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平
初中物理教材經(jīng)過這幾年的修改,知識的難度和深度都有所降低.對于尖子生,往往會有“吃不飽”的感覺.如何培養(yǎng)尖子生呢?
一、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課堂教學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途徑.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才能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學有特長.教師應重視課內的教學,不照本宣科,適當增加課本上沒有而與課本內容聯(lián)系緊密的內容.這些內容學生覺得有一定難度,而又是他們在自學過程中沒看過的新鮮內容.
例如,在講到電流表、電壓表時,增加了電流表、電壓表內部結構和內阻的內容,并在課外活動中進一步分析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的內接法和外接法的區(qū)別和實驗誤差.教學中教師應使學生明白電流表一定要串聯(lián)在電路中、電壓表一定要并聯(lián)在電路中的道理,使學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課內教學因教學內容、教學時間和教學對象的限制,不可能長時間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拔高、加深,對尖子生的培養(yǎng)主要是利用課外的時間.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和擴展,課外活動在時間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對象上都能給予教師最大的自由度.
例如,在課內講了電流表、電壓表的內阻后,教師可適時地在課外活動中對這部分內容進行適當?shù)募由詈蛿U展.讓學生根據(jù)電流表、電壓表的內部結構特點,先從理論上分析擴大電流表、電壓表的量程和把電流表改裝成電壓表的方法,然后通過實驗來驗證.
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提高了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為學生今后更深入地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時間,是培養(yǎng)尖子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一切自然科學都來自實踐,都是在對自然現(xiàn)象觀察的基礎上從科學實驗和生產(chǎn)實踐中總結發(fā)展起來的.物理學的發(fā)展也是如此.在培養(yǎng)尖子生的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意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講解理論時,用實際事例來說明理論,講完理論后,用理論來解釋實際問題.
例如,在講廁所自動定時沖水裝置時,在分析沖水的過程和間歇定時沖水條件的基礎上,從實際問題的分析中上升到理論的層面,歸納“虹吸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和條件.
又如,在講完“杠桿的平衡條件”后,可讓學生分析桿秤的制作原理.學生利用剛學過的二力使杠桿平衡的知識,推廣出三力及三力以上作用在杠桿時的平衡條件.再進一步分析桿秤的定盤星(零刻度)、刻度等制作原理,并解釋市場的不法商人利用改變秤砣的重量缺斤少兩的欺騙行為.
物理實驗是人們運用科學儀器設備,人為控制或創(chuàng)造的自然過程,使之按預期的進程發(fā)展,在盡可能減少干擾的客觀狀態(tài)下,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科學活動.在輔導過程中,我特別注意理論與實驗的結合,安排了一定的時間,做驗證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
例如,在競賽輔導中,做了“用U形管測液體的密度”、“用大氣壓測液體的密度”、“用密度瓶測液體的密度”、“用阿基米德原理測密度”、“研究物體的漂浮條件”、“用杠桿測鐵塊的密度”、“研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傾角的關系”、“測定鐵塊的比熱容”、“測定冰的熔解熱”、“改裝電流表、擴大電流表電壓表量程”、“用比較法、代替法測定電阻值”等實驗.
通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提高了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的認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知識輔導與方法教育相結合
科學方法是解決科學問題的手段,方法是從知識學習到能力發(fā)展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是溝通知識和能力的橋梁.在知識輔導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物理學研究方法教育和物理學理論學習方法的教育.
物理學研究方法主要有觀察方法、實驗方法、理想方法、類比方法、假說方法和數(shù)學方法等.
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現(xiàn)象的觀察,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1)確定觀察的目的;(2)制定觀察的方案;(3)進行實際觀察;(4)翔實的記錄;(5)初步描述;(6)初步解釋;(7)核實觀察結果.
數(shù)學是物理學的語言和工具,概括物理現(xiàn)象、形成物理概念、整理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邏輯分析、建立物理定律、利用數(shù)學圖象展示物理規(guī)律等物理學的研究和學習過程都離不開數(shù)學,所以在輔導過程中教師應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數(shù)學方法教育.方法教育還包括物理理論學習的方法教育.在常規(guī)教學和競賽輔導中,通過嚴格的要求、持之以恒的耐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進行學習方法教育.要求學生多聯(lián)系實際、多提出問題、重視自學和課外閱讀、重視自我總結和自我調整.
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初步的學科研究方法,為學生將來在該學科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培養(yǎng)的物理學習尖子,有十多人獲省物理競賽一、二等獎.每年中考,都有學生得滿分.
尖子生的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教師群體的團結協(xié)作和長期努力.對尖子生的培養(yǎng)還應因材施教.通過教師有目的、有步驟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學科知識、思維方式、學習方法、意志品質和學習習慣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完善,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