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秀玲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如何教作文,如何寫作文,一直困擾著眾多的教師和學生。從小學到中學,學生寫不好作文、不愛寫作文的現(xiàn)象卻相當普遍。根源在哪里呢?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恐怕是重要原因。新課標下的作文教學,怎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呢?我認為要在強化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大膽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下面談談本人在作文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做法:
一、創(chuàng)新方法,加強語言訓練
語言的運用是千變?nèi)f化的,但唯有新鮮活潑的語言,才有語言的價值和魅力。科學實驗證明: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腦功能增強,紛繁的語言信息被檢索提煉,進行特殊組合,產(chǎn)生一系列新的信息,這就是創(chuàng)新。為了使學生擁有鮮活的語言,首先要進行模仿訓練。模仿絕不是一種呆板的復制。模仿應是從此事物到彼事物之間的“支撐點”。如果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存在的“類似”,那么,他的思維已達到新的高度。
二、教師主導,優(yōu)化點撥
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樹立高尚的師德、文德,掌握過硬的業(yè)務功底,扎扎實實地工作,從而強化自身、優(yōu)化自己,最后達到優(yōu)化教學之目的。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的引導應該是適度、適時和得法。講得過多,面面俱到,會妨礙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揮;講得太少,如蜻蜓點水,隔靴搔癢,又起不到點撥的作用。比如作文前的知道,要變教師講為學生觀察或討論,變“一言堂”為“群言堂”,讓學生主動參與、廣泛加入,增強興趣,活躍思維,以其達到從容成文之效果。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興趣提高了,作文的思路理順了,下筆自然從容不迫了。教學實踐表明:這種“先說后寫”的方法,每次討論的時間雖短,效果卻是事半功倍,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作文前認真思考的習慣。
三、講評鼓勵,關注“自改”
作文評講中的認可、鼓勵,是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的催化劑。教師對學生作文如何評價,不僅關系到對學生勞動成果的態(tài)度,而且直接影響到對作文興趣的培養(yǎng)。教學中讓學生結對子或以組為單位評改“自己”的作文,學生興趣很濃。但在學生活動中,我絕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事先做好評改指導。告訴學生首先要縱觀全篇,整體評判,包括題材、中心、選材、結構抄寫等。其次著眼局部,重在推敲詞句,表達方式和修辭方法的運用及標點的選擇等。這樣的具體指導,使學生有步驟地、有目的地進行修改,減少了修改時無從下手的被動局面,降低了學生活動的難度,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作文課的趣味性。同學之間還增強了團結,加深了理解和友誼。評改的步驟如下:首先是同桌互改,接下來小組互評互改,擇優(yōu)拿到全班念,師生共同評判。評判過程中,我喜歡用賞識性的語言與同學交流,對學生的習作,我向來不吝嗇我的夸獎,因為不管是平時練筆,還是專項寫作,我對學生一個最根本的要求,那就是“原創(chuàng)”。而學生也都做到了這一點,他們寫出來的東西都是經(jīng)過深思細研的,是他們的心血之作。雖然有的還很粗糙,還有不少病句、錯別字,但從他們所耗費的精力上講,是值得表揚的。同時也要讓大家充分發(fā)言,說明應該怎樣、不該怎樣,作者在評判基礎上再補充刪改。這樣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地搞下去,就不愁文章改不好了。
四、寓教于樂,“玩”中寫作
教師要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愿寫”、“樂寫”。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如我校每年舉行一次的“學校運動會”,規(guī)模大、觀眾多,需要大量即興廣播稿,以震聲威。廣大學生既從心里佩服“學校運動健兒勇奪冠軍”的行為,又有寫成文稿弘揚“奪冠”精神并能在廣播里播頌的強烈欲望。對此我及時給予鼓勵、支持、點撥,幫助他們踴躍撰稿,投遞到播音處。大家興致可高了,你一篇他一頁的文稿紛紛被播出,為運動員鼓了勁、加了油,為運動會添了彩。這一舉動,既鍛煉了學生實地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興趣和書面表達能力。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了,“學生的主人”地位顯現(xiàn)了,教與學協(xié)調(diào)一體了。另外,我還組織了查字典比賽、成語串聯(lián)、朗誦會、課本劇表演賽、電影賞析等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一篇篇文質兼美的習作也就應運而生了。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是一項長期、耐心、細致的工作,它貫穿于中學語文教學的全過程。要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教學水平,迫切需要語文教師大膽地探索改革,從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出發(fā),讓學生快快樂樂地作文,才能真正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