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芬是個學習非常拔尖的女孩,并因此深受老師和父母的寵愛。但遺憾的是,她在班上沒有一個要好的朋友,大家都對她 “敬而遠之”,因為與她交往太困難了。舉一個例子:每當數(shù)學老師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難題后,學習能力強的她總能迅速簡捷地解出答案來。對此她的同桌張莉贊嘆不已:“呀!你真棒!你的大腦賽過電腦了!”要是換了別人,聽到這番贊揚肯定會高興,至少不會反感??闪蝴惙覅s皺起了眉頭:“她這是想干什么?她是想通過吹捧我,讓我驕傲自滿,好趁機在學習上超過我?!比绱艘幌?,梁麗芬對張莉的“吹捧”厭惡起來,不是狠狠地瞪張莉一眼,就是面露不悅的神色。結(jié)果幾次下來,張莉就不樂意搭理她了。
多疑,是在一種偏常認識的支配和影響下造成的性格缺陷。多疑的人,常常固執(zhí)地產(chǎn)生缺乏事實根據(jù)、不合邏輯的想法和觀念。因此多疑者往往人際關(guān)系緊張,容易焦慮,并影響身心健康。
導致猜疑的原因主要與個人的一些特點有關(guān):
(1)自信心不足
對別人的不信任(即“他信”的缺乏),往往同“自信”不足相聯(lián)系。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別人,實際上是對自己有懷疑,至少是信心不足。有些同學在某方面自認為不如別人,但自尊心過強,因而總以為別人在議論自己、算計自己、看不起自己。越想越認為是真的,陷入猜疑怪圈而無力自拔。
(2)以前交往挫折失敗的打擊
有些同學以往比較輕信別人,并輕易地把別人看成知己,向其傾訴許多個人的秘密,但卻受到欺騙或愚弄,遭受了打擊,于是導致過強的防御心理,不愿再信任他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懷疑再三。
(3)錯誤的思維方式
多疑的人凡事總愛往壞處想,先樹立起一個對自己不利的假想目標,然后搜尋證據(jù),進行自我論證。這樣越疑越想,越想越像,越像越疑,最后形成了猜疑的惡性循環(huán)。猜疑一般總是從某一個假想目標開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標,就像一個圓圈一樣,越畫越粗,越畫越圓,最終把自己封閉在里面了。開頭說到的梁麗芬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
猜疑似一條無形的繩索,會捆綁我們的身心,使我們遠離朋友。如果猜疑心過重的話,就會因一些可能根本沒有或不會發(fā)生的事而憂愁煩惱、郁郁寡歡;猜疑者常常嫉妒心重,比較狹隘,因而不能很好地與同學朋友交流,其結(jié)果可能是無法結(jié)交到朋友,變得孤獨寂寞,對身心健康都有危害,因此需要加以改變:
1.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增強自信心。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不要只看到缺點而灰心喪氣,更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培養(yǎng)自信心和自愛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會給他人一個良好印象的。這樣就會充滿信心地學習和生活。
2.養(yǎng)成積極的思維方式。凡事要多往好處想,往積極的方面理解。比如,別的同學夸贊你學習好,那你就要理解成“別人在贊賞我,佩服我”,別的同學主動接近你,那你應將之理解成友好的表示。這才是正常、健康的、真正對自己有益的思維方式。即使是在交往上有過受挫經(jīng)歷的人,也要看到,“騙子”畢竟是生活中的極少數(shù),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思想只能孤立我們自己。
3.加強交流,解除疑惑。有些猜疑來源于相互的誤解,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就應該通過適當?shù)姆绞?,兩人坐下來交流。通過談心,了解對方的想法,消除誤會,避免因誤解而產(chǎn)生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