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中
【例1】(2008年高考廣東文基第54題)山區(qū)發(fā)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災害是()
①山體崩塌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滑坡 ⑤水庫決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解析:地震的次生地質災害主要指地震引起的繼發(fā)性崩塌、滑坡、塌陷、地裂縫。由于地震震動造成山體巖土結構松散,特別是伴隨降雨極有可能引發(fā)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多種次生地質災害。地震還會引起其他次生災害,如沙土液化、噴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與水庫決堤、水體污染、瘟疫等。
參考答案:B
【例2】(2008年高考文綜四川卷第10~11題)下圖示意某地區(qū)的地貌類型。讀圖,完成10~11題。
10.適宜發(fā)展海水養(yǎng)殖業(yè)的地區(qū)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若在甲、乙兩地新建居民點,則甲地應特別注意防范()
A.地震破壞 B.滑坡
C.海潮侵襲 D.暴雨
解析:海水養(yǎng)殖應在淺海灘涂。海邊居民點的建設要特別注意防范臺風、海嘯、風暴潮等引起的海潮侵襲。
參考答案:10.D 11.C
【例3】(2008年高考文綜重慶卷第36題)圖甲是1月某時地面天氣圖(單位:百帕)。讀圖回答問題。
圖甲 圖乙
(1)此時控制A地的鋒面類型是________。簡析A地的天氣特征及成因。
(2)此天氣系統(tǒng)引起的主要災害性天氣對圖乙陰影區(qū)域的農業(yè)生產有何危害?
解析:1月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受強冷高壓控制,它南下與暖空氣相遇形成冷鋒,往往給我國帶來大風、降溫、降水等天氣。降水常以強降雪形式出現(xiàn),導致農作物受低溫凍害影響,牧區(qū)牧場遭冰雪掩埋,城市道路、管道等基礎設施受到嚴重破壞。
參考答案:(1)冷鋒 天氣特征:降水、大風、降溫等天氣。成因:①暖空氣沿鋒面被迫抬升,成云致雨;②水平氣壓梯度大,風力大;③受冷空氣影響,氣溫下降。
(2)農作物遭受凍害,破壞牧場和基礎設施。
【例4】(2008年高考文綜山東卷第31題)澇漬災害是我國主要自然災害之一。右圖是我國澇漬災害主要分布地區(qū)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說明圖示澇漬災害空間分布形成的原因。
(2)如何有效預防澇漬災害?
解析:此題考查我國澇漬災害的相關知識,解題方法是先從圖中尋找有效信息,用較為精準的語言來描述澇漬災害空間分布的特點,再結合這些地區(qū)的共同點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從地形和氣候原因進行生態(tài)改造,會減少澇漬災害發(fā)生的頻度和強度,如完善排澇系統(tǒng),加強監(jiān)測、預報、預警,可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災害所帶來的危害。
參考答案:(1)主要位于平原地區(qū),地勢低洼;受季風氣候影響,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經濟較發(fā)達,受災較重。
(2)加強監(jiān)測、預報、預警,建立完善的排澇系統(tǒng)。
【例5】(2008年高考文綜全國卷Ⅱ第36題)閱讀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D湖泊(圖a)的湖面海拔約3 800米,降水資料如圖b所示。D湖沿岸地區(qū)地形平坦,發(fā)現(xiàn)有大量古代農耕遺跡,包括相互交織的人工堆土高臺、人工水渠(圖c),以及人工運河和水塘。(圖a、b、c見本期第21頁。)
(3)指出威脅D湖沿岸地區(qū)發(fā)展耕作業(yè)的主要氣象災害及發(fā)生時間。
(4)說明該農耕系統(tǒng)對防治這些氣象災害的作用。
解析:此題為典型的讀圖分析題,圖中信息豐富,問題涉及面廣。第(3)題在準確分析D湖沿岸地區(qū)的氣候特征后就很容易回答。因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大,所以旱澇頻繁,類似我國東部季風區(qū);因地處高海拔,所以夜間易發(fā)生低溫、凍害,類似青藏高原。第(4)題,讀圖c可知,該農耕系統(tǒng)與我國基塘生產類似,但該系統(tǒng)結合了水渠等排水系統(tǒng),排灌方便。水面與高臺(合理)交錯分布可減少溫差、預防旱澇災害,是一種有效防治自然災害的生態(tài)農業(yè)。
參考答案:(3)低溫、凍害,夜間;洪澇災害,夏季(雨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旱災,其他季節(jié)(4~12月或4~11月,答春、秋季亦可得分)。
(4)(溝渠、水塘與高臺交織,)排水通暢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體增溫和降溫的速度比陸地慢,因此,增大水體面積,并使水面與高臺(合理)交錯分布,可減小氣溫變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間溫度,有效減少低溫、凍害對高臺農作物的損害。
【例6】(2008年高考地理海南卷第26題)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現(xiàn)了自1991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洪水。為緩解水位上漲壓力,政府啟用安徽省境內部分蓄洪區(qū)實行分洪,安全搬遷群眾4.6萬人;還啟用了懷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如下圖)。完成下列要求。
(1)說明形成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說明蓄洪區(qū)分洪的作用及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懷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解析:第(1)題,首先要注意設問中的關鍵詞是“洪水”,而非“洪澇”、“洪災”,以免答非所問。洪澇災害可分為洪水、澇害、濕害。其次,要注意從材料和圖中提取有效信息,結合材料中的信息“6月下旬至7月中旬”和圖中的淮河干支流,就可從多雨和水系特征等方面回答形成這次洪水的主要原因。第(2)題,圍繞“防洪”,可從“分洪的作用”、“控制工程的功能”、“新河的功能”三個方面回答。
參考答案:(1)(淮河流域受副熱帶高壓北緣影響,導致主要雨帶轉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節(jié)或出現(xiàn)持續(xù)強降雨?;春痈芍Я魉黄毡樯蠞q。)多雨(梅雨)季節(jié),持續(xù)強降雨。
(2)蓄洪區(qū)分洪是為了削減淮河洪峰對下游的影響(或減少下游人民生命財產所受損失)。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幾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懷洪新河:分洪、除澇、灌溉、航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