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學教師確實很辛苦。我雖然一直努力尋找教育中的幸福,累的感覺依然很清晰。就在我努力尋求走出眼前的困境的途徑時,報紙上的一段小資料讓我眼睛一亮:
科學家發(fā)現(xiàn),讓一個身強力壯的工人連續(xù)搬生鐵8小時,搬動的生鐵量為12.5噸,此時他已經筋疲力盡。如果讓他在每一小時中只干活26分鐘,然后休息34分鐘。他在8小時中能搬運生鐵47噸,而且毫無疲勞感。實驗證實了這樣的觀點:在疲勞之前休息并補充能量,就能始終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體力。
受到這段資料的啟發(fā),我根據(jù)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重新設計了一張作息表。
5:40起床洗漱。
6:00出門運動,練習太極拳和太極大槍。
7:10學生早讀回家換衣服,在路上買一個燒餅一杯牛奶解決早餐,步行去學校。(以前我晚上熬夜,到這個時間才被鬧鈴叫醒,然后匆匆忙忙地洗漱,再匆匆忙忙地趕往學校。)
7:50學生早讀,在巡視指導學生早讀的間隙,把當天的教學設計思路復習一遍。(以前因為總是匆忙趕到教室,巡視時靜不下心來,這里瞧瞧,那里看看,就把時間浪費過去了。)
8:10上課,隨機記下反思。下課后收好要批改的家庭作業(yè)或課堂作業(yè),先去教師閱覽室看看新雜志,讓書香放松心情。第二節(jié)課后到操場跟學生做課間操,正好休息一下略感疲勞的眼睛。剩下的兩節(jié)課時間,一節(jié)用來改作業(yè);再拿半節(jié)課時間,或寫寫個人博客,或瀏覽一下班級博客,看家長、學生有什么留言。另外留出半節(jié)課的機動時間,或處理班中的突發(fā)事情,或與同事交流一下學生的情況,或去衛(wèi)生區(qū)看看。
11:40-14:30午餐和午休。50分鐘內解決中餐,30分鐘午休,余下時間查看日常事務臺歷,處理家庭瑣事。(以前我放下飯碗就拿起雜志,不到上班時間不肯放下,不僅弄得自己整個下午頭昏腦脹,還經常因忘記換煤氣等家庭瑣事被夫人批評。)
14:30-14:50周一和周三學校電視臺有活動,組織學生收看即可。周二、四、五的時候,以活動的方式,或組織書法比賽,或組織聽寫競賽,或評選紀律、學習、衛(wèi)生明星,落實常規(guī),強化學風班風。(以前沒有安排固定的時間處理班集體中的常規(guī)事務,感覺自己每天都在瑣碎的小事里轉悠,更容易讓人心累。)
15:00-16:35下午第一節(jié)沒課,正好去閱覽室找找資料,準備第二天的課。課間回教室和學生一起做手語操《感恩的心》,舒展筋骨,陶冶性情。(以前備課沒有固定的時間,有時晚上開夜車備,有時是白天找零碎的時間備,總感覺一天到晚都在備課,感覺很累。)
16:45 學生迅速自查衛(wèi)生,往“班級成長星級欄”里給優(yōu)秀同學貼“紅星”。5分鐘內全部離校。(以前這些事都是我來處理,現(xiàn)在交給學生,既讓學生自律,也鍛煉了學生干部的能力。)
20:00 每周4個晚上學習,或讀或寫;3個晚上休息,陪家人看電視,或與朋友一起享受生活。
22:00 洗漱休息。躺到床上后,閉眼預演第二天的課堂。一般不超過3分鐘就能進入夢鄉(xiāng)。
試行新作息時間表前后的工作和生活,內容上并沒有多少改變。但是按新表試驗了一個月后,勞累的感覺明顯淡了。不僅工作更有干勁了,讀書的效率明顯提高,經常能在閱讀的同時獲得啟迪,靈感比晚上閱讀時更多。親情的快樂,友情的溫馨,加上個人專業(yè)成長的快樂,讓我感覺到生活很充實。
調整節(jié)律,在疲勞之前休息,幸福快樂的陽光竟然一下子找到了縫隙,使我原本灰暗而閉塞的生活,霎時間詩意浪漫,溫馨滿懷。□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qū)火星學校)
編輯 付江泓