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湘敏 季 靖
教學管理工作是高校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高校教學管理不僅具有事務性、系統(tǒng)性和周期性的特點,還兼有管理和教育職能。所以,教學管理不僅要關注日常管理工作和教學管理的效率、效益,而且還要發(fā)揮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和參與精神,樹立以人為本與科學精神相結合的教學管理理念。
一、現有教學管理觀念存在的誤區(qū)
1.輕人本管理。早期我國高校的教學管理除憑經驗外,就是采用行政管理的方式,把上級機關的指示、法令法規(guī)、會議決議等作為管理行為的依據。隨后,受美國的影響,在管理方式上強調指揮、監(jiān)督、檢查、控制等手段的運用。這種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公正性和規(guī)范性,卻不太注重人的精神需要和情感的因素,遺忘了人的主體地位,這與當前倡導的以人為本是相矛盾的。
2.缺乏民主管理觀念。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教師的數量大大增加,來自不同背景的教師對高等教育和學校發(fā)展有著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設想,他們參與教學管理的意識不斷增強。對大學生來說,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今天,高等教育可以作為一個產業(yè)來發(fā)展,大學生成為高等教育的消費者之一,他們直接參與了高校的組織生產過程,有權參與高校的各項管理活動,他們參與學校決策的呼聲越來越高。一份問卷調查表明:在接受問卷調查的學生當中,超過2/3的被調查者對目前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現狀持否定態(tài)度。這表明高校民主管理、民主治校的觀念真正樹立還需很長一段時間。
3.教學管理的學術性、創(chuàng)新性不強。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學管理停留在排課表、組織考試、檢查課堂教學情況及處理教學中出現的一般問題上,教學工作正常運轉,工作中不出差錯就行;教學管理主要憑經驗,上級部門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哪個環(huán)節(jié)出問題,就去解決哪個問題,不進行教學管理研究。
4.重官本位,輕服務。教學管理的本質就是服務,為教師教學服務,為學生學習服務。但在現實的運作過程中,由于受官本位思想的影響,教學管理人員缺乏對學校主體的認識、理解和重視,導致在管理實踐中缺乏服務意識,管理方法上以行政命令為主,沒有協(xié)作和服務精神。
二、對教學管理的幾點思考
1.教學管理要注重科學精神。注重科學精神的教學管理主要是指從系統(tǒng)科學的理論出發(fā),構建科學化的教學管理系統(tǒng),確立教學管理目標,把教學管理當作一個系統(tǒng)來控制,有預測,有反饋。在教學管理中,注重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利用和反饋;不斷建立和完善各種教學管理規(guī)章制度,提高日常教學管理的實效,可以說,科學的教學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是實現教學管理科學化的基礎;教學活動是動態(tài)連續(xù)的過程,因此,教學管理工作也應該是連續(xù)不間斷的,不應該時緊時松。
2.教學管理中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管理工作作為高校管理的中心工作,面對廣大的教師、學生以及大量在教學中出現的復雜信息,更應該充分發(fā)揮現代信息技術省時、快捷、低耗、高效的特點,實現管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為此,有關日常教學管理、工作安排、各種通知都可以通過計算機直接發(fā)送到相關學院(系)和教師個人的郵箱;學生在網上注冊各類必修和選修課程,注冊后就可獲得授課教師的大綱、教案、課件等相關的教學資料,作業(yè)的提交和批閱都可以在網上完成;還可以通過網上學生評教、網上同行(教師)互評、網上領導評教、網上教學督導評教等多種方式建立教學質量監(jiān)控系統(tǒng),避免礙于情面、送人情分等影響教學評估的公正、客觀的現象;教務管理中的排課、考務、學籍、招生等教務信息都可以通過綜合教務系統(tǒng)管理,實現全校信息共享。
3.注重教學管理工作內容程序化。學校每學期、每學年的教學管理常規(guī)工作內容基本相同,因此,教學管理部門應以學期或學年為主線,制訂出每月或每周的工作日程表,并下發(fā)各院(系)或教師本人。這張日程表可隨時反映教學管理各部門的工作動態(tài),便于工作的整體部署和監(jiān)控,以及院(系)的工作安排及教師按時提交各種教學信息。
4.教學管理決策科學化。高校教學管理決策是教學管理的核心,科學化的教學決策要求建立健全相應的科學決策機制,科學的決策機制需要建立完整的決策體系。決策體系包括決策的核心系統(tǒng)、咨詢系統(tǒng)和信息反饋系統(tǒng)3個部分。其中,核心系統(tǒng)是決策中心,應由校長、主管校長、教務處主管領導及各院(系)主管教學領導等組成,它的主要任務是提出任務、確定目標、確定實施方案等;咨詢系統(tǒng)是決策體系的外腦,主要由各種委員會組成,如學科、課程建設委員會,教材委員會和教學質量監(jiān)控小組等,它的主要任務是為核心決策系統(tǒng)提供參謀和咨詢作用;信息反饋系統(tǒng)要求教學管理人員及時把教學管理實施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加以匯集、整理,準確、迅速地傳遞給核心系統(tǒng)。
三、教學管理要注重以人為本
目前,就教學管理這個層面而言,在對高校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管理上,機械化的管理制度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單純、刻板的規(guī)章制度容易引發(fā)被管理者的心理不安定,影響教學管理目標的實現。因此,我們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
1.教學管理全員化。當前,管理者和被管理對象缺乏合作和溝通。新型的教學管理模式應該在更大范圍內發(fā)揚民主,調動廣大教師和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決策、監(jiān)督的積極性,由教學管理者、教師、學生3方共同來規(guī)劃、組織、協(xié)調和控制教學活動,形成教學管理者認真進行管理,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管理的局面,促進教學管理工作更加良性和高效運行。
2.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F行的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如選修課質量不高或課源不足、師資水平不高、配套管理制度沒跟上,等等,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學分制。另外,應建立優(yōu)秀學生自主選擇專業(yè)、攻讀輔修專業(yè)、第二學位、雙學位等制度,把教育的選擇權和參與權交給學生,推動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體現教學管理的人性化。要根據課程性質和內容特點,改革考試考核辦法和學生學業(yè)測評方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考核,建立重在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科學學業(yè)測評方法,引導和激勵學生從繁重的學習負擔中解脫出來,更加注重全面發(fā)展。
3.保護或尊重教師的教學自由或學術自由。學校要為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相對寬松、獨立的環(huán)境,便于教師能自由、心情舒暢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比如,對教師上交的教學檔案材料的設計要更科學、合理、簡單、直接,便于提交;讓部分教學管理人員承擔教師的一些煩瑣的事務性工作;教學檢查和教學評價制度設計要更加重視教師的發(fā)展性和主動性等。
4.重視學術管理,深化教學管理改革。目前,部分高校對學科、人才培養(yǎng)計劃、專業(yè)、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之所以缺乏科學的思考、研究和論證,很難作出符合規(guī)律、順應趨勢的科學決策,教學管理在低水平上徘徊,主要是因為教學學術管理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加強學術管理,引導教學改革走向健康發(fā)展的軌道。一是加強教學管理隊伍的現代化建設,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素質;二是教學管理人員要遵從教育科學規(guī)律,緊密結合教育與教學管理的實際,與廣大教師和教育研究人員一起開展教學管理及教育研究工作,提高教學管理水平;三是理解教師,尊重教師,服務教師,營造以教師為主體的學術管理氛圍,調動廣大專家、學者參與教學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者單位: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
[責任編輯:張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