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頤養(yǎng)天年時,可為了能幫我早些還掉那些沉重的房貸,65歲的父親帶著62歲的母親,在鄉(xiāng)下老家重新?lián)鹆松畹闹負⒓鐬槲倚量啻蚱础?/p>
由于年輕時過度勞累,父親和母親兩個人的腿腳都落下了嚴重的問題,加之年齡的緣故,致使他們已經(jīng)無法下田種莊稼了。于是,父親和母親選擇了經(jīng)營“旱地”掙錢,母親把別人家廢棄的菜園都要了過來,種上了一園又一園的蔬菜和各種經(jīng)濟作物:白菜、西紅柿、黃瓜、黃豆……差不多只要適合菜園土壤和季節(jié)生長的,母親都種。一次次地壟埂,一遍遍地播種,一茬茬地施肥,一刻不休,父親則幫著母親一桶桶地擔水,一瓢瓢地澆苗,亦是忙碌異常。等菜長出來時,母親便又戴著個草帽,整天貓著身子待在菜園里,一棵棵地捉蟲、順苗。
除此之外,父親還插著空閑的縫,開荒種地,種油菜、小麥、山芋和茶葉,手頭沒有活時,還要上山打柴。為了能弄到樹頂上一根枯死的枝椏,在沒有任何安全保護的情況下,別著鐮刀,徒手爬上樹,然后,扭著僵硬且蒼老的身軀,嘗試著使勁去夠……
當然,所有種出來和打回來的東西,最終都要被賣出去,四五里外的一個小集鎮(zhèn)是交易市場所在地。山路上有專門運人的車,只消花上兩元錢,就能輕便快速地連人帶貨到達集鎮(zhèn)上??墒歉赣H和母親卻從不坐車,他們總是在凌晨5點起床,簡單地吃上一碗開水泡飯,然后,兩個人一前一后地挑著加起來有一百多斤重的菜和木柴,一步一步地向集鎮(zhèn)上挪去。他們一路上的話題,永遠都是菜的價格,偶爾也會穿插些關于我的話題。
即便是賣了好價錢,父親和母親也從不舍得在集鎮(zhèn)上下一次館子,甚至連塊把錢的點心也從未買過。往往是回到家中,已經(jīng)是中午時分了,他們便一個鍋上,一個鍋下地急匆匆做中飯,然后兩頓連在一起吃。
家里有一臺老式電視機,頻道多年如一日地定格在某一頻率上。一天勞累后,父母總忘不了要打開電視,他們喜歡密切地關注那個頻道上的一檔民生節(jié)目。因此,對城里的油米醬醋的價格波動了如指掌,他們會輪流朝我這送米送油,說,物價漲得讓人心慌,過日子天天要,哪吃得起呀!
每隔一段時間,他們都會趕到縣城去,把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打到我的銀行卡上,然后讓我盡量能提前還些貸款。他們說,銀行里的利息能吃人。
我慌張的城市生活,不曾瞞過鄉(xiāng)下的兩個老人。年歲已高,但依然為我并肩作戰(zhàn)的他們,讓走在城市路上的我,每每想起,都異常難過,也讓我從此對生活不敢有一點點的懈怠!
在這個世上,我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我還有兩位老“戰(zhàn)友”!
于 是 摘自2008年9月12日《雜文報》
胡 凝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