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鈞
積木
有一位父親失去了幼女,心痛萬分,朝思暮想。孩子太小,不曾留下什么,只有生前用積木堆成的一座樓房,十分可愛。做父親的就鑲配了一個玻璃盒子,把它擺在客廳里。
一天,兩只貓打架,把積木撞倒,“大樓”崩坍。雖然還可以照原樣砌好,然而已經(jīng)不是愛女當初的“作品”,沒有什么意義了。做父親的這才想到,把紀念碑立在沙灘上是不行的。他記得有一家醫(yī)院正在募捐蓋急診大樓,就送去一筆款子。
大樓落成,矗立路邊。父親每天從路上經(jīng)過,瞻望一番,心里十分安慰,如同望愛女的積木 —— 永不倒坍的積木。
父與子
父子倆牽著一頭驢子趕路,路人譏笑他們說:“瞧這兩個傻子,放著現(xiàn)成的牲口卻不用它來代步!”
于是父親騎驢。行人又議論他們說:“這個老頭不知道慈幼,自己騎驢子,倒讓兒子趕路!”
于是父親讓兒子騎驢,但又有人批評他們:“這孩子不知道敬老!”
父子倆一起騎上驢背,行人又非常驚訝地說:“他們虐待動物!”
父子倆下來檢討一番,做了一個新的決定,他們把驢子捆好,爺倆兒抬著走……這個小故事一度編在小學的國文課本里。學生、老師、家長看了這課文字,疑惑這一課到底寓有什么意思。
如果這個小故事能對我們有什么啟示,那就是做事固然要采納別人的意見,但是也要有自己的主張。如果別人怎么說我們就怎么做,像風車一樣團團轉(zhuǎn),最后可能一無是處;因為提供意見的人角度不同、動機不同、見解和修養(yǎng)也不同,再加上他們在提供意見之前未必經(jīng)過深思熟慮,極可能是信口雌黃。我們要過濾、要選擇、要考量,然后擇善而從。
恕道
你必須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視那些鼠目寸光的人。你必須有操守,但是不要公然抨擊那些蠅營狗茍的人。你必須培養(yǎng)高尚的趣味,但是不要公然與那些逐臭之夫為敵。
我們做好事,別勉強別人也照著我們的樣子去做,別責備他們?yōu)槭裁床蛔?。道德是一種修養(yǎng),不是一種權(quán)力,道德最適合拿來約束自己,不適合拿來壓制別人。道德如果成為運動,也是“自己做”運動。
恃清傲濁比恃才傲物的后果更壞。人們所以尊敬道德,就是因為道德對他們無害。如果道德成為他們氈上的針、背上的刺,他們就要設(shè)法拔去。人們所以提倡道德,是因為道德可以增進社會的安寧和諧,不希望引起糾紛,造成風波。
這就是以道德自命的人應(yīng)該守的分寸。
三人行
你知道登山的“規(guī)矩”嗎?我是說訓練有素的專家結(jié)伙去征服險峻的名山。他們?nèi)齻€人拴在一條長繩上交替前進,倘若一人不慎失足吊在懸崖峭壁之外,其他兩人要合力把他拉上來。倘若費盡力氣,營救無功,懸空吊著的人最好自己用小刀割斷繩子,墜入谷底,讓其他兩人去完成預定的計劃。倘若那人沒有魄力自作了斷,那么其余兩人中間的一個,就要掏出隨身攜帶的小刀了。登山的人個個佩戴著一把利刃。
人生譬如登山,必須有充分的能力、齊全的裝備、優(yōu)秀的伙伴,千萬不可失足。萬一失足,最好很快地爬起來,倘若不能,那就要勇敢地作大徹大悟的抉擇。友朋之間有同情,但是不可依賴別人的同情;人世之間有憐憫,但是不可期待這種憐憫。人要堅強,面臨失敗挫折時尤應(yīng)如此。
(沈煙選自《臺港文學選刊》2008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