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迪住在一棟非常狹小的公寓里,公寓小得以至于每當(dāng)她從慈善商店買過東西回來之后,必須要下決心從家里搬出去些什么東西才能夠有地方容納新買來的物品。每天,她都要為了生活奮斗,拼搏,靠著做自由撰稿人和為別人打零工掙得的收入,勉強維持自己和4歲女兒的衣食住行。
自從她的前夫失蹤之后,音信全無,可能再也不會回來了。而她的車子又經(jīng)常鬧“罷工”,拒絕工作,每當(dāng)遇到這種情況,她就得騎自行車或者是步行,或是請朋友讓她搭個便車去工作。
不僅如此,那些被大多數(shù)人認(rèn)為是生活必需品的電視機、微波爐、輕便型的收錄機以及價格不菲的運動鞋等等,則都被桑迪排在了她“也許有一天會買的”的購物計劃單之外了。
而她手頭僅有的一些可供支配的現(xiàn)金則全都耗在了購買營養(yǎng)價值高的食品、溫暖的衣物、支付她們目前居住的那套經(jīng)濟性簡易公寓的房租、償還學(xué)生貸款、為女兒購買書籍以及支付必不可少的醫(yī)療費用上了。
桑迪一直都想找個像樣一點兒的工作,為此,她曾經(jīng)敲開了許多單位的門去求職,但是,每次不是因為經(jīng)驗不足、就是工種不對等失敗。
在美國,像桑迪這樣的家庭簡直太平常了。但是,真正讓桑迪不平常的則是她對生活、對人生的看法和態(tài)度。
“說實在的,對于物質(zhì)或者所謂的美國夢,我擁有的并不多,也不太在意?!彼⑿χ嬖V我。
“難道您不感到困惑和煩惱嗎?”我問道。
“有時候當(dāng)然會啦。尤其是當(dāng)我看到那些和我女兒年齡相仿的小姑娘,看到她們穿著漂亮的衣服、玩著好玩的玩具,我就會感到非常難受。為人父母,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得最好呢?”她答道。
“但是,您不覺得痛苦嗎?”
“痛苦?為什么要痛苦?”她驚訝地說,“我們既沒有挨餓,也沒有受凍,況且,我還擁有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哦?那是什么?”我問道。
“按照我的理解,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不論你能賺多少錢,也不論你可以買到多少東西,其實在你的生命中真正需要保留的只有三樣?xùn)|西?!彼届o地答道。
“第一樣是你的經(jīng)歷,第二樣是真正的朋友,”她不加思索地答道,沒有片刻的猶豫,“第三樣呢,就是你在自己的內(nèi)心里所種植的東西?!?/p>
對桑迪來說,她所謂的“經(jīng)歷”其實并不是指遇到過什么重大的事情、有過什么重要的體驗,而都是一些諸如和女兒在樹林中散步、在樹蔭下小睡或者是和女兒一起聽聽音樂、洗一個熱水澡抑或是一起烘焙面包等極其平常、極其普通的時刻。
從她對朋友的定義可以看出,桑迪的胸襟是非常豁達的。她說:“真正的朋友就是那些永遠(yuǎn)都不會離開你的心,即使他們可能會暫時從你的生活中離開一段時間。甚至是在你們分開之后,你仍然隨時可以繼續(xù)暫時中止的友誼,即使他們已經(jīng)去世,但是,在你的心中他們卻仍舊活著?!?/p>
至于說到在自己的內(nèi)心里種植的東西,桑迪說:“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所種植的東西都是不同的。對于我來說,我絕對不會去種植痛苦和悲傷。當(dāng)然,如果我愿意去種植的話,我可以種上很多很多,但是,要真是那樣的話,我寧可什么都不種?!?/p>
“那,您種的是什么呢?”我問道。
聽我這么一問,桑迪轉(zhuǎn)過頭,慈愛地注視著女兒,少頃,她才轉(zhuǎn)過頭來望著我,一雙溫柔的眼睛此刻正閃耀著慈愛、感激與喜悅的光芒。
“我就種這個!”她抬起胳膊,指著自己的眼睛答道。
選自《諷刺與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