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公室里,我正為晚上在商業(yè)區(qū)對面的一所大學里舉辦的一堂講座做著準備,我陷入沉思之中,這時電話鈴響了。我從未謀面的一位婦女說,她是一個7歲男孩的母親,她快去世了。她說治療專家告誡她,與小男孩談論自己即將死亡的事,對他而言是很痛苦的,但是她覺得用什么方式都不妥。
她知道我在做著悲傷中的兒童方面的工作,要征詢一下我的意見。我告訴她我們的心通常比大腦聰明,因此,我想她會明白怎樣做對兒子才是最合適的。我還邀請她晚上去聽課,因為我正要談兒童如何面對死亡的話題。她說她會去的。后來,我自忖著在課堂上能否認出她,但是當看到兩個成年人把一個瘦弱的婦女攙進教室時,我的問題有了答案。我講述了一個事實,在長輩們告訴他們事情真相的很久以前,通常兒童就能覺察出來。并且,在分擔長輩的憂慮與疑惑之前,他們經(jīng)常等待著,直至他們意識到長輩要談論此事。我說,雖然孩子們否認事實是為了使自己免受傷害,但是他們通常能較好地面對事情的真相,而非拒絕接受。我說,尊重兒童意味著在家庭的傷痛中有他們的一份,而非將他們拒之門外。
休息時,她蹣跚地向我走來,流著眼淚說:“我從內(nèi)心深處明白了這件事。我剛剛才搞清楚應該告訴他實情。”她說那天晚上就會對他講。第二天早晨,我又接到了她的一個電話。她聲音哽咽著,我勉強能聽見她的敘述,她說他們昨天晚上回到家里,她把他喚醒,平靜地說:“德里克,我有事要對你說。”
他馬上打斷她的話,說:“噢,媽咪,現(xiàn)在你要告訴我你快死了嗎?”她緊緊地抱著他,說:“是?!彼麄兌监ㄆ?。
幾分鐘以后,小男孩想從媽媽身上下來。他說他一直為她保留著一樣東西。他的一個抽屜后面有一個顏色暗淡的鉛筆盒。里面有一封信,字跡很不工整。信里寫道:“再見了,媽媽。我會永遠愛你?!?/p>
我不知道,他為了聽到事情的真相等待了多久。我確實知道,兩天以后母親去世了。在她的靈柩中,放著一個暗色的鉛筆盒與一封信。
選自《海外英語》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