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無言
一群孩子在樓底下的草坪前玩耍,一個孩子拿著書,在背“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是陶淵明《歸園田居》的句子,我聽得入迷。不禁問道:“可知道這‘墟里煙是什么樣子?”
“我知道,我知道,就是炊煙,懶洋洋地從煙囪里冒出來,像云彩一樣吧?”
“不對,炊煙,就像爸爸吸煙時冒出的煙的樣子,一圈一圈向上飛,我們畫炊煙的時候,就是這樣子的。”
“炊煙,就是屋媽媽的輕紗,薄薄的,有風,就飄呀飄呀,很輕很輕,要是粉紅色的就更漂亮了?!币粋€小女孩插嘴說。
那位背書的孩子說:“這首詩,老師下午要抽查背誦的,說這里有很多優(yōu)美的寫景的詞語。上課講解這首詩時,還說遠眺近觀,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煙,以至深巷狗吠、桑顛雞鳴,無不是田園實景。我也在想,鄉(xiāng)間真的那么美嗎?炊煙是什么樣子的呢?”
“炊煙,就是做飯時冒的煙唄。炊嘛,就是做飯,煙嘛,就是電飯鍋里蒸出來的煙?!?/p>
“不對,那是水蒸氣。應該是炒菜時,油鍋里的煙?!?/p>
“不對,我看應該就是煙囪里冒出來的煙?!绷硪粋€孩子爭著說。
抬眼望望頭上的高樓,家家窗戶明亮,哪里有煙囪喲。一家窗戶打開了,有人高高地在上面喊:“孩子們,別玩了,回家吃飯了?!?/p>
“噢!”
孩子們都做鳥散狀。各自回到自己的格子屋。他們沒有見過鄉(xiāng)下那種有煙囪的小屋,而無煙煤、煤氣灶、電磁爐這些現(xiàn)代的做飯工具早已替代了古老的灶,而且,就連這些灶具上面,大多頭上還頂著個抽油煙機,“嗚,嗚”地將所有的煙過濾于無形。
炊煙,于這群城市里長大的孩子們,僅是一種想象,一種聽說,如此而已。
仰目,天藍得像水洗一樣,樓群白亮亮地在太陽底下,寂靜無聲。
忽然想起小時候對炊煙的印象:炊煙,像媽媽的呼喚,裊裊地喚我回家;炊煙,像日子里的標點符號,時時提醒我,一切學習或者玩耍都告一段落;炊煙,于我是有味道的旗幟;炊煙,在我眼里,是神奇的魔術師,會變化出白白的米飯;炊煙,是柴草與鍋底竊竊私語,通過長長的煙囪的肚子,向我報告他們的小秘密。至于炊煙的樣子,有時像童話故事里,魔鬼從瓶子里鉆出來時的形象,濃濃的,一股直通通的黑煙,是剛剛引著的火,也或者是柴草濕了吧。晴朗的日子里,更多的時候,是輕薄的,如霧如塵,或濃或淡,有時直入蒼穹,有時裊裊飄散,都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像母親無聲的呼喚。
我不知道如何描寫炊煙,它是那么不經(jīng)吹拂。可是當它纏繞著村中的柔柳,撫摸著青瓦為帽的屋頂,漸漸將整個村莊包裹到溫柔的懷抱里時,我又忽然覺得,它是樹的魂,家的魂,村的魂了,它落到我的眼睛里,成了心底最深切的溫暖與眷戀。
小池塘中薄煙輕滾,天邊山銜落日,青天在晚霞中被染成杏紅色,而炊煙,卻記載著村莊的祥和與抒情。不小心,這炊煙成了村婦手中的一支魔幻的畫筆,畫出了一幅何等優(yōu)美的圖畫。這是自然之作,超越了所有人間名作吧。
忽然就明白,炊煙之美,并不是美在本身,炊煙之美,需要靜謐的山村為背景映襯;炊煙之美,在于一份家的溫情,很綿,很濃,牽掛在每一個人的心上,牽掛到你不知不覺中。這恐怕是因為故鄉(xiāng)就是家,故鄉(xiāng)的每一點兒回憶都是人之初的最善,故鄉(xiāng)的每一滴水土都沾染在你我身上的緣故吧,而那伴著暮色的炊煙卻正是故鄉(xiāng)的符號,是家的影像。
有人說,是不是炊煙來源于火,為什么總能在心里涌起熱流?是不是炊煙經(jīng)過了蒸騰,使人看到炊煙,感情總會得到了升華?
炊煙,故鄉(xiāng),家!每一個離開故鄉(xiāng)生活的人,每一個還能涌動情潮的人,幾時忘記過門前桃花開,屋頂炊煙起的情形?
當我回到家,“啪”的一聲,打開煤氣灶,開始做一天中最后一頓飯時,心里不知是喜是憂。記憶中的炊煙,伴著科學的進步,已越走越遠。就連鄉(xiāng)村,再次回去,家家也是用了煤氣灶,村民們喜滋滋地贊著,“呀,還是現(xiàn)在做飯方便,竟然沒有火,也可以吃上飯,在二十年前,想也不敢想。這電磁爐可是飛船上的高科技呢,現(xiàn)在都普及到每個家庭了。”
遠逝的炊煙,漸漸從我們的視野里,隱去蹤跡,于我,還留下歲月的回憶,以及關于炊煙的體驗。至于這些孩子們,或者,未來,炊煙,成為他們的想象,炊煙在他們的心中,筆下有了形狀,有了色彩,有了生命,成了詩,歸于畫。在那些想象的空間里,炊煙的美,已升華到更廣闊的天地,而炊煙里所寄托的情感一定依然與家有關,與親情有關,與心靈的歸宿有關……
點評:本文立意新穎獨特,語言流暢,情感豐富,讀后令人回味。那一縷縷隨風飄散的炊煙,在平常的生活中是毫不起眼的,甚至是被人遺忘的;而作者筆下的炊煙卻被賦予了生命,有了靈魂,有了色彩,它成為了親情傳遞的載體,故鄉(xiāng)的一個符號,一幅美麗的畫卷,一首美妙的詩……從中體會到遠逝的炊煙帶給我們的甜蜜而又親切的滋味。
——姚浩亮(本刊編輯)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