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班主任而言,在管理班集體中,后進生問題是一個不小的問題。如果處理得當,工作既輕松又有成效,反之,則事倍功半。我知道,影響班主任與學生之間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班主任對待好學生和后進生的態(tài)度。盡管高一和高二在處理班上問題時,我努力做到一視同仁,就事論事,不歧視后進學生,讓他們在公平的氣氛下生活學習,可是效果不明顯。到了高三,我覺得應該改變交流方法,于是,嘗試了另一種與后進生的交流方式。
我每隔幾天就去問問他們,最近我在教學和班集體管理中有什么不足,或者對我或班集體有什么建議或意見等等,而不談其他的。起初學生也有一種戒備心理,覺得老師是做作,不愿意和老師交流??墒?,隨著次數(shù)的增多,他們的戒備心理沒了,也逐漸了解了老師的用意,于是各方面都慢慢地發(fā)生了轉變。實踐證明,我的這種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經(jīng)過多次交流后,相關學生不僅在言語行為上有很大改觀,而且學習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轉變,并且在高考中取得了滿意的成績。為什么會有如此效果,我覺得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與后進生的交流,促進教師反思自己的工作。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盡管我們教師精心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精心備好每節(jié)課,可是肯定還有許多考慮不周到的地方。對這些不周到的地方,優(yōu)秀學生是普遍不會在意的,因為他們大多信服老師,尤其在高三階段。但是,對于那些后進生而言情況是不一樣的,他們會非常在意教師失誤或有問題的地方,有時這些還是他們給自己的借口。通過與后進生的交流和征求他們的意見,教師很快就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這為改進自我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據(jù)此,教師可以經(jīng)常反思自己課上以及班集體管理中做得好的地方以及不足之處,并想出解決辦法,日后就特別注意不要犯同樣的錯誤,這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第二,經(jīng)常接觸后進生,學生心理上得到了滿足。通過與后進生的不斷交流,他們感覺到自己一直受到老師的關注,心理上得到了滿足,這就為教師日后的工作打好了鋪墊。后進生雖然存在很多不足,表面上甚至有些叛逆,但面臨高考,他們也有壓力,也有目標,也有奮進的欲望,他們內(nèi)心依然渴望老師的關注和正確的引導。所以,后進生既不愿意老師總是批評他們,更擔心老師不理他們,甚至放棄他們。而現(xiàn)在老師找他們交流,不僅不是批評他們,反而是征求對教師工作的意見,他們會感覺到老師在關注他們、幫助他們,這在心理上會給學生極大的鼓舞,他們自己會逐漸認可自己,承認自身價值,會將內(nèi)心的目標轉化為實際行動。
第三,教師可以借這種交流方式去感化學生。在每次交流溝通中,老師只是征求對自己工作的意見,而很少或沒有其他,這會讓學生覺得老師為了工作總去征詢他人意見,并沒有顧及什么面子問題,那自己呢,自己有那么多的不足應該怎么辦呢?自己的學業(yè)如何才能更有起色呢?學生都是聰明人,他們會把老師的行為作為一面鏡子,在對比之中會更加認清自己。一旦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那么,他的態(tài)度與行為自然就會發(fā)生改變。
第四,這種交流方式可以得到學生的信任。老師不找優(yōu)秀學生征求意見反而找他們,這能讓后進生從中感覺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他們就會認可老師,進而逐漸信任老師,愿意打開心扉和老師交流,也愿意聽取老師的意見和建議。這樣,老師的愿望不就實現(xiàn)了嗎。
第五,間接影響其他學生和班集體環(huán)境。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信息非常靈通,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很快會被他人知道。那些優(yōu)秀學生會從老師的工作方式中感悟到老師的用心,一方面會主動給老師提建議,幫助老師進步,另一方面會帶動其他學生一起幫助這些后進生,集體的力量瞬間會被放大、增強,整個班集體氛圍隨之變化,班集體的心理環(huán)境更加成熟,人文環(huán)境更加濃厚,所有人的人格魅力得到提升。
從過去的實踐看,我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用真誠的心感動學生,不僅有利于自我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這些后進生的進步,還有利于班集體整體成績的提高。不久前,一位家長對我說:“謝謝楊老師,這些年ZBL讓您操心了,無論他高考成績?nèi)绾?,我們都感激您,遇到您這樣的好老師,是孩子的福分?!薄?/p>
(作者單位:北京市八一中學)
編輯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