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居場是一組雅化了的詞語,寓意溫綿也多有期愿,是一個很有幾分趣味的地名,倘若哪個新建的樓盤取用還真是一個上好的名稱。但是,從前卻是居不暢而人難樂的地方,就跟老話講的夢都是反的一樣,倒讓人不由得就聯(lián)想到了長樂路。
長樂路古名長樂坡,雖然世紀喧囂的人跡早已將坡道踩踏的早沒了坡度,但詩人還是用一種仍然難以逾越的離愁為我們標注了那個永遠的地名:“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東西接御溝。終日坡前恨離別,謾名長樂是長愁?!痹娢暮盟期ぺぶ薪o于后人的一種啟示,讓我不禁覺得,“樂居場”也如二十一世紀蓬勃興起的悖論,正在反轉(zhuǎn)著我們原有世界觀中還頑強堅守著的一些落伍的觀念一樣,又是一處顛覆原意的新證。白居易用一腔幽怨扣問了那道讓人離散的長樂坡,并以長樂來反襯他那更長的“萋萋滿別情”的愁緒,使我對文字直面的原貌都生出了一絲些微的惶恐。樂居場卻在久遠傳說的追憶中并沒有留下丁點的墨跡,那遙遠的里坊,如今的市井,依然斑駁著一輪冷月下的秋影,而街頭漫撒著落葉,用盡了一片蕭瑟的枯黃搖曳著自己無言的滄桑。
光陰如水,流逝不復(fù)又研蝕無聲。街巷早已面目全非,似乎只有地名還能夠讓人依稀想見那個幾經(jīng)沉浮的老城,而地名在歷史的變遷中其實也早已一同發(fā)生了無數(shù)往往復(fù)復(fù)的變化。熟悉西安方言的人都知道,“樂”與“落”同音,“居”是“車”的諧音字,而“樂居場”的正確寫法其實就是“落車場”,這可能是記述人的發(fā)音思維與字句原本發(fā)音的時間特點沒能對應(yīng)所產(chǎn)生的一種有趣的差錯吧。對于這種差錯的校正并不會給人帶來什么快感,反倒還讓我對那個盛世可能存在的安居工程的猜想立時化為了烏有。
落車場,單從字面就能看出是一處車馬店,但仍是叫的極其高雅。這里瀕臨大唐的東市,又緊靠在皇城根下,想必就一定是東到長安的一個重要驛站,遙想當年應(yīng)是怎樣的車馬喧鬧、沸聲如潮的地方。按照古代商市的設(shè)置習慣,西市以手工業(yè)品為主,而東市經(jīng)營的主要都是農(nóng)副產(chǎn)品,在以農(nóng)耕文明著稱于世的大唐,就自然可以堪稱為全世界農(nóng)貿(mào)物資的集散地了。這里,胡商賓客絡(luò)繹不絕,云集的是八方的豪紳巨賈,吐納的是天下的黃金白銀,交割的更是地球人都矚目著的訂單。他們隨著大唐的崛起而發(fā)跡,又追隨著國力的伸張而發(fā)達。
市場一般都是商人發(fā)家的福地。我還清楚地記得二十年前騾馬市服裝市場、康復(fù)路百貨市場一證難求的景況,也親眼目睹了大明宮建材市場的逐步興旺,僅僅只是十年的時間就從這里翻滾出來了無以計數(shù)的富翁,甚至還有國內(nèi)的頂級富豪,而作為中世紀世界之巔的大唐,它的東市又將是一個怎樣的昌盛之態(tài)。有學者曾經(jīng)做過一個測算,唐朝的GDP要相當于當時全世界GDP總量的四分之一,這絕對是一個能讓我們今天咂舌的數(shù)字。
如今,時光退去了往日所有的韶華,曾經(jīng)無論怎樣的富有也都在彈指之間成為了過往的云煙。千余年的時間剝蝕了人們所有的記憶,也撫平了金戈鐵馬中兵燹獄煉的創(chuàng)傷,年年呼嘯而過的朔風,也吹散了代代爭逐的刀光血影,只是留下了一抹不堪回首的哀痛,在我們不經(jīng)意的追憶中讓人重新想起。
我還在上大學的時候曾多次到法院實習,而受理過的第一個案子,就是樂居場里一家瀕臨倒閉的工廠訴請的合同糾紛。一條擁塞的老街,兩溜破敗的舊屋,艱辛的居民與沒落的企業(yè),就是我對樂居場最初的印象。后來還處理過一起團伙的系列盜竊案,嫌疑人多半是這一帶輟學的少年,又讓我對這個地方產(chǎn)生了一些警覺。
前日由咸寧路向東經(jīng)過樂居場的時候,我竟忽然生出了一些好奇,想駛?cè)虢謨?nèi)看看多年后的變化,不成想,這里卻向南禁行,也改作了單行道。遲疑片刻,我還是又繞到南口開了進去。如今的城區(qū)單行道很多,一方面反映了城市擴容造成的交通壓力,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應(yīng)對發(fā)展而略顯遲緩的管理能力。單行道并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但對于樂居場來說,卻不僅僅只是改變了這里行走的方向,同時也讓他們?nèi)粘I畹姆绞桨l(fā)生了一些細微的變化。這里,向北正對東關(guān)南街,受到老城沉滯的影響保守而慵懶,向南則是城市發(fā)展的熱點,是一種進取的選擇。向北單行,就把街區(qū)的端口挪移到了南頭,這無疑是一種靠近現(xiàn)代的積極對接,這種對接引入了時代的活力,讓沉寂的老巷又豁亮了起來。
由于道路擁堵有時不得不改行背街小巷,正因為此,樂居場的南段我也曾多次走過。從友誼東路向西,太乙路口經(jīng)常塞車,所以路過時常常會向北繞行樂居場。由太乙路北段折向友誼東路時,除了車流量極大之外,還禁左需要繞行,有時也就經(jīng)建東街樂居場段再向南走。其實,這段路開通的時間也并不是很長。以前樂居場的南端還是一片農(nóng)田,農(nóng)田高出了路基,盛夏的時候周圍的居民傍晚時分很多都喜歡到坡坎之上乘涼。那時我的一個至密的同學在冶院就讀,我們就一同來過這里。樂居場駐扎車馬的時代,這里也許就是一片遛馬的曠地,馬車早已退出了城市的歷史,遛馬場復(fù)耕后又在城市的改造中被征用開發(fā)建起了幾處小區(qū),“摩登”部落就是其中之一,還很有幾分人氣。如今,樂居場的正街上,兩側(cè)也都蓋起了樓房,過去簡陋的商鋪都已拆除,近旁低矮的舊屋也進行了一些改造,形成了幾個寧靜的社區(qū),環(huán)境雖然不很華美,但是好像都很安逸。原有的幾家工廠在市場經(jīng)濟的沖帶下,讓一個重新躍動的時代都融化掉了,再也找不到了任何的蹤跡。
我搖下車窗,把兩側(cè)的近況清晰地收錄入目,也搜尋著記憶中的點點痕跡。遠古的驛站沒有了,街頭的車聲卻仍然不絕于耳。繁盛的東市不在了,輝煌的余音卻并未完全滅失。居民們恬淡安閑,而骨子里面仍然透顯著一種自信和輕快,充滿了期冀的目光也絕不缺少那中帝都的堅定。路上人流熙攘,似乎仍是那些從大唐走來的匆匆過客。他們富足過,也奢華過,如今怎樣明麗的豪舍也不足以再引起他們的稱羨,就像見過了大世面的人不會再去追星一樣,而一味地用光亮來極力妝扮的,反倒都是對自己信心缺乏的一種粉飾。他們已無需這些,因為他們都曾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