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寧
■ 經濟全球化加劇了貧富差距
■ WTO為發(fā)展中國家提供的是不平等的貿易環(huán)境
■ WTO給中國農業(yè)帶來一定打擊
“WTO的未來將遭遇集體瓦解還是依然裹足不前?”多哈談判的破裂讓人們對WTO的前景充滿了困惑。
在此背景下,全球范圍內興起的雙邊和多邊區(qū)域性貿易協(xié)定正在如何影響發(fā)展中國家的弱勢產業(yè)和弱勢群體的利益?國際的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在進行倡導貿易自由化過程中的貿易公正有著怎樣的行動?而在倡導貿易公正的同一立場上,國際NGO和本土NGO需要什么樣的經驗分享和溝通機制?10月18日,由中國世貿網組織的“在WTO/FTA下為促進國際NGO與中國本土NGO學習交流”工作坊在北京舉辦,來自多個國家的30多名國內外NGO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此次活動為國際NGO與國內本土NGO提供了一次非正式的交流和學習機會,并就當前國際熱點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WTO夠國際不夠公平
如果把加入WTO作為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標志,那么世界上3/4的國家,包括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和不發(fā)達國家,都已投身到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但是對于中國等眾多發(fā)展中國家而言,WTO下的貿易有失公平。在國際NGO交流會上,來自“Women In Development Europe”的Christa Wicherich女士就歐盟的全球貿易與中國的關系進行了演說。
Wicherich女士大致介紹了中國和歐洲的自由貿易歷程以及發(fā)展現(xiàn)狀,并特別提出中歐貿易中不利于中國的不公平貿易。例如2006年,歐盟對進口中國鞋的“責難”。
歐盟是中國鞋類產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場,中國物美價廉的制鞋嚴重沖擊了歐洲本土的制鞋業(yè)。2005年6月30日,歐盟正式宣布對中國的兩種勞保鞋進行反傾銷調查,盡管中國鞋企極力抗爭,歐盟委員會正式批準自4月7日起向中國產皮鞋征收臨時反傾銷稅,并在六個月內將反傾銷稅額從4.8%逐步增加到19.4%。1200余家中國制鞋企業(yè)和400多萬中國制鞋工人的生存受到威脅。
Wicherich女士說,歐盟的這一舉措其實是怕本土制鞋企業(yè)受到巨大沖擊,防止因此帶來的經濟損失和失業(yè)問題。但歐盟在要求中國進一步打開市場的同時,絕對不會顧及中國是否會產生同樣的危機。
歐美在向中國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推銷所謂“自由貿易的優(yōu)越性”時的雙重標準,正是這些歐洲和亞洲民間組織嚴厲批評的地方。
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窮
“許多人希望通過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過上富裕的生活。事實上,經濟全球化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用。一部分人利用經濟全球化謀利嘗到了甜頭,而另一部分人則被迫接受其苦果?!眮碜阅戏堑腄ot Keet女士明確地表達了她的觀點——“反對WTO,因為它拉大了貧富差距,讓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窮?!?/p>
據(jù)提供資料,2001年至2003年之間,最貧窮的10%人口的實際收入下降了2.4%,而最富裕的10%的人的收入卻上升了16%。事實上,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另一次大躍進、雁行模式以及生產浪潮并未能為所有人提供機會,貧富國家并沒有能夠平等地分享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好處,反而使一部分弱勢群體的生活更加艱難。
入世沖擊——中國農民不能承受之重
中國在入世前,最擔心的就是農業(yè)。入世后,中國農業(yè)的確受到很大沖擊,面臨許多挑戰(zhàn)。目前,中國農業(yè)受入世影響最大的有大豆和棉花產業(yè),中國的豆農和棉農的生存現(xiàn)狀受到香港樂施會(NGO組織,主要關注貧窮問題)的關注。
根據(jù)樂施會的調查,中國的大豆產業(yè)生產影響近5000萬家庭,逾1.5億人,僅在黑龍江一省就有700萬人依靠大豆為生。中國進入WTO后,大量進口的美國的大豆流入中國,因美國政府對產業(yè)提供的高額補貼使得美國大豆可以憑明顯的價格優(yōu)勢對中國大豆產業(yè)帶來強烈沖擊,中國豆農的生活水平受到極大影響。
這種影響對于新疆的棉農來說更為明顯。中國的棉花產業(yè)是僅次于糧食的大宗農產品,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至少6000萬農民依此維生,且多集中于中西部地區(qū)。較低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使受入世沖擊的棉農群體缺少時間和空間進行產業(yè)轉型。在樂施會報告中,部分新疆棉農2004-2005年收入比10年前的棉花產業(yè)興盛期降低了近一半,更多的年輕勞動力被迫外出打工,在農村出現(xiàn)了“70-38-61”(老人、婦女、兒童)部隊留守村莊,隨之帶來了家庭分隔、婦女重擔、兒童教育、家庭生計、社區(qū)穩(wěn)定、本土文化傳承等諸多社會問題。
來自印度的MR.Benny Kuruvila講述了印度農業(yè)遭受到的同樣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印度的農業(yè)受到強烈沖擊。自1997年到2007年,印度有近13萬農民自殺。印度貧富差距日漸擴大,貧困人口的生活更加舉步維艱。
讓更多的人聽見我們的聲音
鑒于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全球范圍內反對WTO和經濟全球化的聲音越來越多,并相繼出現(xiàn)了許多NGO組織進行抵制工作。它們在全球范圍內宣傳WTO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組織抵抗WTO和經濟全球化的抗議示威活動。
在交流會上,來自南非的Dot Keet女士分享了他們的工作經驗,“在挪威,我們NGO一部分的人進入政府作為代表發(fā)表意見,另一部分人在政府之外,兩部分人相互交流信息,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政府內部的人聽到我們的聲音?!倍谟《群蜌W美等國,NGO則更多地采取示威游行的方式對政府施加壓力。
鑒于中國國情和民眾特殊的表達方式,香港樂施會研究與發(fā)展中心主任陸德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NGO可以采取更符合中國國情的工作方式,例如為達到減少貧困、縮小貧富差距的目的,NGO可以作為公眾和政府之間的橋梁,通過調查經濟全球化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搜集民意、提交意見以及提供政策建議等方式,來幫助政府采取措施減緩多邊和雙邊貿易協(xié)定帶來的負面影響。”
記者手記:
這次交流會從上午九點半持續(xù)到晚上六點半,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來自各國NGO成員的工作熱情和對弱勢群體的關注與支持。在經濟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大背景下,如何發(fā)揮NGO的優(yōu)勢,采取怎樣的方式去實現(xiàn)目標是一個十分值得探討的問題。然而,無論他們的工作究竟達到怎樣的效果,NGO有著不可忽視的精神作用,并且這種作用的影響力將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