但不能減少,以后每年還要增加。何思源指出:“這不是我個人的事,事關后代青年。主席要我干,就得這樣安排,不叫我干,我就走人!”身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的韓復榘,不僅沒有被觸怒,反倒起身安慰何思源,說:“省財政絕不欠你的教育經費,盡請放心!”
韓復榘在山東主政七年,山東的教育事業(yè)不僅不落人后,且發(fā)展迅猛。就是教育工作本身,韓復榘也總是放手讓何思源去做,他從不橫加干涉,更未向教育界安排過一個親信。這也許就是讓何思源敬佩的地方。1938年,蔣介石為鏟除異己,殺了韓復榘,成為民國第一冤案。此前,蔣介石為搜羅韓復榘的罪名,曾召見何思源,開口便問:“韓復榘欠你多少教育經費?他又是怎樣賣鴉片的?”何思源面對誘導,他不是落井下石,而是直言相告:“韓復榘從未欠過教育經費,也并沒有出賣過鴉片?!边@何止是一句證言,直接就是對韓復榘人格的標榜與尊重。這尊重,來自于韓復榘對教育的言而有信。
接下來,咱們再說說閻錫山。他與韓復榘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主政一省的時間特別長,他執(zhí)掌山西達三十八年。閻錫山曾留學國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在治學方面,卓有成效,因此,山西當年的教育,被稱為中國教育的典范。閻錫山辦教育,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搞好山西經濟的基礎上,率先在全省實行中小學免費義務教育。自1942年開始,山西全境適齡兒童入學率,每年都能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這個百分率,即使是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更何況,中國的這一歷史時期,正值抗日戰(zhàn)爭。在一個戰(zhàn)爭頻仍,離亂不斷的環(huán)境下,一省的入學率還能達到這么高,作為后人的我們,除了感佩,還是感佩。
軍閥不一定都是壞的,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但我堅信,懂得辦教育的軍閥,起碼是一個可愛的人,或者他具有可愛的一面。
呂 亮 薦 黎 青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